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保护地水果型黄瓜绿秀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绿秀1号是由雌性自交系81212与CW109配制而成的水果型黄瓜一代杂种,植株长势中,早熟。瓜条短圆筒形,皮绿色有光泽,果面光滑,无花纹;瓜长13.5cm,平均单瓜质量82.7g,畸形瓜率小于5%。口感脆甜,肉质细。每667m2产量7500kg左右,中抗霜霉病、白粉病。适宜日光温室和春大棚栽培。

关键词: 黄瓜 绿秀1号 一代杂种 水果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蜡保鲜剂配方优化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05

摘要:以富士苹果为试材 ,利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 ,对初选出的保鲜剂 IAA、6 - BA、戴唑霉、TBZ的保鲜效果进行了配方优化组合研究 ,并对选出的优化配方进行了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纳米 Si Ox苹果保鲜果蜡配方为 Si Ox果蜡基蜡 + IAA2 0 0 m g/ kg+ 6 - BA2 0 m g/ kg+戴唑霉 5 0 0 mg/ kg+ TBZ5 0 0 mg/ kg;纳米Si Ox果蜡基蜡对保鲜剂剂量无显著影响 ,纳米 Si Ox苹果保鲜果蜡在增加果品色泽、亮度及降低果品干耗等性能方面与进口果蜡相近 ,且在防腐烂性能方面优于进口果蜡

关键词: 果蜡 植物生长调节剂 防腐剂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糜子新品种陇糜7号选育简报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绿棉2号栽培密度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05

摘要:研究了绿色棉品种陇绿棉2号在不同密度下的生育期、主要性状、纤维品质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大,生育期逐渐缩短,单株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重降低,而霜前花率和马克隆值相对提高;在密度18.0万株/hm2左右时,陇绿棉2号能够充分成熟吐絮,纤维色泽较好,皮棉产量可达到1195.9kg/hm2。

关键词: 陇绿棉2号 密度 性状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新品种佳红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早熟亲本95121与95123(F1)组配的番茄三交种佳红1号,果实扁圆形,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64.4g,果皮较厚,果肉硬,耐贮运。早熟,前期产量2270.27kg·(667m2)-1,总产量6423.86kg·(667m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5%,可溶性糖2.74%,VC119.6mg·kg-1,有机酸0.43%。抗叶霉病、病毒病,耐早疫病,适宜北方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番茄 佳红1号 三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05

摘要:在日光温室采用盆栽试验进行的不同N、P、K用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施P2O50.067g/pot、K2O0.133g/pot的水平下,以施N0.165g/pot的处理番茄产量最高,适当增施氮肥可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相同施N水平下,随P、K用量的增加,Vc含量增高,而有机酸含量有减少的趋势。建议大田种植番茄以施N375kg/hm2、P2O5150kg/hm2、K2O300kg/hm2为宜。

关键词: 番茄 施肥 日光温室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杏下胚轴再生植株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影响山杏下胚轴再生的有关因素,首次获得了山杏下胚轴再生植株。结果表明,经15d的暗培养,山杏下胚轴切段在附加TDZ2mg/L+NAA0.5mg/L的改良MS培养基(1/2NH4NO3)上,愈伤组织诱导率(100%)和再生频率(37.5%)均最高,细胞分裂素用TDZ效果优于6-BA,再生获得的不定芽在改良MS+IBA0.2mg/L培养基上生根率为75.8%。

关键词: 山杏 下胚轴 再生植株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子叶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05

摘要:以大白菜品种北京小杂 6 0子叶为外植体探讨了培养基中不同激素配比、加入不同量 Ag NO3 和不同苗龄子叶、子叶带柄及不带柄接种对大白菜子叶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 - BA2 mg/ l+NAA1 mg/ l+Ag NO3 4 mg/ l,最佳苗龄为 4 d,最佳的外植体处理方式为不带柄的半子叶 ;在1 / 2 MS培养基中加入 1 mg/ L IAA或 2 mg/ L IBA对幼苗生根非常有利。

关键词: 白菜 子叶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大麦/玉米间作优势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籽粒和生物产量的LER均为1.06,无明显间作优势;玉米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籽粒和生物产量的LER分别为1.32和1.30,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玉米不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系统养分吸收优势不显著;玉米覆膜时,间作系统具有显著的养分吸收优势。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大麦/玉米间作中籽粒和生物产量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当玉米不覆膜时为间作劣势而无贡献;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0%和20%。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交互作用对间作氮素养分吸收的贡献具有同等重要性(各占50%);对磷吸收的贡献分别占60%与40%,钾则分别为45%与55%。

关键词: 大麦/玉米间作 间作优势 地上部因素 地下部因素 相对贡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洲灌区多熟种植现状潜力与开发对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 CSCD

摘要:多熟种植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严格受限于热量和水分资源。通过对绿洲灌区典型代表甘州区多熟种植现状的评价以及热量和水分复种潜力的测算,得出该区仍有22.35%的复种潜力可供挖掘。提出了绿洲灌区发展多熟种植的基本对策:以节水为突破口,稳定现存复种规模,挖掘内部潜力;组合节水型高产高效多元化多熟模式;循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提高复种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复种经济效益。

关键词: 绿洲灌区 多熟种植 种植指数 节水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