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46条记录
不同温度和培养基对秀珍菇木霉共培养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秀珍菇和木霉菌丝适宜生长的条件和特性.[方法]应用生长速率测定法和平板共培养法,对比了秀珍菇5个菌株菌丝在不同温度和营养培养基条件下生长及与木霉共培养情况.[结果]秀珍菇不同菌株在相同温度,不同培养基条件下,86-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他4个菌株均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温度条件,Y710-14菌株25℃与28℃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它们与其余3个温度有极显著差异.X98ly-13、XD-13、903-1和86-1在25~30℃温度条件下,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32和34℃条件有极显著差异.木霉菌丝的生长温度范围与秀珍菇菌丝一样(25~32℃),但木霉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秀珍菇菌丝,秀珍菇与木霉菌丝共培养时,秀珍菇菌丝对木霉未观察到拮抗现象,秀珍菇菌丝很快就被木霉菌丝完全覆盖.5个秀珍菇菌株在PDYA培养基中的生长势最强,其次为PDSYA培养基,PDSA和PDA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势正常,86-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均最慢.PDA和PDSYA培养基条件,X98ly-13、Y710-14、XD-13与901-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PDSA培养基条件,X98ly-13、Y710-14与901-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结论]供试的5个秀珍菇菌株,Y710-14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其余4个菌株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秀珍菇菌丝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与木霉菌丝相同,但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耐高温能力明显弱于木霉菌丝.添加酵母粉培养基菌丝更浓密,生长势最强,添加淀粉培养基的菌丝更白.

关键词: 秀珍菇;温度;培养基;木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病、耐储藏香稻新品种福香占的选育与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满足优质稻米市场的需求,选育优质、抗稻瘟病、耐储藏香稻新品种。【方法】选用优质常规稻粤晶丝苗2号与优质常规香稻H603杂交,通过系谱法和穿梭育种,后代同步进行稻米品质、稻瘟病抗性和耐储藏特性鉴定,于2015年育成优质、抗病和耐储藏的香稻新品种福香占。【结果】福香占于2018–2019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续试和生产试验,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中抗稻瘟病,耐储藏,具有香味。该品种于202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011),分别于2018、2019年在福建省优质稻活动中获得银奖、金奖,于2020年获得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组金奖。【结论】福香占具有米质优、中抗稻瘟病、耐储藏、有香味等优点,属于高档香型优质稻,适宜在福建作中稻种植。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抗稻瘟病 耐储藏 香味 福香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草莓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与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吡唑醚菌酯对福建省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防治潜力和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草莓炭疽病菌对该菌剂的敏感性及其与6种不同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对福建省5个地区分离的62株草莓炭疽菌菌株的EC50介于0.086~0.879 μg/mL之间,总变异系数为10.24,且符合正态分布,以其平均值0.363 p.g/mL为敏感基线的菌株抗性比值均低于5;此外,吡唑醚菌酯EC50与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酰胺、咯菌腈、甲基硫菌灵的EC50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草莓炭疽病菌群体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虽存在一定变异,但仍均较敏感;吡唑醚菌酯与其他6种杀菌剂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可用于防控草莓炭疽病.

关键词: 草莓 炭疽病菌 吡唑醚菌酯 敏感基线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新品种'福蘑52'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孢蘑菇‘福蘑52’是W192和A15分离的不育单孢杂交获得的新品种。菌落形态为贴生型,菌丝在10~32℃下均能生长,最适24~28℃。结菇温度10~22℃,最适16~18℃。采收时间比W192早2~3 d。子实体基本散生,品质优良,朵型圆整,组织较结实。菌盖扁半球形,洁白、光滑、无鳞片,抗褐变能力显著强于W192。适用于周年工厂化栽培模式,鲜菇适合鲜销。

关键词: 双孢蘑菇 不育单孢 杂交育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芙蓉李'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芙蓉李'(Prunus salicina)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鉴定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并对其蛋白质理化特性、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树、蛋白质保守结构域以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9个该家族基因,根据保守结构域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7个亚家族.蛋白质介于313~948个氨基酸之间,预测定位于质膜或液泡膜;所有的蛋白都含有保守的糖转运体结构域(PF00083),其中大多数含有12个跨膜螺旋.通过比对'芙蓉李'果实发育过程的RNA-seq数据,对49个基因进行表达谱分析,其中15个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qRT-PCR分析表明,15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9个基因与果实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显著正/负相关,其中1个肌醇转运蛋白亚家族基因(PsINT4)、1个糖转运蛋白亚家族基因(PsSTP11)、1个糖促进蛋白亚家族基因(PsSFP5)和1个液泡单糖转运蛋白亚家族基因(PsTMT1)在'芙蓉李'果实发育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可能在'芙蓉李'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对糖分积累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李;基因组;糖转运;基因家族;鉴定;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抑菌浓度博落回生物碱对ExPEC主要外膜蛋白和Ⅱ型T-A系统表达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等生物碱是我国二类新兽药博落回散和博普总碱散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目的】研究亚抑菌浓度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对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主要外膜蛋白及其调控基因和Ⅱ型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博落回生物碱对ExPEC细菌生理活动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比较不同Ⅱ型T-A系统基因yafON、hicAB、prlF-yhaV缺失的ExPEC对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及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在1/2MIC亚抑菌浓度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条件下,比较它们对ExPEC野生型(wild type,WT)菌株和外膜蛋白tolC缺失菌株(ΔtolC)的不同外膜蛋白基因ompC、ompX、tolC、ompF和调控基因acrR、rob、marR、rpoS、soxS表达的影响,以及对T-A系统基因yafON、hicAB、prlF-yhaV表达的影响。【结果】T-A系统hicAB和prlF-yhaV缺失菌株对氯霉素的敏感性提高2–4倍,而且hicAB缺失菌株对血根碱的敏感性也提高2倍;1/2 MIC白屈菜红碱显著促进WT和ΔtolC菌株的ompX和tolC基因表达,而血根碱抑制WT菌株tolC基因的表达;在ΔtolC菌株中1/2MIC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不同程度地促进ompX和ompC的基因表达,而对ompF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制;1/2 MIC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显著促进WT和ΔtolC菌株的marR基因表达,并且血根碱还可以促进rpoS基因的表达。1/2 MIC原阿片碱显著降低WT菌株的yafN基因表达,而显著增加ΔtolC菌株的yafN基因表达水平;1/2 MIC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不同程度地抑制WT菌株hicA和hicB基因表达,而促进ΔtolC菌株hicA和hicB的基因表达;1/2MIC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不同程度地促进WT和ΔtolC菌株的prlF基因表达,而血根碱显著抑制yhaV基因表达。【结论】Ⅱ型T-A系统和外膜蛋白参与ExPEC对不同生物碱的应激反应,外膜蛋白TolC的完整性对于T-A系统参与细菌应激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其机制可能存在不同。

关键词: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博落回生物碱 亚抑菌浓度 外膜蛋白 毒素-抗毒素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中粳优9313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粳优9313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恢复系中粳恢9313与粳型三系不育系中种19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等特点,2018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可在河南省南部稻区及安徽省淮河以北中粳稻区种植。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中粳优9313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0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为加快鲜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及鲜食大豆产业的发展,通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供推广种植.[方法] 以抚鲜5号为母本,K丰7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08B2-1.2017年春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8379.60 kg·hm?2,比毛豆3号(CK)增产16.35%,增产极显著.定名为闽豆10号推荐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闽豆10号在2019—2020年福建省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11381.85 kg·hm?2,比CK增产5.40%.[结果] 2021年7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210001).[结论] 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0号,该品种荚大粒大,清煮口感香甜柔糯,属中熟鲜食大豆品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

关键词: 鲜食大豆 新品种 闽豆10号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化氯铝酸钙与传统钝化剂降低土壤镉生态及健康风险的对比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红壤、棕壤、褐土、黑土4种中国典型的Cd污染土壤,应用Ca(OH)2、Ca(H2PO42以及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水化氯铝酸钙(Ca Al-Cl LDH)开展钝化修复,并从土壤Cd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角度进行修复效果对比研究。分析钝化剂对土壤p H值、土壤Cd的赋存形态以及土壤Cd直接经口摄入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并对修复机理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在Ca(OH)2、Ca(H2PO42和Ca Al-Cl LDH各自相对最优施用量下,3种钝化剂均可显著降低土壤Cd的活性系数(P<0.05),平均降幅分别为16.1%、56.9%和29.2%,可降低土壤Cd的作物吸收量及Cd对周边生态环境的风险。此外,施用Ca Al-Cl LDH能显著且更为有效地降低土壤Cd的生物可给性(P<0.05)及Cd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在胃和小肠阶段的平均降幅为19.2%和33.0%,其中胃阶段分别达到施用Ca(OH)2和Ca(H2PO42的3.11和1.99倍,小肠阶段为5.99和2.72倍。该研究为Cd污染土壤钝化修复剂的开发、改进和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土壤 污染 修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赋存形态 生物可给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摘心对‘巨峰’葡萄生长及蔗糖和淀粉代谢的调控作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摘心对‘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V. labrusca ‘Kyoho’)生长发育、蔗糖和淀粉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采用不同留叶摘心方式,对叶片和茎段表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淀粉积累特征,以及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摘心抑制‘巨峰’葡萄叶片生长和茎段增粗,但促进花序早期的快速增长,提高单果重、果穗重、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叶摘心提高生长发育后期叶片蔗糖、茎段蔗糖和淀粉的含量;2叶摘心促进蔗糖代谢基因SPS、NI、CWI的高表达,同时抑制淀粉代谢中AMY的表达。因此,2叶摘心能够调控SPS、NI、CWI和AMY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蔗糖合成和淀粉积累,为果实成熟、新梢萌芽和开花奠定营养基础。

关键词: 葡萄 摘心 蔗糖 淀粉 糖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