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贮藏温度对玉露香梨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14
摘要:以玉露香梨为试材,分别研究了三种贮藏温度(-1.5℃、0℃和7~-2℃)对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近冰温贮藏比0℃贮藏能更好地降低果实腐烂率,减少果心褐变的发生,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时间,延缓硬度、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减缓果肉相对电导率升高,减少丙二醛生成和果心中酚类物质含量,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1.5℃和0℃冷藏与土窑洞贮藏(7~-2℃)相比,除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采后生理与品质指标均显著优于后者。说明适宜的低温可以提高玉露香梨贮藏品质,延缓衰老。九成熟的玉露香梨在7~-2℃土窑洞条件下贮期为120 d左右,0℃及近冰温-1.5℃下贮期可达240 d左右,但近冰温贮藏的果实品质明显优于0℃冷藏。


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和光合功能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光合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尧麦16为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施用光合细菌,研究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光合细菌培养液的不同成分可提高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积累。拔节期施用后,混合菌液对叶片SPAD含量促进作用最大,较不施用对照提高33.6%,小麦干物质积累较对照增加25.7%,单株籽粒重量增效为14.3%。单菌株实验处理中沼泽红假单胞菌促进作用最强,干物质积累和单株籽粒重量较培养基稀释液对照增效均为13.1%。不同施用时期的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灌浆期和拔节期小麦促进效应最强,其中静息细胞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使光合产物持续增加;无细胞培养液通过促进小麦营养生长,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结论】光合细菌可促进小麦生长,有效提高小麦生育过程中相关光合功能;施用时期应为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光合细菌对小麦生长和产量促进作用是静息细胞和代谢活性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鸡新城疫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2014
摘要:鸡新城疫又名鸡瘟、"亚洲鸡瘟",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发于春秋两季,蔓延速度迅猛,患鸡常常呈现出急性败血症状,若是治疗不及时,极容易死亡。为了控制鸡群交叉感染,及时防控很重要。要本着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争取疫情初始阶段就及时控制,避免鸡群的大规模传染。1病原体鸡新城疫病毒是副粘病毒,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养鸡业重点关注预防的疾病之一。该病毒分为强毒株和弱毒株两类,鸡瘟病毒则分为缓发型、中发型和速发型三种。多数高强毒力株属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在晋北和晋东南马铃薯示范点的栽培试验表明,马铃薯增产潜力很大。采用高垄栽培、加大种植密度、机械播种和收获,高效促生菌发酵液播前浸种和现蕾开花前叶面喷施,基施腐殖质和农家肥的高效栽培技术,对提高当地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切实可行。


山西省设施花卉种植调查研究
《农业网络信息 》 2014
摘要:设施花卉是我国大(中)城市花卉发展的方向。而山西省在发展设施花卉种植产业化中存在技术瓶颈,一是许多地区在发展设施花卉的时候,建设了一批高档设施,但是由于对花卉种植的特殊性了解不够,上项目比较盲目,设施的设计建设没有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没有根据不同花种对设施的需求,设施存在较大缺陷;二是许多农民想发展花卉产业化种植,但缺乏相应的现代化栽培种植技术;三是在发展花卉产业化种植中缺乏高档花卉种苗,许多种苗要从国外公司或合资公司订购,成本高、数量不能保证,限制了花卉产业化种植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针对上述瓶颈,本次调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温室薄膜覆盖类型对设施花卉环境的影响,根据设施内微环境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依据国内外最新设施设计技术,提出适合山西省设施花卉生产所需温室薄膜覆盖类型,满足高档花卉生产需求,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根据市场主流花卉的经济价值及需求研究不同区域生产高档花卉的主要栽培技术,筛选出3个经济效益好的市场主流高档花种,形成完整配套栽培技术,为花农提供技术支撑。


浅析北方笨鸡的生态养殖技术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2014
摘要:笨鸡生态养殖是在山坡、林地、荒地、果园等环境条件下,以农家玉米,杂粮为主食,以自由采食树林间的青草,蚂蚱等为副食,采用全天候的放养方式。此条件下养殖的笨鸡,肉质醇香独特,羽毛色泽鲜艳,光亮,鸡冠大而鲜红。肉质鲜嫩,肉味鲜美,风味独特,十分可口,营养价值丰富。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挑剔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农家自养的土鸡蛋、土鸡肉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美味。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文章从养殖场地择选、养殖场地消毒安排、养殖规模及鸡苗选择、林地放养、疾病防治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茼蒿生长发育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设计3个氮素配比:N1(所施氮素全部为NO3--N),N2(NO3--N∶NH4+-N=7∶3),N3(NO3--N∶NH4+-N=5∶5)和3个土壤水分处理:W1(田间持水量的75%~85%)、W2(田间持水量的65%~75%)、W3(田间持水量的55%~65%),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茼蒿株高、产量、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形态氮素配比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茼蒿株高,但茼蒿的产量、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水分的增高呈先增高后降低;N2和N3处理时,W2处理的茼蒿叶绿素、全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同一水分条件下,提高NH4+-N比例均能显著提高茼蒿株高、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全N含量,但茼蒿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NH4+-N比例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认为,最优的土壤水分和氮素组合为W2N3。


二氧化硫对植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SO2是一类典型的大气污染物,当其超过一定阈值时,植物的生理特性指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等物质将会增加,从而引起枝叶甚至植株死亡。但迄今为止,其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植物地上部分,对植物地下部分的研究较少;多数是集中时间内模拟SO2胁迫的单独观察,缺少长期受污染状态下遗传后代发生变异的系统综合分析;针对某种植物的独立分析较多,与近缘种的比较研究较少;植物对伤害反应研究较多,对适应性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系统阐明SO2胁迫机制,应注重警示植物的开发与群落应用,将其用于监视环境的变化;注重抗性强植物的选育,以提高城市植物的抗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