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福建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引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当前,福建省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台蕉2号、巴西蕉和威廉斯等均不同程度感染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引进、选育、推广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经适应性试种成功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工厂化育苗,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替换原有感病品种,解决日趋严重的香蕉枯萎病问题,对促进当地香蕉业的进一步发展及良种普及具有重大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杏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初探

微生物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银杏(Ginkgo biloba)茎叶中分离鉴定内生细菌,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对辣椒果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并用平板对扣法测定其中一株防治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辣椒疫霉菌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防菌液和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辣椒果测定该菌株对辣椒果疫病的防治效果。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生防菌株。【结果】从银杏的茎和叶中分离获得9株内生细菌。平板对峙生长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5对供试的辣椒疫霉菌、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荔枝酸腐菌(Geotrichum candidum)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疫霉菌、稻瘟病菌和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分别为88.9%、86.3%和90.2%。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能明显抑制辣椒疫霉菌菌丝的生长。对辣椒采后果疫病的防治效果表明,先喷雾接种W5菌悬液24 h后再接种辣椒疫霉病菌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可将辣椒果的保鲜期延长2 3 d。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获得了一株对植物病原菌物有良好防治效果的银杏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W5,对辣椒采后果疫病及其他病原真菌的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银杏 内生细菌 抑菌活性 挥发性物质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伤弧菌外膜蛋白OmpU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创伤弧菌是导致鳗鲡产生体表溃疡死亡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克隆了创伤弧菌FJ03-X2株外膜蛋白基因(ompU),构建含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ET-32a-ompU,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中进行融合表达。37℃,0.5mmol.L-1的IPTG诱导4h,融合蛋白rompU以可溶形式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显示纯化后的rompU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单一条带。将纯化的rompU免疫SD级大鼠,ELISA检测收获的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并通过Western-blot证实该OmpU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创伤弧菌FJ03-X2株中的天然外膜蛋白OmpU。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外膜蛋白OmpU 克隆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近年育成的中籼杂交稻品种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福建稻麦科技 2013

摘要:对2005—201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63个中籼杂交稻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年育成的中籼杂交稻品种平均产量为584.79kg/667m2、比对照增产7.62%。产量与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以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结实率相关不显著;每穗总粒数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结实率、生育期和千粒重,再次是有效穗数。因此,在福建生态条件下,应在适宜的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总粒数,适当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籼杂交稻产量水平。

关键词: 中籼 杂交稻 产量构成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Rubisco激酶基因叶绿体转运肽增强转基因表达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将水稻RCA基因N端预测的转运肽(TP)序列融合报告基因GFP,构建瞬时表达载体pGD-RCATP-GFP,转化农杆菌后,注射侵染烟草叶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瞬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外源蛋白GFP定位在叶绿体上,依此预测水稻RCA基因N端48aa为叶绿体转运肽。将该序列与报告基因GUS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00-RCATP-AGS,转化水稻后,检测阳性株叶片的GUS酶活,其GUS蛋白表达效率是未连有叶绿体转运肽的转基因植物的4.2倍左右。

关键词: RCA(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激酶) 叶绿体转运肽 GUS酶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秋葵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通过研究黄秋葵SRAP反应体系中主要因子Taq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和DNA模板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黄秋葵SRAP-PCR反应的优化体系。根据试验确定黄秋葵SRAP反应体系为20μL,75ng模板DNA,0.4μmol·L-1引物,0.750 mmol·L-1 dNTP,1.5 U Taq DNA聚合酶,2.0mmol·L-1 MgCl2,2.0μL 10×PCR缓冲液。

关键词: 黄秋葵 亲缘关系 SR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质光量对绣球菌菌丝生长及原基形成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探讨白、红、黄、绿、蓝光5种不同光质光量对绣球菌菌丝、原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对菌丝生长最为有利,最适光照强度为200lx,菌丝生长速度为1.32mm.d–1,菌丝长势最好;黄光对原基形成有较强的诱导作用,当光照强度为400lx,原基生长周期最短,形成率高,出菇同步性好。

关键词: 绣球菌 光质 光量 菌丝生长 原基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全汁乳酸发酵菌株筛选及其风味分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3

摘要:为葡萄全汁乳酸发酵饮料研制提供优良菌株资源.以“桂葡1号”葡萄果汁为原料,以耐酸性及风味评价为指标,筛选葡萄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菌株,研究优选菌的单菌及复配发酵对果汁风味物质的影响.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能耐受pH值3.0高酸,其发酵香与葡萄果香协调;两菌复配生长是共生型,其发酵风味比单菌更饱满丰富;乳酸发酵增加了葡萄果汁酸、酮、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了酚类和有机酸的成分数量.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是葡萄果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其复配发酵能赋予葡萄果汁更丰富的发酵风味.

关键词: 葡萄果汁 乳酸菌 发酵 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农业源甲烷排放估算及其特征分析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领域的稻田和畜禽养殖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源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进一步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在技术经济上可行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估算了1991—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结果表明:(1)1991—1995、1996—2000、2001—2005、2006—2010年间福建省农业源CH4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46.50×104、44.38×104、37.87×104、33.12×104t,呈降低趋势。其中,稻田CH4排放的贡献较大,4个时期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31.11×104、29.49×104、22.16×104、18.80×104t,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6.76%~66.90%;而反刍动物肠道发酵和畜禽粪便管理的CH4排放量在20年间的变化不明显,分别为6.27×104~10.31×104t和4.95×104~7.20×104t。(2)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南平市和三明市,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1%;稻田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占全省稻田CH4排放总量的56%,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稻田CH4排放;畜禽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漳州市和泉州市,占全省畜禽CH4排放总量的52%,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畜禽CH4排放。近2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水稻播种面积的逐年减少,未来农业源CH4排放下降速度可能会放慢,因此控制水稻CH4排放的重点应放在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稻谷品种选择等方面;而控制畜禽CH4排放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规模养殖,使畜禽品种、饲养技术和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得到改进,提升单位畜禽饲养量的畜产品产出量,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福建农业CH4排放控制政策和对策措施,降低农业源CH4排放量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甲烷 温室气体 农业 稻田 畜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低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溶液中低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的方法,填补了低浓度ALA的HPLC法检测的空白。使用Agilent SB-C18型色谱柱(250mm×4.6mmi.d.,5μm),以50mM甲醇-醋酸钠缓冲溶液(pH4.0)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30℃,254nm波长下检测10min。在此条件下,5-氨基乙酰丙酸在浓度为1~1000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系数均在0.9999以上。发酵液产物的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1.7%。将检测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相比,符合较好。测试数据表明,此方法简单、可靠,对于低浓度的ALA测定效果良好。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前衍生 低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