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笋干小包装辐照灭菌效果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表明,6~8kGy辐照、一次热杀菌结合辐照及二次热杀菌不辐照的辣味笋干小包装产品均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辐照剂量以8kGy和7kGy优于6kGy,细菌总数低,大肠菌群为阴性,产品保持原有色、香、味,无胖袋。一次热杀菌结合辐照处理的笋干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2.64%~14.15%,单独辐照处理为11.67%~12.15%,二次热杀菌不辐照处理为12.73%。小包装火腿笋干经巴氏灭菌结合辐照处理及10kGy辐照贮藏128d,产品原色原味,无胖袋出现,而4~8kGy辐照及仅巴氏灭菌不辐照处理贮藏期短,且出现酸败现象。
关键词: 辐照灭菌,贮藏保鲜,竹笋制品


我国真菌传大小麦病毒病的地理分布
《植物保护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于1990~1995年调查我国大、小麦各生态区,共计20个省、市、区,116个县、市的大麦黄花叶病、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和小麦土传花叶病的分布区域。结果表明,3种真菌传病毒病其分布仅限于冬麦区。大麦黄花叶病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钱塘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小麦黄花叶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大渡河、青衣江,黄河中、下游及其支流渭河流域、淮河流域。小麦土传花叶病仅局部冬麦区发生,与小麦黄花叶病混合并发。3种病害的分布范围为北纬28~37°50′东经102~122°40′之间。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 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 小麦土传花叶病 地理分布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期预测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afurciferaHorvath)是我国水稻的两种重要迁飞性害虫,主要虫源皆来自亚洲中南半岛;最初的虫源地在湄公河三角洲,直接迁出地为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地处热带,全年各月平均气温25~28℃;月降雨量悬殊,旱季(11~4月)可数月滴水不落,雨季(5~10月)若月降雨量超过200mm即成洪涝。红河三角洲地处亚热带,3~4月常受我国冷空气的影响。这两种热带性害虫,适宜取食和繁殖的温度下限为22℃,正与它们的迁入主峰降落地带的月平均气温巧合。对褐飞虱不利的为洪涝而对白背虱不利的为干旱。在湄公河三角洲,9~10月若出现洪涝,来年褐飞虱将不致成灾,若无洪涝即可猖獗。11~12月的月降雨量超过90mm,来年白背飞虱将猖獗而且对褐飞虱也有利;若酷旱则两种飞虱都将受到抑制。在红河三角洲,当月平均气温3月低于20℃或4月低于22℃都将使两种飞虱的迁入期延迟约半个月,尤其4月的低温还可使两者在迁入我国之前少繁殖1代。
关键词: 长期预测;褐飞虱;白背飞虱


辐射诱发不同籼稻品种早熟突变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6个品质不同的籼稻品种的干种子,经350Gyγ射线处理,M2代早熟突变频率在0.12%~0.93%之间,抽穗期提早8~18d不等,各品种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在优质品种与常规品种之间并没有明显区别;M2与M3代之间,抽穗期提早天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诱变处理能有效地诱发早熟突变,是改良水稻生育期的一种快速又简便的方法,且对优质品种和常规品种同样有效
关键词: 辐射,早熟突变,水稻,优质品种,常规品种


沙拉酱的稳定性及其保质期
《核农学通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沙拉酱经3kGy60Coγ射线辐照,4~10℃下冷藏5个月后酱体不变性,胶体足够稳定。但在室温下存放,发生脂质氧化。改进包装及添加抗氧剂,可使样品保质期达7个月
关键词: 沙拉酱,辐照,稳定性,保质期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产业化和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转变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科技进步


浙江省“八五”晚稻中熟新品系联合试验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八五”晚稻中熟新品系联合试验,对参试品系的产量水平和抗性特点作一评价,并分析了入选参加省区试品系的产量结构特点
关键词: 晚稻产量,抗性,入选率


浙江省冬季农作物布局与结构调整思路
《农业技术经济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80年代以来浙江省冬季农业结构变异的特点、原因等基础上,提出浙江省冬季农业应“稳定大、小麦,积极发展油菜、蚕(豌)豆、马铃薯和绿肥、饲料作物”的开发思路,并在科研、政策等方面予以配合


水稻黄矮病毒基因2的核苷酸序列
《病毒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水稻黄矮病毒(RYSV)基因组的cDNA文库中,获得了包含邻接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基因2的克隆,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RYSV基因2的5′端起始序列推测为5′-AACAC-3′,该起始序列与RYSV其他基因及其他弹状病毒基因的5′端起始序列高度同源。通过测定感病水稻体内RYSV基因2的转录物的3′端序列,精确地定位了RYSV基因2的3′端终止位点。由此确定RYSV基因2全长1211个核苷酸,它含有42个核苷酸的5′端非翻译区,969个核苷酸的蛋白质编码区(包括一个终止密码子)及200个核苷酸的3′端非翻译区。RYSV基因2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弹状病毒基因2编码的磷酸化蛋白(VSV的P蛋白,RV的M1蛋白和SYNV的M2蛋白)相比,缺乏广泛的同源性,但尚存在一个长约30个氨基酸的序列保守区域。而且RYSV基因2编码的蛋白中含有7个可被CaseinkinaseⅡ磷酸化的位点(S/T-X-X-D/E),有可能它也是一个磷酸化蛋白。因此推测RYSV基因2编码RYSVNS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