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展优质特色畜牧业的建议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吉林省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方向是优质、特色、安全、高效,具体措施包括:突出特色优势,开发特有精品;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改善牧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立足全国占位,突出优势产业;实行人畜分离,开展安全生产;内销战略为主,适时打出国门;适应发展需要,开发牧草产业等。


草原红牛改良群体H-FABP基因SNP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的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SNP分析,并分析其多态性与改良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良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存在多态位点,在136位点发生1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在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A基因对剪切力有负效应,其余肉质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H-FABP基因对改良草原红牛肉质嫩度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H-FABP PCR-SSCP SNP 肉质性状 草原红牛


甜菜不同配置方式种植的试验效果
《中国甜菜糖业 》 2008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甜菜不同配置方式种植对甜菜产质量影响很大,块根产量、产糖量均以0.50m×0.27m为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28.1%和36.6%,含糖率以0.50m×0.25m为最高,较对照提高1.1度。通过甜菜不同配置方式种植的试验,探讨了东北垄作区甜菜最佳种植密度,以种植密度为66666株/hm2~74074株/hm2为宜。


塘四平头种质对吉林省玉米育种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塘四平头种质代表系黄早四引入吉林省后,针对黄早四在吉林省的缺点进行大量的改良工作,改良其对玉米丝黑穗病和其它病害的抗性、自身产量及子粒品质。通过美国种质、温光反应迟钝材料和国内广基因材料改良黄早四的改良方法,选育出吉853、四444、四287等优良自交系,使塘四平头种质成为吉林和东北春玉米区核心种质。今后改良策略是黄改系群内改良;利用中国种质进行改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群;避开黄改系杂优模式对应类群进行改良;利用美国种质进行改良。黄早四种质促进了吉林省耐密型玉米育种的发展,丰富了种质基因库,在吉林省确定了选育密植品种的育种路线。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黄粉虫氨基酸含量
《中国饲料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粉虫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采用柱前自动衍生,反相C18短柱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的色谱分析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5~900μmol/L,相关系数0.9976~0.9998,最低检出限为2.93~9.45μmol/L。除蛋氨酸(87.99%)外,其他氨基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4.17%~103.96%,相对标准偏差为2.02%~5.36%。对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黄粉虫氨基酸总量为51.64%(干基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为42.5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74,是优质的蛋白质资源。


吉林省中国草原红牛培育及选育提高进程
《中国畜牧兽医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介绍了中国草原红牛的培育过程及育成后的选育提高进程。经选育后的吉林中国草原红牛(含1/4丹麦红牛血)3胎泌乳期244.39 d,提高9.59%;产奶量(3~5胎平均)3145.88 kg,提高了89.21%;最高个体产量5329.85 kg,提高了59.34%。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含1/4利木赞血的吉林中国草原红牛胴体重提高8.13%,屠宰率提高3.24%,净肉率提高4.57%,眼肌面积提高15.25%,骨率变化不大,胴体脂肪覆盖度略有下降,牛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