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论技术开发中如何利用农牧民的知识与智慧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价值链分析法是研究农村开发问题的有效手段。文中通过价值链分析方法构成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经研究证明了根据不具备利害关系的农牧民提出的想法和点子进行技术开发的有效性。以下两种结果是基于农牧民的知识与智慧进行技术开发的成功案例。在黑龙江省盐碱土壤改良中采用了来自水田地区的技术点子。具体内容是通过稻壳防止毛细管作用,种植苜蓿。在内蒙古将牧民的技术点子运用在蔬菜栽培方面。具体内容为利用畜粪发酵热的有机蔬菜种植栽培系统的开发。研究还发现,在构建广域的资源循环系统的过程中对于表现出非协助态度的农牧民,行为经济学的解决方法较有效。研究结果中,有一项有机水稻栽培系统是根据半干旱地区的农牧民提出的技术点子进行设计的,内容为利用羊粪浮力的省力型有机物质投入方法。本研究的研究结论证明了在面对复杂的地域问题研究时,促进包括不具备厉害关系的各地农牧民的参与,及时发现并积极发挥其创意点子的重要性。
InDel分子标记及其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InDel(insertion-deletion)分子标记是指根据在近缘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基因组同一位点的序列发生不同大小DNA片段的插入或缺失(insertion-deletion)而设计的多态性引物。它具有分布密度大、准确性高,重演性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水稻的遗传分析和分子辅助育种研究中。本研究对InDel分子标记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述,并着重总结了其在水稻的籼粳分化、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以及功能标记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水稻MAS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W-HE生物表面活化剂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了明确W-HE生物表面活化剂的使用效果,经过3a试验,调查其对玉米产量及植株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W-HE生物表面活化剂能促进玉米前期的生长发育,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植株生长加快,果穗变大,百粒重提高,双穗率提高,增产幅度达10%以上。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化剂W-HE 玉米 增产效果


行距和密度对半矮秆大豆‘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7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行距和密度对大豆新品种‘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行距下‘合农76’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30 cm和45 cm;副区为密度,30、35、40、45、50万株/hm~2,用D1、D2、D3、D4、D5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产量最高的密度处理为D2,即35万株/hm~2,且不倒伏;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时,产量为3289.79 kg/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时,产量为3211.96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最高的处理为D1。综上所述,‘合农76’在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


孙吴县不同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孙吴县水稻生产发展,筛选适合在孙吴县种植的水稻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15个水稻品种物候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龙粳4344、黑粳1518、黑粳9号、龙粳1504、中龙粳121、莲汇15与对照黑粳10号显著增产,且在当地种植能安全成熟,当地发展水稻生产可以考虑应用。


春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了明确春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2013年和2014年通过不同时间除草对春玉米产量影响的田间小区试验,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春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杂草以稗草、藜、苘麻为主,发生密度在100株·m~(-2)。出苗后21d之前除草玉米产量与无草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出苗后28d除草玉米产量和无草对照差异显著,可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根据试验结果,春玉米杂草防治关键期为玉米出苗后21~28d。为了将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最好在玉米出苗后21d之前对杂草进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