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杀虫剂对菜蛾啮小蜂的毒性
《中国生物防治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评价了11种杀虫剂(分属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虫抗生素、沙蚕毒素及微生物农药)对菜蛾啮小蜂的影响。供试浓度为田间防治推荐浓度,用试管药膜法测定农药对成虫的毒性,用浸渍法测定农药对蛹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对成虫的击倒能力的顺序依次为:辛硫磷≌万灵>巴丹>乐果>敌杀死≌功夫>害极灭≌虫螨光>杀灭菊酯>抑太保≌Bt;其触杀活性的顺序为:辛硫磷≌乐果≌万灵>敌杀死≌功夫≌巴丹>害极灭≌虫螨光>杀灭菊酯>抑太保≌Bt。供试的5种杀虫剂(即乐果、杀灭菊酯、虫螨光、抑太保和Bt)不影响菜蛾啮小蜂蛹的发育和羽化,但乐果对羽化后的成虫有极高的毒性。
关键词: 杀虫剂,小菜蛾,菜蛾啮小蜂,毒性


不同种类杀虫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中国蔬菜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昆虫生长调节剂、抗生素等9大类19种杀虫剂防治小菜蛾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14种常用杀虫剂对杭州地区小菜蛾的防效不理想,虫螨光、锐劲特、除尽、Bt和宝路等5种杀虫剂具有优良的防效,可作为首选药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小菜蛾,杀虫剂,药效


低剂量6%密达杀螺颗粒剂防治蔬菜蜗牛试验
《中国蔬菜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6%密达(Meta)杀螺剂防治蜗牛一般剂量为467~667g/667m2。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减少用药成本,笔者应用瑞士龙沙公司的6%密达(Meta)颗粒剂在蔬菜上进行田间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方法试验于1997年8~9月在浙江省杭州...


同工酶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和欧洲栽培油菜的遗传差异
《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于1993~1994年在瑞典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进行,旨在比较中国和欧洲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差异;现有资源的基因丰富程度及基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为科学地评价和合理地利用品种资源提供重要参考。我们分析了36个和41个来自中国、加拿大和欧洲国家的白菜型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7种同工酶的酶谱,用淀粉凝胶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在白菜型油菜中得到8个同工酶基因位点36个等位基因;甘蓝型油莱中得到12个基因位点32个等位基因。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1.白菜型油菜品种内个体间呈高度基因多态性,占总变异的70%左右;在甘蓝型油菜中,品种间的基因多样性占总变异的80%左右。 2.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中国和欧洲的白菜型油菜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背景;欧洲白菜型的冬性和春性油菜又分属两大基因亚群。 3.甘蓝型油菜没有如此明显的地域界限,但欧洲冬性和春性油莱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组成。大多数中国“双高”地方品种与欧洲、加拿大油菜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而绝大多数中国“双低”品种界于中国“双高”和欧洲、加拿大品种之间。 据此,充分利用中国和欧洲、加拿大白菜型油菜及中国“双高”和欧洲、加拿大“双低”甘蓝型油菜基因于育种研究,无疑是扩大遗传背?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napus) 白菜型油菜(B.campestris) 同工酶 基因多样性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盐渍荒涂造田改土技术
《土壤肥料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浙江沿海滩涂在农业综合开发中针对浙江的气候土壤特点,综合运用农业、林业、水利等系统工程,实施盐渍荒涂造田改土的配套技术措施。
关键词: 海涂,造田,培肥,防盐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杂交水稻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7份低温敏核不育系用冷水(20~22℃)淹没生长点串灌30d,套袋自交结实率达到49.49%~63.85%;拔苞与未拔苞处理的比较,拔苞后淹水时间缩短,大部分株系结实率有明显提高。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串灌繁殖技术的成功,为我省选育和利用由两系低温敏核不育系配制的杂交水稻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


试析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及其有效性
《情报杂志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及其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交流形式。认为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劳动者的素质和心态等因素的影响,使农业科技信息交流的强度与频率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衰减的特点。


不同生境源的稻飞虱卵寄生蜂对寄主的选择和寄生特性
《昆虫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飞虱重要卵寄生蜂缨小蜂Anagrusflaveolus、A.optabilis和寡索赤眼蜂Oligositaaesopi、O.naias均能在稻田和稻田周围的非稻田生境中生存。而A.flaveolus为优势种。不同生境来源的卵寄生蜂有着不同的寄生和选择特性。缨小蜂A.flaveolus能在飞虱科内转换寄主,但需1~2代的适应期。寄主卵对寡索赤眼蜂O.aesopi的寄生有较大的影响,用褐飞虱和黑尾叶蝉诱集的O.aesopi不能交叉寄生。稻田内诱集的寄生蜂选择稻飞虱,而杂草地中诱集的缨小蜂则对飞虱T.pusanus有一定的选择性。非稻田生境对保护稻飞虱卵寄生蜂有很大的作用,但对其寄生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优质烤烟主要栽培技术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优质烤烟主要栽培技术试验*阮关海李祖士俞琦英王国法(浙江省农业科学院310021)周善达(金华市农科所)烤烟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全省每年需要的烤烟原料在4.3万吨左右。但过去我省的烤烟生产几乎是空白,原料基本上从外地调入。自1995年开始,我们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