科研产出
中草药添加剂对猪育肥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对育肥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选择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72头,分为4组,每组18头,公母各半,组内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猪。试验1组和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添加比例为2.00%;试验3组在日粮中添加100 mg/kg土霉素;试验4组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饲养100 d,测定试验猪生长育肥性状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与抗生素组相比,添加2种中草药添加剂均可以显著提高日增重、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眼肌面积(P<0.05),并极显著降低失水率(P<0.01),增加肌肉粗脂肪含量(P<0.01)。可见,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育肥性能,改善猪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乙酰化酶SIRT1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去乙酰化酶SIRT1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性,为研究猪SIRT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猪脑、肝脏、胰脏、脂肪、卵巢、肾脏、心脏、脾脏等组织中SIRT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在猪脑、肝脏、胰脏、脂肪、卵巢、肾脏、心脏、脾脏等组织中均有SIRT1mRNA和蛋白表达,且以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结论】去乙酰化酶SIRT1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规律性,可能与猪的脂肪代谢和繁殖活动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调节猪的能量代谢和生殖活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黄瓜钾素含量临界值的模拟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温室黄瓜(Cucumis sativus L.)钾素吸收、分配与温度和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基于辐热积的温室黄瓜钾吸收与分配模型,利用与之相独立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温室黄瓜钾素总吸收量、根、茎、叶、果实钾素含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96、0.71、0.78,0.85、0.87;RMSE分别为0.25 g/株、0.12%、0.09%、0.04%、0.05%。模型对不同季节温室黄瓜钾元素的吸收量与各器官钾含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符合度较高,可以为我国温室黄瓜钾素的管理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和奶牛场废弃物联合堆肥试验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小麦秸秆和奶牛场废弃物联合堆肥试验,以评估其消纳养殖废水与制作商品有机肥的可行性。试验用麦秸分别与沼渣、沼液、牛粪、粪水混合堆肥,以小麦秸秆并用尿素调节碳氮比为35∶1的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各处理堆体温度50℃以上持续时间分别为30 d、17 d、41 d、12 d和24 d,均已符合堆肥卫生标准要求的高温天数;堆肥过程中麦秸分别与沼渣、沼液、牛粪、粪水混合堆肥及对照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14.00%、5.50%、15.80%、4.45%和10.70%;堆肥过程各处理氮、磷、钾含量逐渐增加。堆肥结束时,各处理有机质含量介于590.28 g/kg与701.86 g/kg之间;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介于46.54 g/kg与89.45 g/kg之间,其中麦秸与牛粪混合堆肥处理总养分含量最高(89.45 g/kg),麦秸与沼渣混合堆肥处理次之(69.61 g/kg)。秸秆与牛粪或沼渣混合堆肥时高温时间较长,且堆肥产物养分含量高;用麦秸和养殖废水(沼液或牛粪水)混合堆肥,每处理1.0 t麦秸可消纳废水1.8 t,有利于奶牛场节本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追施猪粪沼液对菜地氨挥发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厌氧发酵后的猪粪沼液为研究对象,通过蔬菜大棚小区试验,分析其作为追肥表施于冬季菜地(水芹(Oenanthe clecumbens L.)和扬花萝卜(Raphanus sativusL.Var.Radiculus pers.);追施氮量分别为72 kg hm-2和54 kg hm-2)及夏季菜地(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L.)和大叶茼蒿(Chrysanthemum carinatum Schousb.);追施氮量分别为42 kg hm-2和63 kg hm-2)后的氨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猪粪沼液后菜地氨挥发激增,沼液中氮素以氨挥发形态损失较快,通常发生在施入后48 h内;(2)冬季芹菜地和萝卜地施用沼液后的累积氨排放量分别为8.68 kg hm-2和9.90 kg hm-2,显著高于化肥处理(4.06 kg hm-2和5.59 kg hm-2);而夏季白菜地和茼蒿地则分别为10.40kg hm-2和11.61 kg hm-2,与化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9.81 kg hm-2和10.09 kg hm-2);(3)冬季菜地施用沼液后氨挥发损失率分别达到11.7%和17.7%,显著低于夏季菜地(23.3%和26.8%);(4)0~10 cm土层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氮素水平及形态、微生物生物量及活性,均与菜地氨挥发有较高的关联度。沼液作为追肥施入农田后会因其自身氨挥发和激发效应而使氨排放增加,在施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温度的影响,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施用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肥条件对超级稻南粳44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栽插密度(行距)和施氮量对超级稻南粳44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可以增加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一、二次枝梗数,但穗长、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数又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栽插行距对穗长、着粒密度和每穗枝梗数的影响不同。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以氮肥用量300 kg/hm2、栽插行距为26.7 cm时产量最高,达11 848.2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熟桃不同果实生育期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中熟桃不同果实生育期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为桃杂交种子的处理、提高成苗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10个中熟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果实生育期、成熟度、种子的干物质含量等对种子发芽及后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同一品种随果实生育期延长及成熟度增加种皮黄色比例、发芽势、发芽率、干鲜重比、地径均不断增加;在果实达到八成熟(除CrimsonGold)和九成熟时,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100.0%;发芽势在九成熟时所有品种均达90.0%以上。比较发现果实发芽率和发芽势与果实生育期、种子干重和干鲜重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而种子的干重、鲜重、株高、根长并未呈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种皮颜色不能作为中熟桃杂交种子处理的判断依据,在果实生育期达到90d以上、果实成熟度达九成熟时种子发芽率可达1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紫纹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薯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钾,pH为10,菌落直径分别为9.50,8.04,7.52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7.54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5种杀菌剂对甘薯紫纹羽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甘薯紫纹羽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97.6%甲基立枯磷和97%氟酰胺效果最佳,EC50值分别为0.28和0.45;87.6%拌种灵的抑制作用其次,EC50值为5.50;96.3%苯醚甲环唑和97%甲基托布津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50值分别为17.32和19.1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