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方法:根据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ly基因序列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将反应试剂组装成试剂盒,并对该试剂盒的各项参数进行评价。结果:特异性试验表明,组装的试剂盒对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的检测均呈阳性反应,对6株其它种的李斯特菌及13株食品(环境)中常见的非李斯特污染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阴性反应。该试剂盒的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为3.94fg/反应(约合1.34CFU/反应)。该试剂盒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2.2%,批间变异系数为1.9%,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同时稳定性强,反复冻融处理对其无明显影响;可在-20℃下避光保存1年。结论:该试剂盒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可应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荧光定量PCR 检测试剂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管理对直播粳稻扬粳4038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钾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在施纯氮0~450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以及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直播水稻品质有变劣趋势。江苏沿江稻区在水稻直播条件下,施氮量270kg.hm-2条件下,(基肥+分蘖肥)与穗肥比为6∶4,增加磷、钾肥比例,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花药培养提纯粳稻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
《西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粳稻BT型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进行提纯改良。结果表明,低温6~8℃预处理3~18 d,有助于花药愈伤诱导率的提高,尤以低温预处理8 d,愈伤诱导率最高;35~50 d诱导愈伤的分化率最高,XG111A和XG111B的分化率分别达到22.5%和30.2%。经花药培养后,不育系和保持系株系内整齐度均得到显著提高:不育系的不育花粉率为100%,原供体对照为99.58%。保持系的花培后代植株90%以上都具有原供体植株的典型特征,且后代的性状遗传稳定,另有部分株系优于原供体植株。
关键词: 粳稻 花药培养 提纯 不育系XG111A 保持系XG111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6种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孢子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植物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26种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孢子的形态特征,从孢子形态学角度佐证了这些类群在系统演化中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这26种植物的孢子在形态、近极面形状及孢壁纹饰等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孢子大小和表面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其分布等方面又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种间遗传的相似性及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粤优938杂种纯度的基因功能标记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快速有效鉴定杂交水稻粤优938种子纯度的方法,利用广亲和基因5-n基因功能标记方法,设计了引物S5136F/S5136R,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粤优938的父本、母本,分别获得了长度577 bp、441 bp的条带,杂种F1代获得了长度为441 bp和577 bp的2条带,并结合田间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粤优938的分子标记和田间鉴定的纯度分别为89.5%和89.4%,2种方法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利用S5136基因功能标记检测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具有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