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华南蚕区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

中国蚕业 2014

摘要:系统分析了目前华南蚕区蚕沙的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蚕沙进行消毒的思路和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关键词: 养蚕 蚕沙 消毒 堆肥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J62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J62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活性,利用MTT法测定各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角果木内生真菌J62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反式桂皮酸(1),3,4-二甲氧基苯甲醇(2),2-[(3,4-dimethoxyphenyl)methyl]-4,5-dimethoxy-benzenemethanol(3),尿嘧啶核苷(4),similin B(5),coibanol C(6),hymatoxin C(7),5,8-epidioxy-5α,8α-ergosta-6,22E-dien-3β-ol(8),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9)和crispin A(10)。化合物1,2和7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化合物1和2具有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化合物2和5对肿瘤细胞株K-562显示有生长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内生真菌J62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和化合物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均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角果木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细胞毒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麦虫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测定分析大麦虫幼虫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灰、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1)大麦虫活虫含水分57.87%、粗脂肪20.13%、粗蛋白18.69%、灰分1.72%;以干物质计,含粗脂肪38.99%、粗蛋白49.51%、灰分2.13%;(2)幼虫粉脂溶性维生素中,VE的含量最高,为23.49(±0.06)mg/kg;水溶性维生素中,VC的含量最高,为16.04(±0.03)mg/kg,其次是VB2,为13.60(±0.09)mg/kg;(3)幼虫粉的宏量元素中,钾(K)的含量最高,为7 620.12(±2.26)mg/kg;其次是磷(P)、为6 150.48(±6.53)mg/kg;钙(Ca)的含量最低,为1 005.02(±4.08)mg/kg;微量元素中,锌(Zn)的含量最高,为88.74(±1.60)mg/kg;其次是铁(Fe),为78.30(±1.78)mg/kg;铜(Cu)和锰(Mn)的含量分别为14.71(±0.21)mg/kg和18.73(±1.09)mg/kg;(4)幼虫粉中氨基酸组成有17种,氨基酸总量达41.92 g(每100 g幼虫粉),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80%,呈味氨基酸占36.64%。

关键词: 大麦虫 幼虫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三角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

南方农村 2014

摘要:通过对珠三角核心区域东莞、中山和惠州的6个村组、社区及经济合作社农村生活现状调查,分析本地村民和外来人员在收入、生活成本、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珠三角 农民生活 调查分析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产品数量安全监测预警发展探析

农业展望 2014

摘要:发达国家凭借信息化先发优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国内针对粮食、肉类、果蔬等主要农产品建立了一系列预警模型并得到初步应用。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形成完整的信息流、数据获取和分析处理手段还比较落后。构建了面向大数据环境的农产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框架,并提出应该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数量安全 监测预警 农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寨港红树林土壤芽胞杆菌分离及其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学杂志 2014 CSCD

摘要:采用热处理法从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海漆林区土壤中分离到276株芽胞杆菌,利用PCR-RFLP与序列分析技术对其16S rDNA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6S rDNA PCR-RFLP酶切图谱的聚类分析表明,在10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离的276株芽胞杆菌分属于15个遗传类群,表明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5种遗传类型的26株代表芽胞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可知,这些芽胞杆菌主要分布于Bacillus(69.2%)、Halobacillus(3.8%)、Virgibacillus(7.7%)、Gracilibacillus(3.8%)、Oceanobacillus(7.7%)和Lysinibacillus(7.7%)6个属,其中Bacillus为优势属。有3株芽胞杆菌的16S rDNA序列与数据库中相应模式菌株的最大相似性在98.O%~98.9%之间,可能为潜在的新分类单元。

关键词: 芽胞杆菌 分离 遗传多样性 红树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和外观品质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粳稻秋光(程氏指数22)和籼稻七山占(程氏指数7)正反交,分别在华南籼稻区广东(N23°08',E113°14')、西南籼稻区四川(N31°07',E104°22')、长江中下游籼粳交错区上海(N31°14',E121°29')和东北粳稻区辽宁(N41°48',E123°25')同时构建重组自交系(RIL),测定不同生态区RIL程氏指数、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分析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差异及其与生态条件、籼粳属性及稻谷粒形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生态区RIL大部分株系为中间类型(偏籼型或偏粳型),四川、广东、辽宁、上海中间类型比例依次为86.84%、81.45%、82.82%和72.45%。不同生态区间绝大多数品质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籼粳类型间仅部分地区糙米率和白度值差异达显著水平。千粒重与稻谷粒长、粒宽大多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除上海外糙米率与稻谷粒长极显著负相关,四川和广东地区糙米率与稻谷长宽比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稻谷粒长负相关(广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与稻谷长宽比相关不显著(除上海外)。垩白粒率与稻谷粒宽显著正相关,与稻谷粒长和长宽比有负相关趋势,但是相关程度低于粒宽。总体上籼粳稻杂交后代品质性状有辽宁和上海优于四川和广东,生态区间差异大于籼粳类型间差异的趋势。整精米率主要受稻谷粒长影响,垩白粒率更偏向由稻谷粒宽决定,长宽比对二者的作用有所降低,粒形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较育成品种变得更为复杂,生产上粳稻品质性状优于籼稻的遗传、生态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水稻 籼粳稻杂交 重组自交系 生态环境 粒形 碾磨品质 外观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市消费者有机食品认知与购买决策!——基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1017名消费者调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摘要:近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青睐。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1 017名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以人口统计变量为调节变量进行了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概念、品质与外部性以及供给现状的认知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城市消费者有机食品购买决策;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和是否有小孩等调节变量在不同群组间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收入高和家庭中有14岁以下小孩的消费者是有机食品的主要购买群体。提出了促进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购买决策形成、进一步刺激有机食品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有机食品 消费者认知 食品安全 购买决策 结构方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源绿色气球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研究引起广东部分地区猪场仔猪发生急性死亡的致病菌及其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从广东英德、惠州龙门、翁源、汕头等地区猪场急性死亡病仔猪中分离到6株呈α溶血的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为猪源绿色气球菌,分别命名为HD、WY、ZQ、LM、YD和ST。动物感染试验表明:6株分离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6株分离株均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高度敏感,对新生霉素、利福平、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耐药;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6株分离株与12株国内外参考菌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3%以上,其中与澳大利亚分离自犬的15MS株同源性最高,为98.1%,与广西分离自猪的GXBL-1株同源性最低,为83.6%;6株分离株与广东分离株和澳大利亚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暗示进化不存在明显的地域相关性。本研究确定了广东部分地区引起规模化猪场仔猪发生急性死亡的病原菌,为该菌引起的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绿色气球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混肥中聚谷氨酸(γ-PGA)稳定性及其对肥料物理性质的影响

福建分析测试 2014

摘要:应用γ-PGA制剂(固体含γ-PGA8%,液体含γ-PGA3.5%),以圆盘造粒、掺混包裹两种结合方式生产不同γ-PGA浓度的复混肥,在肥料生产当日及存放30天,90天,180天分别测定肥料中γ-PGA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探讨复混肥中γ-PGA的稳定性及γ-PGA对肥料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复混肥中γ-PGA含量相对稳定,但因不同加工工艺过程导致γ-PGA的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采用包裹肥料方式,检出率明显较高。γ-PGA对复混肥物理性状也有一定影响,采用造粒方式含γ-PGA复混肥无粉尘、无结块等现象,采用包裹方式含γ-PGA复混肥虽存在少量粉尘、结块等问题,但不至于影响肥料中γ-PGA含量,说明生产含γ-PGA复混肥以包裹方式相对较好。

关键词: 聚谷氨酸(γ-PGA) 高效液相色谱 复混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