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桑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学特性
《蚕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引起桑叶及其加工制品褐变的主要因素。解明桑叶中PPO和POD的酶学特性,有助于通过调整工艺条件抑制桑叶产品加工过程的酶促褐变。对桑叶PPO和POD活性的温度、pH稳定性以及超声波处理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40℃,高温(70℃)短时间(2 min)处理能明显抑制酶的活性;2种酶活性的最适pH均为7.0,弱酸(pH 6.0)或弱碱(pH 8.0)短时间(5 min)处理对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用功率500 W,频率4 kHz的超声波处理30 min,仍不能使2种酶完全失活。进一步研究化学抑制剂对桑叶PPO和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1~10.0 mmol/L的抗坏血酸、硫代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等抑制剂均可有效抑制2种酶的活性,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因此,为了保护桑叶中的营养活性成分及提升产品的感官品质,可选择高温(70℃)短时间(2 min)处理或添加适量的抑制剂来控制桑叶的酶促褐变。
关键词: 桑叶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温度 pH值 超声波 抑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胁迫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随机克隆测序的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文库中获得胁迫相关蛋白基因,命名为MaSAP1(GenBank登录号为AGH14257.1)。扩增获得的cDNA序列与质粒OZ092的目的片段序列一致,表明MaSAP1是香蕉SAP基因编码框全长cDNA,包含一个510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长16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发现其含有完整的A20和AN1基序结构。系统进化树比对分析表明,MaSAP1与水稻和獐茅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研究表明,MaSAP1基因在香蕉根和果实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aSAP1响应激素的处理,同时也响应干旱、低温、高盐和枯萎病菌的侵染等胁迫。可见,MaSAP1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响应逆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花鲈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480尾初始体重为(9.69±0.30)g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随机分成6组,分别投喂含40%鱼粉的基础饲料和以23.30%豆粕、22.40%花生粕、23.82%棉粕、27.77%菜子粕、38.98%玉米DDGS等蛋白替代16%鱼粉的5种替代饲料,记作FM、SBM、PNM、CSM、RSM、DDGS。结果表明,与FM组相比,SBM和PNM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RSM组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SBM和CSM组全鱼粗蛋白含量分别比FM组升高6.2%和9.4%(P>0.05),各替代组全鱼粗脂肪与FM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与FM组相比,RSM组前肠蛋白酶和PNM、CSM组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CSM和RSM组胃、肝脏和前肠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FM组(P<0.05)。当等蛋白替代16%鱼粉时,与菜子粕、棉粕和玉米DDGS相比,豆粕对花鲈幼鱼增重率、摄食率、全鱼粗蛋白含量和前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最小,是替代16%鱼粉的适宜植物蛋白源,其次是花生粕。
关键词: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植物蛋白源 鱼粉 替代 生长性能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的生猪质量安全追溯服务平台研究
《热带农业工程 》 2014
摘要:以生猪为对象,从生产、收购、运输、屠宰、销售全过程进行监测和及时有效的信息采集、快速反馈和预警为研究内容,实现异地生猪质量安全信息的全程跟踪与事件溯源,为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对虚伪新小绥螨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阿维菌素是目前常用的杀虫杀螨剂。本研究利用生命表技术,室内评价了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对虚伪新小绥螨成螨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通过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LC30、LC20和LC10)处理虚伪新小绥螨成螨后,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29.11、34.25、45.81粒;每雌日均产卵量分别为0.73、0.99、1.50粒,平均每雌产卵量LC20和LC30与对照(53.89粒)有显著差别,每雌日均产卵量3个处理与对照(2.43粒)均有显著差别,而对后代的雌雄性比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对次代的发育历期影响主要表现为产卵前期的延长,产卵期和产卵后期缩短,但对整体平均寿命影响不显著。生殖生命表的结果显示,阿维菌素会降低虚伪新小绥螨的发育速率,其净增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下降,而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增长。通过对次代存活率和种群生命期望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LC10和LC30处理的虚伪新小绥螨中有近40%个体的存活时间较对照有显著的延长,且LC10和LC30处理后虚伪新小绥螨的种群期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阿维菌素对虚伪新小绥螨的生殖能力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于虚伪新小绥螨的个体发育影响与对照相比影响不大。该结论为利用阿维菌素开发耐药性(抗药性)的虚伪新小绥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虚伪新小绥螨 阿维菌素 亚致死浓度 生命表 二斑叶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位基因特异扩增在水稻香味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价值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常规育种方法培育香型水稻除了育种年限长,且在后代材料选择过程中,香味基因往往容易丢失。而通过回交转育手段将香味性状导入优良的非香型水稻品种中,则要寻找出一种高效的分子检测手段加以辅助鉴定。本研究以稻花香2号、金禾香稻、南韩长粒香、黑香米,以及8个非香稻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方法对水稻香味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南韩长粒香、黑香米及非香稻获得长度为585bp和355bp的两条带,而稻花香2号、金禾香稻仅获得长度为577bp的一条带,供试材料的分子检测结果与香味基因型不完全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在水稻香味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上半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水果产量、价格、外贸影响等3个方面对2014年上半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探索水果区域特色化、品牌化和标准化、产业化和多元化等发展战略,以及加快果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加快推进水果保险扶持政策等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离体叶片法鉴定菠萝资源心腐病抗性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心腐病是对菠萝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之一,是由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土传病害,较难防治。为筛选出可在生产或育种中利用的抗病材料,采用离体叶片法鉴定了117份菠萝材料对心腐病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菠萝材料之间的抗性差异较大,鉴定出高抗材料38份、抗病材料24份、中抗材料17份、感病材料38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2.48%、20.51%、14.53%和32.48%,这表明现有菠萝材料中有丰富的抗心腐病资源,可供菠萝育种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糠连续式微波稳定化处理工艺条件优化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连续式微波稳化机对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以过氧化物酶酶活和脂肪酶活动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米糠微波稳定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4.2 kW、转动速度10 r/min、进料速度180 kg/h、水分含量22%。在此优化条件下,过氧化物酶的平均残余酶活力为4.87%,脂肪酶的平均残余酶活力为14.30%,这4个因素对微波稳定化的效果大小排序为:微波功率>滚筒速度>进料速度>水分含量。加速贮藏试验表明,微波稳定处理后的米糠40℃下储藏30 d其酸值仅上升了2.92 mg NaOH/g,上升幅度为未处理的16.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业期刊现状调查与刊群建设思考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14
摘要:对广东省22种农业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出版周期及刊载容量、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网站建设化情况及学术影响力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农业期刊分散经营、实力弱、产业集中度低,各类资源得不到整合并充分利用,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提出以下建议:(1)通过省期刊管理部门引导整合,扶优劣汰;(2)由主管(主办)单位协商整合,成立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省农业厅、省科学技术协会、华南农业大学等4个单位为主的农业期刊刊群,待时机成熟再成立农业期刊出版集团;(3)有条件的编辑部先行先试,合作建立"事实刊群",实现资源共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