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羽毛肽粉对日本鳗鲡饲料氨基酸平衡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分析饲用羽毛肽粉添加对日本鳗鲡饲料氨基酸营养平衡的影响,并与全鱼粉组鳗鲡饲料进行比较,从氨基酸平衡角度研究鳗鲡饲料饲用羽毛肽粉的适宜添加量。取日本鳗鲡肌肉组织,分析氨基酸组成,并作为参考模式,评价饲用羽毛肽粉添加量对日本鳗鲡饲料氨基酸营养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4#料外,其它组饲料氨基酸营养均符合SC/T1004—2010鳗鲡配合饲料要求。但根据氨基酸平衡理论,4组饲料氨基酸组成并未与日本鳗鲡肌肉达到平衡。添加饲用羽毛肽粉后饲料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为:Lys、His、Met+Cys。其中Lys、His在全鱼粉组中已出现不足现象,在添加饲用羽毛肽粉后,短缺继续增大;Met+Cys在添加适量饲用羽毛肽粉后,平衡性得到一定改善。因此,含丰富风味氨基酸的饲用羽毛肽粉在日本鳗鲡饲料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双氰胺单次配施和连续配施的土壤氮素形态和蔬菜硝酸盐累积变化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缩写DCD)单次配施和连续配施的土壤氮素形态和蔬菜硝酸盐累积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DCD单次配施的长期叶菜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幅为21.3%—33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为5.4%—80.2%和4.4%—58.3%;短期叶菜空心菜收获时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了29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6.2%和31.7%。DCD连续配施的"甘蓝-菠菜-空心菜-萝卜-大白菜"种植体系中,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均呈累积的趋势,配施DC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从略高于化肥处理(44.0%)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392.5%,P<0.01),土壤硝态氮含量从极显著低于化肥处理(-68.2%,P<0.01)发展到显著高于化肥处理(146.6%,P<0.05),菜体硝酸盐含量从显著低于化肥处理(-30.2%,P<0.05)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40.4%,P<0.01)。由此可见,DCD单次配施可显著降低菜体硝酸盐含量,而连续配施DCD的土壤能维持一定量的铵态氮水平,这些盈余的铵态氮会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残留在土壤中,并可能产生蔬菜硝酸盐累积的风险。


福建省部分地区马铃薯致病疫霉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激光生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需要明确致病疫霉的群体遗传结构特征。采用8对SSR引物对采自福建省福州、长乐、漳州2010年分离的95株马铃薯致病疫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出21个等位基因和26个基因型。三个地点致病疫霉菌群体间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2,在8个位点中有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显著。三个群体的观测纯合度小于期望纯合度,观测杂合度大于期望杂合度,以无性生殖为主。结果表明福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群体间的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度。


烟叶及提取物中茄尼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标准化测定方法研究
《中国烟草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笔者制定的国家标准《烟叶和烟叶提取物中茄尼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笔者详细说明了该方法的技术要点,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条件和皂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为:采用Waters Atlantis T3-C18柱(4.6×150 mm,3μm),柱温35℃;以异丙醇-甲醇(体积比为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13 n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茄尼醇的检出限为1 mg/kg,在0.1~5.0 g/100g线性范围内,茄尼醇含量与峰面积的相关系数达0.9999以上;方法加标回收率达到9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6)。该方法快速、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水稻OsPIP1;2植物过表达及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 2013 CSCD
摘要:水稻质膜内在蛋白OsPIPs是细胞水分运输的关键蛋白,与多种重要物质的运输交换有关,并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挖掘水稻OsPIP1;2基因的功能和应用,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从提取的水稻叶片RNA中成功克隆了OsPIP1;2CDS序列,将其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构建了35S启动子驱动的OsPIP1;2过表达载体,并成功将其导入到农杆菌EHA105中。此外,为了更全面的了解OsPIP1;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本研究将不同的荧光蛋白分别融合到OsPIP1;2的N端和C端,构建了两个亚细胞定位载体。以上载体的构建,为深入了解和研究OsPIP1;2在水稻中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质膜内在蛋白 OsPIP12 亚细胞定位 载体构建


三系迟熟杂交水稻乐优58的研究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乐优58是贵州省黔南州农科所利用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QN 2058作父本,福建农科院稻麦所选育的抗病不育系乐丰A作母本组配而成的一个籼型三系杂交稻迟熟组合,具有抗寒性较强、高产稳产的特点。平均生育期156 d,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达616.35 kg/667 m2,比综合对照增产4.96%。该组合群体综合性状表现好。201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0004号),适于汕优63、Ⅱ优838种植区域及对迟熟组合耐冷性要求较高的稻区种植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