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基于芋头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的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泰兴香荷芋为试验材料,设置颜色及厚度不同的地膜覆盖10个处理,研究地膜覆盖对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影响,并运用TOPSIS法对不同时刻、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处理间的土壤温度在不同时刻(5∶00、8∶00、14∶00)均有极显著差异,且地下5 cm、10 cm、15 cm处的土壤温度也有极显著的差异,白色地膜覆盖处理下的土壤温度最高,其次为黑膜覆盖,露地处理下土壤温度最低,且土壤温度与黑色地膜厚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从生育进程看,各处理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在出苗期、4叶期、8叶期有显著差异;基于TOPSIS法的土壤温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地膜处理土壤温度与最优解的接近度的大小顺序为:旋耕15μm白色地膜>旋耕20μm白色地膜>旋耕30μm白色地膜>旋耕6μm白色地膜>旋耕30μm黑色地膜>平作30μm黑色地膜>旋耕20μm黑色地膜>旋耕露天>平作露天>旋耕15μm黑色地膜,表明旋耕条件下,15μm白色地膜覆盖处理在土壤温度的综合评价中评价分数最高。

关键词: 芋头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唇形科野菜的利用价值及种植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唇形科植物特征及紫苏、马郁兰、胡椒薄荷、荆芥、牛至等5种野菜的营养成分、利用价值。同时介绍了了5种野菜的种植管理技术,为野菜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唇形科 野菜 价值 种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对产沼气特性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中温(37±1)℃条件下,以破碎麦秸为原料,采用批次进料和消化液每天回流方式(发酵固含率为10%),通过在反应器底部设置不同高度的多孔滤板使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分别为100%(T1)、50%(T2)和0%(T3),研究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对产沼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产气特征和发酵前后VS变化来看,各处理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减少秸秆与游离发酵液的接触比例,对秸秆产沼气效果无影响,即通过渗滤液每天回流方式,未浸没于游离发酵液中的秸秆可以达到与浸没秸秆相同的传质效果,此结果为秸秆厌氧发酵工程中提高秸秆有效发酵浓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试验还发现,T3处理中消化液与秸秆接触比例随发酵进程呈逐渐降低趋势,并于发酵第6d基本稳定,表明发酵系统中实际的游离发酵液量逐渐减少,分析认为秸秆物料对消化液有吸收和截持作用,发酵第6d后已达秸秆物料吸持水饱和状态(秸秆物料含固率为16.42%).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游离发酵液 接触比例 吸持水特性 消化液回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饲料水平对育肥山羊玉米苞叶自由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米苞叶为粗饲料背景,研究不同精饲料饲喂水平下育肥山羊对粗饲料的自由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品种一致、体质量接近的120日龄断奶羔羊,投喂精饲料100、200、300、400 g/(头·d),分别记为A、B、C、D组,各试验组自由采食玉米苞叶。试验结果看出,在以玉米苞叶为粗饲料背景下,C组精饲料水平,即300 g/(头·d)对育肥山羊粗饲料自由采食量及其干物质采食量占体质量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低精料补饲水平下,育肥山羊对粗饲料自由采食量及总干物质采食量最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以玉米苞叶等秸秆类粗饲料育肥山羊对精饲料依赖度高。

关键词: 玉米苞叶 精饲料 山羊 采食量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叶片中1种降解Rubisco大亚基的蛋白酶鉴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1种降解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 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大亚基蛋白酶的生化特性。[方法]通过天然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的方法获得Rubisco全酶,采用离子交换层析、非完全变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切胶回收蛋白等方法分离目的蛋白酶,并采用含明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其生化特性(主要是最适p H、最适温度、热稳定性、蛋白酶类型等)。[结果]切胶回收的Rubisco全酶样品中存在降解大亚基的蛋白酶。在Mono-Q离子交换层析条件下,该蛋白酶与Rubisco不易分离。利用非完全变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出这种降解大亚基的蛋白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该蛋白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大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位置在大亚基上方,其余部分没有检测到蛋白酶活性。该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 H值为7.0,在p H 5.0~8.0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该酶热稳定性一般,在50℃以上几乎完全丧失其活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EBSF[4-(2-Aminoethyl)benzenesulfonyl fluoride hydrochloride]可以完全抑制蛋白酶活性,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10-phenanthroline可以部分抑制该蛋白酶的活性,酸性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64[transepoxysuccinyl-L-leucylamido(4-guanidino)butane]、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和EGTA[ethylenebis(oxyethylenenitrilo)tetraacetic acid]以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MSF(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不抑制该蛋白酶的活性。[结论]在切胶回收的Rubisco全酶中发现了1种可以降解Rubisco大亚基的蛋白酶,其可能是1种需要金属离子的丝氨酸型蛋白酶。

关键词: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 蛋白水解酶 小麦叶片 衰老 理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植物对螃蟹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及其强化净化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及逐级强化净化效果,以野外实地监测的方式,在螃蟹池塘中设置不同生物量的伊乐藻和水花生进行原位修复试验,并设置养殖池塘尾水逐级经过高密度的水生植物进行强化净化试验,并分析水体理化指标。结果显示:原位修复池塘中,伊乐藻和水花生对池塘养殖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8.52%、67.65%、59.26%和66.26%、68.95%、50.00%;且植物平均生物量越大,氮、磷去除率越高。单位生物量的水花生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都略高于单位生物量的伊乐藻;2种植物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间差异极显著,而2种植物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间差异显著。养殖尾水经强化净化塘处理后,水体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均下降,其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5.09%、54.58%、57.61%、69.18%和86.49%,试验结束时净化塘出水可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所规定的一级标准。

关键词: 螃蟹养殖水 水生植物生物量 原位修复 强化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木薯渣为主要原料的黄瓜无土栽培基质研究

土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炭︰蛭石=2︰1为对照,并以木薯渣为主要基质材料,与蛭石、菌糠和草炭按不同体积比混合,通过研究不同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作为栽培基质对黄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黄瓜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T1(木薯渣︰蛭石︰草炭=2︰1︰1)和T4(木薯渣︰草炭=1︰1)复配基质的p H呈弱酸性,且其他理化指标均最接近理想基质。使用复配基质栽培黄瓜后,T1和T4处理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等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结合环境和经济因素方面考虑,在生产上推荐使用草炭比例更低的T1(木薯渣︰蛭石︰草炭=2︰1︰1)作为黄瓜的栽培基质。

关键词: 木薯渣 复合基质 黄瓜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热处理过程中鲜食甜玉米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研究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加工热处理对鲜食甜玉米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影响,以晶甜5号鲜食甜玉米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速冻甜玉米烫漂条件、罐装甜玉米预煮和灭菌时间对甜玉米中常见类胡萝卜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冻甜玉米烫漂处理相同时间,蒸汽烫漂甜玉米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沸水烫漂,且随着烫漂时间的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两种烫漂方式下均逐渐下降。对于罐装甜玉米,在20 min内,预煮时间越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越高,随着预煮时间增加,仅α-隐黄质含量有所增加,其余均逐渐下降,但预煮时间超过20 min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在10 min内,灭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灭菌时间的增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各种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烫漂 预煮 灭菌 类胡萝卜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关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各发育时期甜瓜小孢子的细胞学特征及其与花器外观形态的关系,以期能根据花器的外观形态确定小孢子的发育阶段,为花药、小孢子培养研究提供细胞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蕾长的饱满雄花花蕾,形态学观察后分别进行DAPI和醋酸洋红染色,观察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特征,以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分析各发育时期甜瓜小孢子的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外观形态的关系。【结果】2种染色方法以醋酸洋红染液染色效果较佳;甜瓜小孢子发育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每个时期形态特征明显;甜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大小、花药颜色密切相关。甜瓜花蕾纵径在2.9~3.5mm、横径在2.7~3.2mm,且花瓣微露,花药呈黄色时,绝大多数的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结论】可以根据甜瓜花蕾的形态、大小和花药发育情况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确定小孢子最佳培养时期对应的选蕾标准。

关键词: 甜瓜 小孢子 发育时期 花器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凹凸土对无土栽培基质性能及番茄育苗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凹凸土吸附性能和应用效果及拓宽其应用领域,本试验尝试了对凹凸土进行改性,比较以不同比例添加3种类型凹凸土(天然、纯化及改性凹凸土)对基于养猪发酵床垫料的无土栽培基质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观测该基质对番茄育苗的影响。结果显示,改性后凹凸土表面变得疏松、孔隙增加、吸附性能明显增强。随着天然和纯化凹凸土添加比例的增加,基质容重和持水量明显增大,而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迅速降低。0~20%添加量,天然凹凸土添加对基质电导率(EC)的影响不明显,纯化凹凸土添加使得EC略有降低,改性凹凸土效果最为明显,添加量分别为3%和5%时,EC由2.36 m S/cm分别显著降低到2.01 m S/cm和1.89 m S/cm。番茄出苗率与基质EC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番茄苗株高、茎粗、茎叶鲜质量和干质量及根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受天然凹凸土影响不明显,但随纯化及改性凹凸土添加有所改善,尤其在10%纯化凹凸土和5%改性凹凸土添加基质中长势最佳。综上可知,经过纯化尤其是改性后天然凹凸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将其以合适比例添加入基质后可有效改善基质性能及育苗效果。

关键词: 凹凸土 无土栽培 基质 电导率 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