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氨基酸对家禽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中国家禽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氨基酸除参与合成蛋白质外,还具有调控细胞内蛋白质周转、胚胎及新生动物生长发育、机体免疫和肠道屏障功能等特殊作用,同时也参与合成机体许多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如多胺、核酸、一氧化氮等。近年来,氨基酸在免疫功能方面的调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精氨酸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淋巴细胞增殖、修复伤口、抵抗病菌感染从而提高动物免疫机能。文章就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谷氨酰胺等对家禽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丰富氨基酸营养理论及其在家禽生产上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镰刀菌酸胁迫下节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内参基因的选择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不同试验材料及条件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正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目的基因表达模式的前提条件。以4个常用看家基因(GAPDH、Actin、UBQ、CYP)和2个新内参基因(CACS、F-box)作为候选内参基因,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它们在节瓜不同组织(根、茎、叶)及镰刀菌酸(fusaric acid,FA)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经RefFinder在线软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节瓜经枯萎病毒素FA胁迫后Actin和F-box表达稳定;而在节瓜不同组织中F-box基因表达稳定性最高;另外,传统常用看家基因GAPDH和CYP因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总体表达水平都比较差而不适合作为相应条件下的内参基因。研究结果为节瓜抗枯萎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繁区转基因水稻田杂草种类调查
《杂草科学 》 2014
摘要:为了弄清南繁区转基因水稻田、非转基因水稻田和空白对照田杂草种类及发生情况,采取5点取样法,对3种田的田间杂草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田有杂草19种,隶属11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牛毛毡、水莎草、莲子草、水苋菜、千金子,相对多度分别为37.58%、28.51%、26.24%、21.70%、21.62%、20.84%;非转基因水稻田主要杂草包括17种,隶属10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水莎草、牛毛毡、莲子草、水苋菜,相对多度分别为40.14%、29.83%、29.83%、24.11%、21.70%;空白对照田主要杂草包括12种,隶属8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水莎草、水苋菜、碎米莎草、莲子草、鳢肠,相对多度分别为60.28%、36.76%、34.98%、33.80%、29.11%、23.25%;水稻田(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中各优势杂草的危害程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除了千金子,转基因水稻田中的优势杂草(空心菜、牛毛毡、水莎草、莲子草、水苋菜、碎米莎草、鳢肠)的危害程度均略低于对应的非转基因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苦瓜是药食两用的特色蔬菜,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了苦瓜不同组织部位溶剂提取物对消化、呼吸等生理系统中主要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归纳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细胞转移、破坏肿瘤细胞能量平衡,耐药逆转作用等;梳理了目前从苦瓜中分离鉴定的具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三萜类化合物、苦瓜素、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亚麻酸、核糖核酸酶和血凝集素等;此外,总结了过量食用苦瓜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相应的改进修饰手段,提出了今后研究苦瓜抗肿瘤作用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原蚕区桑园管理技术及蚕桑生产经营新模式研讨会在翁源县召开
《广东蚕业 》 2014
摘要:2014年9月4日-5日,由广东省蚕学会主办,学会桑树栽培学组、国家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韶关综合试验站协办,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广东原蚕区桑园管理技术及蚕桑生产经营新模式研讨会"在翁源县召开。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宝桑园蚕业有限公司、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翁源县家宝蚕业有限公司、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韶关市宝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氮磷钾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效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传统木薯品种‘华南205’及新育品种‘华南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植株养分含量状况,探讨了施肥措施对不同品种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产量与块根生长阶段(块根形成期、块根生长早期、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含量和苗期、块根快速生长期和快速膨大期的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淀粉含量与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苗期及成熟期的磷含量以及成熟期的钾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木薯的氮含量,施用磷肥和钾肥对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磷肥可使木薯的磷含量小幅提高,而仅苗期达到显著水平,氮肥、钾肥对木薯的磷含量也有一定影响。钾肥显著提高了木薯钾含量,氮肥、磷肥对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华南205’和‘华南5号’的氮含量和磷含量对氮肥、磷肥的响应相对一致,但‘华南205’的钾含量对钾肥的响应明显强于‘华南5号’。‘华南205’和‘华南5号’的氮含量和磷含量水平相对一致,但‘华南205’在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显著高于‘华南5号’,而苗期的磷含量显著低于‘华南5号’,‘华南5号’从苗期至块根膨大期的钾含量均高于‘华南205’,其中块根形成和快速生长期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木薯推荐施肥过程中,在均衡氮磷钾养分的基础上,还需结合考虑品种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控橡胶树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转录因子的初步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橡胶树中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Hb FPS)的表达调控机制,采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了胶乳中与Hb FPS启动子结合的蛋白因子。将Hb FPS启动子与报告质粒p HIS2.1连接构建诱饵质粒p His-FPS,经筛选确定抑制背景表达的3-氨基三唑(3-aminotriazole,3-AT)浓度为10 mmol/L。同时以橡胶树胶乳m RNA为模板合成双链c DNA,并将双链c DNA、线性化的p GADT7Rec2载体和诱饵质粒p His-FPS共同转化酵母菌株Y187,两载体共转化效率为1.7×106 cfu/μg。筛选共得到阳性克隆36个,获得31条序列。对获得的c 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2个转录因子序列,分别为类乙烯响应转录因子ERF003和Hb LMYC2。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b FPS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鸽源贝氏隐孢子虫对鸡的致病性及其防治药物的筛选
《中国兽医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鸽源贝氏隐孢子虫广东分离株感染3日龄岭南黄鸡,通过感染动物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排卵囊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特征,分析鸽源贝氏隐孢子虫在不同禽类宿主之间的适应性及致病性特点。选取8种中药复方制剂和西药代谢酶抑制剂对感染雏鸡进行初步药物治疗试验,以各组雏鸡发育状况、增重、采食量、卵囊排出情况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观察指标,考察这8种药物对鸽源贝氏隐孢子虫的作用。结果显示,鸽源贝氏隐孢子虫对雏鸡感染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禽源贝氏隐孢子虫相近,但鸽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在雏鸡体内的潜隐期为5d,比已报道的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潜隐期稍短,卵囊排出量出现多个高峰期,持续排卵囊时间为20d。药物筛选试验表明,中药复方(川楝子、槟榔、常山、石榴皮、地榆)3组在采食量、增重量、卵囊排出量以及寄生器官损伤程度上都有表现出一定效果,提示中药复方3可能对雏鸡贝氏隐孢子虫病有潜在防治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霸王花褐腐病的病原鉴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导致广东省霸王花Hylocereus undatus褐腐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通过病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和结论】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的菌落为深灰色,绒毛状.产生2种类型的节孢子:一种为浅色、薄壁的柱状孢子,大小为(5.00~10.69)μm×(2.61~4.52)μm;另一种为褐色、厚壁、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平截、成链的孢子,大小为(5.15~12.39)μm×(3.87~6.07)μm.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获得该病原菌579 bp的18S-28S rDNA ITS序列.BLAST结果显示,该序列与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火龙果菌株的18S-28S rDNA ITS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10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的病原菌为N.dimidiatu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茎成熟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甘蔗的成熟,甘蔗茎秆中积累的糖分在不断增加,其薄壁细胞的渗透压也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大量与糖分积累和抗逆相关的基因也得到了大量的表达,对这些基因进行分离和鉴定有助于了解甘蔗茎成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果蔗品种拔地拉(Badila)的成熟茎节与未成熟茎节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甘蔗茎成熟相关基因的差减cDNA文库。挑取200个重组子进行测序,其中与甘蔗茎成熟相关基因片段有22个,包括2个与信号转导相关的cDNA片段,5个转录翻译相关蛋白,2个光合系统蛋白,8个物质能量代谢cDNA片段,抗逆、糖转运相关蛋白5个,另外还有一些片段通过GenBank搜索未发现有相关的同源序列,推测这些片段可能是功能未知的新基因。这些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提高甘蔗的糖分和抗逆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