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高氮与低氮处理对不同氮效率小麦根系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研究高、低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根系特征及其生理特性,以3个高效吸收利用氮素(氮高效)小麦品种与3个低效吸收利用氮素(氮低效)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水培条件下高氮和低氮处理对小麦根系特征和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了大田条件下高氮和低氮处理对不同时期小麦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氮和低氮处理下,氮高效品种的根尖数、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活力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氮高效品种的6个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TaNRT2.1、TaNRT2.2、TaNRT2.3、TaNAR2.1、TaNAR2.2和TaNAR2.3)的平均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高氮和低氮处理下,不同时期氮高效品种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与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的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氮素积累量均有所降低,其中氮低效品种降低幅度较高。这说明不同氮效率材料在根系相关性状、硝酸盐转运、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氮素积累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综上所述,在低氮条件下,小麦根系形态、根系活力、硝酸转运蛋白相关基因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氮素吸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综合改良可为氮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麦 氮效率 根系性状 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 氮代谢关键酶 氮素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新品种彩虹六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彩虹六号是以纯合自交系材料KT125为母本、KT14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薄皮甜瓜新品种。该品种在春季大棚吊蔓栽培模式下全生育期85 d左右,果实发育期25 d左右。株型紧凑,坐果性好,果实形状为棒形,果皮底色灰白,覆绿色不规则豹点条带,果肉绿色橙色相间,果肉厚度约2.1 cm,口感酥脆,单瓜质量0.5 kg左右,667 m~2产量约3500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3%左右。果实种腔小,果实成熟后,果实含淡香味,果柄脱落难,商品果率约90%。该品种适宜在河南黄淮生态区早春季节种植。2021年3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关键词: 薄皮甜瓜 新品种 彩虹6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锌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和锌素累积分布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叶面喷锌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和锌素累积分配的影响,为锌肥在玉米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条件下设4个喷锌时期处理(不喷锌、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大口期喷锌,喷施量均为ZnSO4·7H2O 4.5 kg/ha),测定不同喷锌时期下10个基因型夏玉米(登海605、迪卡653、先玉335、秋乐618、伟科702、隆平638、裕丰303、德单5号、郑单958和谷神玉66)植株各器官干物质和锌累积量,并分析其分配比例及籽粒产量、增产率和锌利用率的差异。【结果】不同喷锌时期以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处理的茎重达最高,为3.18 t/ha,籽粒重以拔节期和大口期1∶1和大口期喷锌处理最高,不同基因型以秋乐618、裕丰303、德单5号籽粒重最高。喷锌后籽粒重占比增加明显,以大口期喷锌处理最高,为50.98%,各基因型以德单5号最高,为53.29%,各处理以不喷锌处理德单5号的籽粒占比最高,为54.50%。植株各器官的锌含量以叶最高,为149.43 mg/kg,其次是籽粒,为38.40 mg/kg;各喷锌处理以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施下籽粒锌含量最高,平均为43.94 mg/kg;各基因型以谷神玉66最高,为50.74 mg/kg;喷锌后茎、苞叶和籽粒中锌累积量占比表现明显下降趋势,各基因型以德单5号籽粒最高,为62.13%;各处理以不喷锌下德单5号中籽粒锌素占比最高,为79.52%。与不喷锌相比,拔节期和大口期1∶1、大口期喷锌处理的产量较高,平均为8.80 t/ha;各基因型以裕丰303产量最高,各处理以拔节期大口期1∶1喷锌下裕丰303产量最高,为10.63 t/ha。迪卡653的平均增产率最高,达12.92%,隆平638的平均增产率最低,为1.6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处理谷神玉66和郑单958的增产率最高,平均为15.39%。喷锌后,锌利用率平均提高7.96%,以大口期喷锌下裕丰303增幅最高,为22.75%。【结论】在夏玉米生产中,选用裕丰303等品种,于植株拔节期和大口期以1∶1喷施4.5 kg/ha ZnSO4·7H2O,能促进光合物质和锌素向籽粒转移,达到同步提高籽粒产量和锌含量的目的。

关键词: 夏玉米 叶面喷锌 干物质 累积分布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劳氏粘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研究进展

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是粘虫Mythimna seperata的近缘种,两者在形态上相近,为害特征基本相同,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危害,已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农业害虫.为今后深入研究劳氏粘虫的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劳氏粘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劳氏粘虫已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近80个国家和地区.以幼虫取食危害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3龄前幼虫食量小,5-6龄幼虫食量增大,进入暴食期.幼虫具有聚集性、杂食性和暴食性,成虫具有迁飞性,发生危害时具有隐蔽性、偶发性和暴发性.劳氏粘虫的发生和为害规律常因地区、年份和季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气候条件、食物和天敌是影响劳氏粘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和害虫的生物学特征是导致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的重要原因.性诱剂、天敌和生物农药是近些年来劳氏粘虫生物防治研究的主要方向.根据目前劳氏粘虫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及研究现状,我们建议今后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1)借鉴粘虫的防控策略和防治经验,从空中和地面两个方面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预测预报系统;(2)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开展综合防治工作;(3)将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中,并建立综合防控技术系统.

关键词: 劳氏粘虫 粘虫 发生 综合防治 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热处理葵花籽方式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以葵花籽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焙炒和微波加热两种热处理方式对压榨葵花籽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提高葵花籽的出油率,葵花籽油酸价逐渐升高,过氧化值先升高后降低.热处理后油脂的颜色逐渐加深,色素含量增加,美拉德反应产物增多,生育酚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热处理后葵花籽油中醛类和吡嗪类物质显著提高.FTIR谱峰强度有细微变化.为了提高葵花籽油的品质,建议采用200℃15 min和720 W 6 min的焙炒和微波加热条件对葵花籽进行预处理.

关键词: 葵花籽油 焙炒 微波加热 挥发性成分 感官评价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施下添加硝化抑制剂对夏玉米灌浆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氮肥减施条件下添加硝化抑制剂对夏玉米灌浆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氮肥正常施用量、氮肥不同减施量及其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研究玉米灌浆期叶片SPAD值、荧光特性、氮素代谢关键酶活、籽粒产量及氮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氮肥减施20%时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果穗粒数,籽粒产量为11.59 t·hm-2,达到正常施氮量水平.与正常施氮处理相比,氮肥减施30%和20%时添加或不添加硝化抑制剂,氮效率均显著提高,其中氮吸收效率和氮利用效率在各处理间表现不一致,氮吸收效率以氮肥减施30%处理最高,为0.72 kg·kg-1,氮利用效率以氮肥减施30%添加硝化抑制剂最高,为72.23 kg·kg-1.玉米灌浆期,氮肥减施20%并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下穗位叶SPAD值优势明显,最大荧光和PSⅡ综合性能指数等荧光指标明显提高,氮素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增强.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减施20%并添加硝化抑制剂能增强玉米灌浆期氮素代谢能力,协调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提高氮效率,增加玉米籽粒产量,达到玉米节本增效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在夏玉米生产上推广施用硝化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减施 硝化抑制剂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云英还田替代部分化肥是豫南稻区节肥增效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探讨等量紫云英还田条件下,不同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磷素供应和水稻磷素吸收的影响,依托豫南稻区紫云英与化肥配施的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100)、等量紫云英还田(22.50 t/hm~2)与不同用量化肥配施(100%化肥,MVF100;80%化肥,MVF80;60%化肥,MVF60;40%化肥,MVF40)],通过分析2021年的数据,研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磷含量及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MVF100、MVF80处理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较F10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8.52%、7.14%;MVF100处理成熟期秸秆干物质积累量较F100处理显著提高了12.84%;MVF80处理成熟期穗干物质积累量较F100处理增加了11.05%,但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处理成熟期穗干物质积累量和F100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处理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均低于F100处理,而MVF100、MVF60处理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高于F100处理。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磷含量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整体上与F100处理无显著差异。其中,孕穗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磷含量和积累量均以MVF100处理最高,成熟期均以MVF60处理最高。综合考虑,豫南稻区紫云英还田22.50 t/hm~2可替代20%~40%的化肥,替代效果和单施化肥无显著差异。随后,通过显著相关的二次曲线关系发现,适量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可提高成熟期穗干物质积累量,而要达到最高的成熟期穗干物质积累量所需的最佳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为7.56 mg/kg,叶面积指数为7.02,以MVF60处理接近最佳值。综上,我国南方稻田紫云英还田22.50 t/hm~2与60%化肥配施效果较好。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化肥减量 水稻 叶面积指数 植株磷素 土壤磷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低血糖指数挂面的配方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降低挂面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将低GI原料(砂仁粉、黄芪粉、白扁豆粉、高直链玉米淀粉)、谷朊粉与小麦粉混配并制成挂面,以低GI挂面的质构特性、蒸煮特性和感官品质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GI和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对GI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砂仁粉、黄芪粉、高直链玉米淀粉、谷朊粉的添加量;对感官评分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砂仁粉、黄芪粉、谷朊粉、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添加量;低GI挂面的最佳配方为砂仁粉2.98%、黄芪粉3.08%、白扁豆粉3%、高直链玉米淀粉9.02%、谷朊粉6.02%、小麦粉75.90%,在此配方下制得挂面的GI为53.37、感官评分为83.7,符合低GI食品的范畴.因此,植物药材的添加可以降低挂面的血糖指数.

关键词: 血糖指数 低GI挂面 植物药材 响应面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鸢尾丝囊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检测

中国烟草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近年来河南省许昌、洛阳、三门峡等部分烟区烟草漂浮苗鸢尾丝囊霉根腐病发生较重的问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初步分析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NCBI数据库中鸢尾丝囊霉菌代表菌株CBS 524.87的5个编码基因CDS序列,设计筛选鸢尾丝囊霉菌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并应用.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鸢尾丝囊霉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5℃,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生长适宜pH为4.0~8.0,最适pH为6.0;连续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筛选获得了特异性扩增鸢尾丝囊霉菌的引物对7个,对于基因组DNA扩增的灵敏度约为0.182 ng/μL;利用特异引物AiT3分别对接种育苗基质和烟苗进行分子检测,可特异性的检测出鸢尾丝囊霉菌,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每克基质含菌量为2.5×10-2 g病原菌菌丝和0.5 ng/μL烟苗根系基因组DNA.本研究为鸢尾丝囊霉菌的快速分子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苗期鸢尾丝囊霉根腐病病原的准确识别和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烟草 鸢尾丝囊霉 生物学特性 特异引物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磷素演变特征及其对磷盈亏的响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的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试验中的5个处理,即1)NK(不施磷肥);2)NPK(施氮磷钾化肥);3)MNPK(NPK化肥+有机肥);4)1.SMNPK(MNPK处理施肥量的1.5倍);5)SNPK(NPK化肥+秸秆还田),分析不同施肥下土壤全磷(TP)和有效磷(Olsen-P)的演变规律,探讨土壤全磷增量、有效磷增量与土壤磷盈亏的关系.结果 表明,NK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处理土壤磷素均有盈余,其中1.5MNPK处理作物磷素盈余量最高;MNPK、SNPK处理作物磷素盈余量比NPK处理分别提高了12.01%、10.86%.试验28年后SNPK处理土壤TP、Olsen-P增幅比NPK处理分别提高了3.08、55.34个百分点;1.5MNPK处理土壤的TP、Olsen-P含量增幅最高.随试验年限延长,NPK、SNPK处理土壤TP、Olsen-P含量呈上升趋势;MNPK、1.5MNPK处理土壤TP含量呈上升趋势,年增幅分别为0.022、0.028 g·kg-1,土壤Olsen-P含量在试验前13年呈现快速上升,之后2~3年维持平稳,后12年呈下降趋势;施磷处理土壤TP和Olsen-P增量与磷素累积盈余呈正相关,土壤磷素每盈余100 kg·hm-2,土壤TP含量提高0.04 ~ 0.33 g·kg-1、土壤Olsen-P含量提高1.94 ~ 2.97 mg·kg-1,其中MNPK处理磷素增加最高.综上,土壤TP和Olsen-P增量随磷素盈亏而变化.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或配施秸秆还田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施磷处理均增加土壤TP、Olsen-P含量,且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增加速度最快.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潮土;全磷;有效磷;磷累积盈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