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42种野生牧草营养价值灰色关联度分析
《草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贵州本地42种自然生长的野生牧草进行识别、鉴定,分析其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钙和磷的含量,结果显示,贵州不同地域生长的同种野生牧草间多数营养成分相近,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个别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了避免常规营养评价方法中只考虑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等少数因子而忽略其他因子的弊端,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42种野生牧草的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42种野生牧草中营养价值最高的有菊科豨莶、小飞蓬、苦苣菜,藜科灰灰菜,苋科反枝苋5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有14种,菊科白蒿、青蒿、三叶鬼针草、苦荬菜、千里光,禾本科狗尾草、茅草、双穗雀稗、狗牙根,蓼科酸模叶蓼、金荞麦,桑科构树,十字花科荠菜,蝶形花科洋槐;营养价值较低的7种,菊科一年蓬,豆科黄花木,石柱科鹅肠菜,蔷薇科刺梨,莎草科香附子,马齿苋科马齿苋,芸香科野花椒;其余16种样品的营养价值处于中等水平,包括菊科鱼鳅串,禾本科鸭茅、黑麦草、薏苡、扁穗雀麦,蓼科扛板归、辣蓼,苋科空心莲子草,桑科葎草,豆科白刺花、白三叶,忍冬科羊屎条、金银花,旋花科小旋花,蔷薇科刺泡和马鞭草科荆条。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42种牧草中的35种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鲁西黄牛巴贝斯虫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牛的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又称焦虫病,主要是由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Babesia)的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和牛巴贝斯虫(B.bouis)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引起的呈急性发作的严重寄生性血液原虫病。该病的发生呈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临床主要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征,故又称红尿热(red water);又因其由蜱传播,故又称蜱热(tick


化杀灵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DX95-58A的微粉控制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DX95-58A制种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DX95-58A在不同生长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化杀灵WP1对其微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菜不育系LDX95-58A有70%主花序单个花蕾直径达0.3~0.5mm时,喷施0.09g/L化杀灵WP1的不育株率达95.00%,杂交种F1代的纯度达97.06%,比对照提高17.69百分点,喷药后的油菜花瓣皱缩,色淡,花丝缩短,花药无粉或败育。即化杀灵WP1对不育系LDX95-58A微粉的控制效果较好。


铁皮石斛离体开花结实研究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缩短石斛兰的育种周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ABA、TDZ及NAA对铁皮石斛离体开花的影响,并进行了离体结实及育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TDZ对铁皮石斛花芽诱导率及正常花开放率的影响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ABA和NAA则无显著性差异,适宜铁皮石斛离体开花的培养基是MS+TDZ(0.05~0.1mg/L)+NAA(1.0mg/L),其花芽诱导率最高达50%,正常花开放率最高达84%;正常结实植株占总授粉植株的30%,与自然栽培植株相比,离体果实发育时间缩短110~140d,但种子萌发及育苗移栽正常。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耕作与栽培 》 2014
摘要:植物的化感作用是当今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植物化感物质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农作物合理的轮、间、套和连作制度,培育有化感作用的农作物新品种,开发新型安全的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减少人工化学品的投入和对环境的危害,实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作用机理、植物化感研究方法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云南杜鹃群落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广西植物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云南省杜鹃属植物集中分布区的2 183~3 310m海拔带内土壤养分受海拔高度变化及杜鹃群落种类的影响,采集了10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杜鹃群落土壤,分析土壤pH、电导率、总溶解固体量、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全钾、全磷、全锰、全锌、全铁和全铜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高度杜鹃群落土壤各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具有高山土壤养分变化的特点;(2)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杜鹃群落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全锰、全锌含量均表现为沿海拔升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分布规律,电导率、总溶解固体量、全钾、全磷、全铁和全铜含量表现为沿海拔升高而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3)杜鹃群落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与海拔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得出,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受到海拔的影响,并且土壤各养分之间也相互影响。


不同碳源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及种子为试材,利用3种碳源(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和2种用量(30、60g/L)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组织培养,分析不同碳源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可以促进种子膨大变绿,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蔗糖能显著提高幼苗的株高、叶长、叶宽、鲜重和根长;最初播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用量为30g/L),适合幼苗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该研究筛选出适合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碳源及用量,为缩短育苗时间奠定了基础。


结球白菜COR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COR基因结构特征,设计1对保守简并引物,利用RT-PCR和普通PCR方法扩增COR基因。结果表明:获得冷诱导结球白菜COR基因的编码区cDNA。该基因命名为BpCOR,预测编码1个由142个氨基酸组成的理论分子量为14.82kD的蛋白。BpCOR蛋白与十字花科其他植物COR蛋白高度同源,具有很高的亲水性,且预测能形成α-螺旋-环-螺旋的超二级结构。


贵定鸟王种与福鼎种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贵定当地茶种鸟王种与引进福鼎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差异,进一步提升鸟王种茶叶品质,选取种植在同一自然条件、不同茶叶等级、不同采摘时期的贵定鸟王种,以福鼎茶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种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因和儿茶素类含量,并分析其茶叶品质指标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茶叶中茶氨酸含量均显示出秋茶>春茶>夏茶的规律;鸟王种无论是嫩叶还是老叶,儿茶素没食子酸的含量均高于同等级福鼎种的含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儿茶素3种化合物(酯型儿茶素类)之和在鸟王种嫩叶、老叶和福鼎种嫩叶、老叶中的总含量分别为3 430.16μg/g、2 085.75μg/g和2964.10μg/g、1689.34μg/g,鸟王种儿茶素类(酯型儿茶素类)含量高于福鼎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没有明显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