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选取1日龄北京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饲粮分2个阶段配制,每个阶段配制3种饲粮。对照组1~14日龄和15~42日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0%和18%的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分别降低1、2个百分点的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14日龄、15~42日龄及1~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14日龄、42日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尿酸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1~14日龄及15~42日龄粪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4.60%、15.71%及10.77%、15.82%,差异均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满足氨基酸需要的前提下,降低饲粮粗蛋白质1~2个百分点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并可显著降低粪氮含量。

关键词: 北京鸭 低蛋白质饲粮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粪氮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溴氰菊酯茶园残留与使用安全性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为了探讨溴氰菊酯在绿茶和乌龙茶品种上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的差异,明确其在福建茶区使用的安全性,在福安、安溪和武夷山进行了福云6号、金观音、铁观音和水仙等4个不同品种茶树上溴氰菊酯残留田间试验,用2.5%溴氰菊酯乳油500~3 000倍液进行施药,药液干后1h以及1、3、5、7、10、15d分别取样制样供检测。检测统计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在茶叶上的残留量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少;相同浓度处理下,春茶的残留量一般高于夏茶和秋茶,而乌龙茶(金观音)品种高于绿茶(福云6号)品种。残留半衰期总体上表现为随着使用浓度提高而延长的特点,但各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相同气候条件下,相同浓度处理福安乌龙茶的残留半衰期比福安绿茶长,其中春季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地同一茶季同一浓度条件下乌龙茶品种间的残留半衰期也不一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5%溴氰菊酯乳油500~3 000倍液在茶园的使用相对安全,目前GB/T 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要求的安全间隔期(5d)的要求是合适的,但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和出口欧盟的基地如果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500~1 000倍液建议安全间隔期定为7d。

关键词: 溴氰菊酯 茶叶 农药残留 消解动态 茶树品种 茶区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向日葵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cDNA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3 CSCD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观赏向日葵‘闽葵3号’黄色花瓣中克隆到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HaPDS的cDNA,该cDNA全长2 017 bp,具有一个1 71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57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HaPD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PDS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N-端有一个辅助因子结合结构域,C-端有一个类胡萝卜素结合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观赏向日葵HaPDS与万寿菊、菊花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表明,HaPDS基因在花发育的盛花期表达量最高;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舌状花瓣>苞片>叶片>绿色管状花>黑色管状花;随着基因表达量的增加,花色由白色到黄色、金黄色转变。

关键词: 观赏向日葵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 类胡萝卜素 基因克隆 表达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粮食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成效与管理措施

福建稻麦科技 2013

摘要:福建省科技厅设立了"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科技重大专项(第二期),专项实施以来,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专项合同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取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介绍了该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效以及采取的管理措施、实施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科技重大专项 粮食作物 育种技术 成效 管理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农业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摘要:发展绿色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保证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统筹协调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就农业领域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进而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初步阐述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农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分析了推进绿色农业与生态文明的融合"要做什么",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怎样才能做得到"。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生态文明 融合路径 保障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分析比较

分子植物育种 2013 CSCD

摘要: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是目前研究水稻种子耐储藏性常用的两种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对4个不同水稻品种"(航1号"",航2号",福恢653和云恢290)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进行人工老化后4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都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不同品种降低的幅度不一样,其中"航1号"和"航2号"降幅最大,人工老化30 d后发芽率降至约8.7%;而福恢653和云恢290降幅相对较小,人工老化30 d后发芽率分别约为24.0%和25.3%。进行自然老化后,"航1号"和"航2号"的发芽率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是福恢653和云恢290自然老化12个月后的发芽率与自然老化6个月后的发芽率相比反而提高。另外,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人工老化相同时间后不同品种间发芽率差异都显著,但是自然老化6个月后不同品种间的发芽率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效果并不完全一致,在这两种老化过程中,水稻种子各发生怎样的生理变化且有何差异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人工老化 自然老化 水稻 耐储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深层发酵的生长适合度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为了解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FJAT-9040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过程中pH值、孢子数等参数及抑菌作用的动态变化,采用50L全自动发酵罐对菌株FJAT-9040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检测不同发酵时段培养液的pH值、黏度、孢子数和菌丝干重等参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不同发酵时段的培养液和无菌上清液对枯萎病菌菌株FJAT-135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菌株FJAT-9040的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值呈先降低、32h后缓慢上升的变化,变化幅度较小;黏度值呈波浪式上升,末期下降;孢子数的变化表现为前期下降、中期增长、后期基本稳定,最大时达1.4×107 cfu·mL-1;菌丝干重则呈现阶梯式增长,至发酵结束时达10.29mg·mL-1。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与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但与孢子数和菌丝干重极显著相关;黏度也与孢子数、菌丝干重极显著相关;孢子数与菌丝干重也呈极显著相关。液体发酵的最适时间为96~108h。各发酵时段的菌株FJAT-9040培养液对菌株FJAT-135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7.92%以上;菌株FJAT-9040无菌上清液则未表现出抑菌作用。

关键词: 哈茨木霉 液体发酵 生长适合度 菌丝干重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胶凝集试验方法在检测鸭坦布苏病毒抗体中的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以经超速和密度梯度离心浓缩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抗原进行方阵滴定,筛选出致敏乳胶的最佳条件,并制备成鸭坦布苏病毒乳胶凝集试验(LAT)用抗原,与特异性的鸭坦布苏病毒阳性血清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进而建立检测鸭坦布苏病毒抗体的乳胶凝集试验方法。经试验测定该致敏的抗原与鸭流感病毒阳性血清、鸭副粘病毒阳性血清、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鸭产蛋综合症病毒阳性血清和鸭呼肠孤病毒阳性血清均不出现凝集现象,表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建立的LAT方法和间接ELISA同时分别对80份鸭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LAT方法检出阳性58份、阴性22份,而间接ELISA方法检出阳性68份、阴性12份,两者阳性符合率达85.3%。以上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等优点,可用于临床样品的快速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乳胶凝集试验 抗体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对甘薯薯瘟病和产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13

摘要:研究施用复合肥、有机肥、尿素对甘薯薯瘟病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甘薯的薯瘟病病情指数最低,与其他两种处理差异显著,甘薯商品性最好;施用尿素处理甘薯的病薯率最高,商品性最差;施用复合肥处理甘薯病薯率居中,商品性较好;3种肥料对甘薯发病率、产量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甘薯 肥料 薯瘟病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受控生态大棚栽种薏米效果初探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针对传统薏米栽种方法的缺点,提出在受控生态大棚内栽种薏米的新方法,并对其栽种技术及试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受控生态大棚水培栽种薏米在鱼养殖密度为5000 kg/667 m2为营养体的处理中,产量与棚外有土栽培对照相当,棚内水培栽种薏米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受控 大棚 薏米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