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二倍体香蕉种质资源花粉活力检测方法的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4种父本育性较强的二倍体香蕉(Musa spp.)种质,比较不同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检测香蕉花粉活力的效果,以期筛选适合香蕉花粉活力快速检测的方法。结果显示:醋酸洋红和I-KI染色法处理后的香蕉花粉形态较模糊,而TTC法与MTT法的染色效果较好,花粉形态较清晰,容易区分染色与未染色的花粉;适合香蕉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15%,pH值为5.8;MTT染色法结果与离体萌发法结果相关性最好,说明MTT染色法的结果较其他染色法准确、可靠。利用MTT染色法,本研究比较了17份二倍体香蕉种质的花粉活力,结果显示:‘Calcutta 4’(M.acuminata ssp.burmannicoides(AA))、BGY3(M.balbisiana(BB))、Malaccensis(M.acuminata ssp.malaccensis(AA))、Balbisiana(M.balbisiana(BB))等4份野生类型种质,以及双单倍体种质‘CIRAD 930’(M.acuminata ssp.malaccensis var.DH Pahang(AA))的染色率超过50%,而3份改良二倍体种质和4份栽培类型种质的染色率低于3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地区猪链球菌宿主多样性调查
《中国兽医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调查广东地区不同宿主(猪肉类、鱼类、禽类、宠物等)体内猪链球菌带菌情况,以期评估猪链球菌的流行风险。分别从不同地区采集不同种类样本,分离培养猪链球菌,经PCR鉴定为阳性后,进一步进行生化试验及药敏试验分析。从采集的848份样本中共分离到31株猪链球菌,其中血清9型11株(占35.5%),血清2型、8型、18型、26型及31型各1株,且所分离的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性。猪链球菌在多种不同宿主中均能检测到,特别是血清9型,提示可能带来的猪链球菌流行风险应予以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与展望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甘薯多倍性及核型、分子标记开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定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甘薯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中存在的问题:(1)甘薯多倍性的属性尚未明了,核型信息匮乏;(2)目前用于构建甘薯遗传图谱的分子标记种类稀少、数量匮乏;特别缺少基于特异片段位点的分子标记,如SSR标记、EST-SSR标记和基于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子标记开发等;(3)目前所得到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尚未达到实用的程度;(4)作图群体偏小,制约了精细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QTL的准确性。并指出今后需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烟沙泥田土掺混紫色土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南雄烟区植烟沙泥田土壤改良新途径,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沙泥田土掺不同比例紫色土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沙泥田土掺混10%~50%的紫色土后,土壤的砂粒含量逐渐下降到11.57%,粉粒含量逐渐上升到62.19%,土壤质地由壤土逐渐变为粉砂壤土,pH值从微酸性逐渐变成弱碱性;氧化还原酶类酶的活性逐渐增强,水解酶类酶活性则逐渐减弱,微量元素含量(钼除外)逐渐降低,中量元素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比对照(A1)增加了313%和37.1%;当沙泥田土掺混30%紫色土时,全钾和缓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A1)高出50%和69.2%,但其它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受到土壤养分和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与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沙泥田土掺混10%紫色土后的土壤因子综合主成分分值最高,掺混效果最好。
关键词: 植烟土壤 沙泥田土 紫色土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情报预警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黑色预警方法,以价格波动率为警情指标,CPI月度波动率平均值1~2倍标准差确定警限,建立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模型并展开预警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稻米价格异常波动较少,猪肉和鸡蛋价格异常波动较为剧烈。最后提出需从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加快农资市场整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完善农产品消费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出台政策,以保证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中国兽药杂志 》 2014
摘要:从临床病鸭中分离并鉴定了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在提取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基因组DNA后,用Sau3A I酶切,回收大小为0.07~4 kb的片段;将酶切片段与酶切的质粒载体pRSET连接后,电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成功构建了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基因组文库,经检测库容量约为40000个。随机筛选30个单菌落,用pRSET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统计结果显示插入片段的大小93.3%在1~3 kb范围内,成功构建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文库,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功能基因的克隆及鉴定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不同启动子驱动下1-SST基因转化甘蔗的抗旱性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CSCD
摘要:将从菊芋中克隆到的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即1-SST基因),与根部特异性表达启动子pPST2a组合,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植株,通过分子检测共得到15个阳性转基因株系。将前期工作得到的转rbcs:1-SST基因甘蔗5个株系与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进行抗旱性比较。结果发现,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的抗旱性高于转rbcs:1-SST基因甘蔗。与启动子rbcs相比,启动子pPST2a能够更大程度上增强转1-SST基因甘蔗植株的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