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棕色田鼠危害因子分析及防控策略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4
摘要: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 Milne-Edwards)又名北方田鼠、维氏田鼠、地老鼠、麦截子等,属啮齿目仓鼠科,是一种小型田鼠。在我国,棕色田鼠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江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在山西省,主要在晋南地区发生危害,其中以与豫、陕二省交界处的丘陵山区果园、麦田、芦笋田受害较重。近年来,受气候变暖,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耕作制度变


牛奶中体细胞数快速检测方法探讨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体细胞数是反映牛奶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也作为对奶牛乳房炎进行诊断的一个国际性指标。随着国内乳业的不断发展,牛奶体细胞数检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牛奶体细胞数检测技术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对国内外牛奶体细胞数快速检测方法中的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雨养状态下'晋小豆2号'生物产量积累分析研究
《农学学报 》 2014
摘要:为了探索红小豆在雨养件下的生物产量积累的特性,为红小豆科学经济种植,科学有效的利用自然降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2年开展以‘晋小豆2号'红小豆在雨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研究试验。‘晋小豆2号'出苗后20天开始大田取样、采集数据。通过采集‘晋小豆2号'根、茎、叶花、果实等农艺性状的生物产量动态数据的方法来研究‘晋小豆2号'在雨养条件下全生育期内的生物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晋小豆2号'株高发育和生长天数呈现线性关系,线形相关方程式为y=12.097x-4.863,两者的拟合度达到0.8371;对生真叶在出苗后30天内叶面积的生物产量都持续增长,30天后呈下降趋势,50天后消失;三出复叶的生物量积累呈现抛物线形。干鲜重生物积累分别符合y=-2.5229x~2+48.458x-87.103和y=-0.3822x~2+7.8570x-14.878函数分布;茎生长和三出复叶生长同步,茎的生物持水量低于三出复叶;‘晋小豆2号'根的生长表现为先快,后缓,8月以后根的生长呈现比较平缓的锯齿状变化,土壤和外界改良对根的发育作用较大;主茎分枝和品种特性有关,是相对基本稳定的一个性状;节在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有增多的现象,但是生物产量的增加主要因节间距的伸长为主,控制株型可在出苗后50天左右进行。花脱落严重,成为有效结荚花在立秋前后。鼓粒、灌浆时间大约持续40天左右。鉴于此,‘晋小豆2号'可适当选择晚播;雨量充沛年份注意防止植株徒长;开花前期注重保花保蕾,以确保丰产丰收。


秸秆还田下施氮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秸秆还田下山西南部一年两熟区冬小麦种植筛选适宜施氮方式,通过大田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在施氮225.0kg·hm-2条件下设置10∶0、7∶3、5∶5和3∶7(底施∶拔节期追施比例)四种施氮模式,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下施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运转、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和施氮225.0kg·hm-2下,提高底施氮肥比例可增加冬小麦越冬前和拔节期单株茎蘖数和总茎数,并使旗叶SPAD值在灌浆前中期保持较高水平,且延缓其灌浆后期下降,促进灌浆期干物质向穗部转运和积累,增加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实现增产。施氮模式中底追比例7∶3的增产效果最好,籽粒产量达5 773.8kg·hm-2,较其他施氮模式增产1.58%~10.17%。增加底施氮肥比例可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酶活性,促进冬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及其向籽粒的转运,提高肥料当季表观利用率。底追比例7∶3的氮磷肥利用效果最好,其中氮肥当季利用率较其他模式提高1.46%~3.06%,磷肥当季利用率提高0.76%~3.34%;钾肥利用效果以氮肥全部底施最好,较其他施氮模式提高4.54%~14.53%。因此,山西省南部一年两熟种植区在玉米秸秆还田下冬小麦的合理施氮模式为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冬小麦 施氮模式 生长发育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山西吕梁山产区水果适用新技术
《村委主任 》 2014
摘要:2013年,山西省水果产业体系组织有关专家赴本省匿部吕梁山水果产区进行了水果生产调研。专家组针对当地苹果、梨树等水果的技术需求,并结合本体系试验站的试验示范结果,推荐以下水果适用新技术。旱作果园节水施肥栽培技术技术概述山西省现有苹果、梨树栽培面积700万亩,其中50%左右为旱


广适小麦新品种太13606的特征特性及节水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13606(原名太原13606)是以太原610为母本、太原851为父本进行杂交,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9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09009。1特征特性该品种强冬性,株高75cm,抗倒伏。幼苗半匍匐,生长势较强,叶绿色,成穗率高。矮秆大穗,穗纺锤型,穗长6cm。长芒,白壳白粒,穗粒数30,硬质。生育期在正常情况下为260d,比对照京冬8号早熟1~2d。灌浆快,子粒饱满,千粒重40g,落黄好,稳产高产,增产潜力大。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1~2012两年人工接种抗病鉴定,太13606中感条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