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免疫增强剂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养猪 》 2014
摘要:为查明免疫增强剂是否能够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选用猪用转移因子与黄芪多糖注射液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的方法进行猪瘟疫苗免疫试验。与对照组相比,猪用转移因子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组S/P平均值首免后10 d提高127.27%,差异显著(P<0.05);首免后20 d提高156.60%,差异极显著(P<0.01);整个试验期提高57.05%。与黄芪多糖注射液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组相比,S/P平均值首免后10 d提高131.48%,差异显著(P<0.05);首免后20 d提高91.55%,差异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提高31.84%。证明猪用转移因子直接稀释猪瘟疫苗可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同时也揭示采用断奶前后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仔猪在首免后10~30 d免疫抗体S/P值低,阳性率在60%以下,易感染猪瘟野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奶中体细胞数快速检测方法探讨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14
摘要:乳制品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需求。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特别重视乳制品生产的发展。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更加重视,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这有力地促进了国内乳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乳制品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转Bt基因抗虫棉花品种抗虫性监测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采用ELISA检测和室内抗虫性测定方法相结合,2013年对山西省南部种植的6个转Bt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的不同生育期叶片Bt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及对棉铃虫的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Bt杀虫蛋白的叶片表达量在苗期最高,然后从现蕾、开花、结铃直到吐絮逐渐下降。室内喂虫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对第2代棉铃虫达到高抗或中抗的水平,抗虫指数变幅为72.2%~95.5%;然而对第3,4代棉铃虫的抗性较低,仅为20.2%~65.2%。其中,DR3、晋棉38、晋棉50、中棉41抗性较好,而中棉43和DR5抗性较差。总之,在山西省棉区的抗虫棉品种的抗虫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建议剔除抗虫性低的品种,从而保证该地区抗虫棉花的持久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幼苗耐低温性机理的分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摘要:为探讨黄瓜幼苗耐低温性机理,选择耐低温性不同的6份黄瓜高代自交系9504,9506,9507,9511,9514,9517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白天12℃,晚上8℃,每天光照处理7.5 h,强度为30μmol·(m2·s)-1,约合2 000 lx,共处理14 d。调查耐低温性、株高、茎粗、APX活性、脯氨酸含量、NR活性、Ca2+-ATP活性。结果表明,各材料的上述性状在常温下均差异不显著,而在低温处理后所有性状差异极显著;与对照相比较,幼苗株高、茎粗、NR活性下降,APX活性、脯氨酸含量、Ca2+-ATP活性上升;相关分析表明,耐低温性与株高、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性状的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耐低温性与茎粗的关系不密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