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套袋对霞晖6号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含量和色差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透光率果袋处理条件下果皮色素含量和色差的变化规律,以中熟水蜜桃品种霞晖6号为试材,选用单层白纸袋、单层报纸袋、外黄内白双层袋和外黄内黑双层袋4种纸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袋型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色差和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显著降低了桃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含量,套外黄内黑双层袋的含量最低,分别为对照的13.70%、74.47%和8.00%;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亮度值(L*),双层袋的提高效果大于单层袋;单层白纸袋提高了果实的红绿色差(a*)和色饱和度(C)。综合比较,单层白纸袋是霞晖6号桃在长江下游栽培的适宜果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江苏种植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适宜江苏种植的5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分别为波尼、威斯顿、茅山1号、肖肖尼、马汉。并从合理密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对江苏地区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粗缩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按UPGMA方法,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米质对花后不同时段温度胁迫的响应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花后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米质的影响,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研究了灌浆前期(花后0~10d)和灌浆中期(花后10~20d)的高温(35℃)对米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温CK(25~27℃)相比,灌浆结实期高温处理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总体上前期(0~10d)大于中期(10~20d),且因供试品种和粒间位置而异。灌浆前、中期高温处理,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粗蛋白含量;其中,温度对二次枝梗与同枝梗上较迟开花籽粒的碾米品质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与较早开花的籽粒;前期高温显著增加了一次枝梗和各枝梗上开花较早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前期高温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对一次枝梗籽粒的影响大于二次枝梗。不同供试品种对花后不同温度处理的敏感性不同,影响程度亦受花后温度胁迫时段的不同而异。生产上通过合理安排播期、平衡施肥和合理灌溉可以减轻结实期高温胁迫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狼尾蕨叶片诱导不定芽植株再生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狼尾蕨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类型的细胞分裂素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附加1.0 mg/L和2.0 mg/L KT或1.0 mg/L和2.0 mg/L CPPU的诱导培养基上叶片诱导产生叶状体状不定芽,转到添加0.5 mg/L KT或0.5 mg/L CPPU的增殖培养基上可形成叶芽状不定芽;在附加1.0 mg/L和2.0mg/L BAP的培养基上叶片诱导可产生叶状体状不定芽,转到添加0.5 mg/L BAP的增殖培养基上不定芽仍保持叶状体状。叶芽状不定芽在附加0.5 mg/L CPPU的增殖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培养,每代芽增殖系数达5以上。叶芽状不定芽转到附加0.2 mg/L IBA的成苗和生根培养基上,能发育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小植株,成苗率达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甘薯品种对蛴螬抗性的研究
《作物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0个甘薯品种(系)的抗蛴螬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甘薯品种(系)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蛴螬为害,品种间对蛴螬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其中,浙紫1号、渝紫43号和心香等对蛴螬的抗性较强,没有产量与经济损失。选用抗蛴螬能力强的甘薯品种,可有效减轻蛴螬的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