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952条记录
几种除草剂药液表面张力、叶面接触角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

农药学学报 2002 CSCD

摘要:在除草剂氟磺胺草醚、灭草松和精喹禾灵药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喷雾助剂 A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和 JFC [C7-9烷醇聚氧乙烯 (5 - 6 )醚 ],以温室盆栽法测得各处理抑制杂草的效果 ,结果表明 ,在多数情况下添加喷雾助剂可使 3种供试除草剂的药效显著提高

关键词: 除草剂 喷雾助剂 表面张力 接触角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李生产国通过有性杂交育种已经成功地选育出一批具有早中晚熟,丰产,果肉硬,中大果型,抗寒和耐低温的中国李(Prunus salicina)优良品种。欧洲李(P.domestica)的品种选育倍受欧美一些国家的重视,先后选育出果皮蓝、紫、黄、红色,含糖量高,抗寒,自花结实和极丰产的品种。除中国李与中国李和欧洲李与欧洲李的种内杂交外,中国李、樱桃李、杏李、比西砂樱李、美洲李、狭叶李、果酱李、雁李和加拿大李之间已经杂交成功,并获得杂种单株。已经从樱桃李、中国李、杏李和比西樱李与杏和梅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一些较好的种间杂交栽培品种。还介绍了国内外目前新品种的育种目标。

关键词: 育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鼻炎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的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 3批鸡传染性鼻炎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了免疫持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 ,鸡群免疫 1次后 ,对A型强致病力菌株的攻毒保护率为 83%,对C型强致病力菌株的攻毒保护率为 5 1.5 %,在首免后 4周左右进行二免 ,则免疫鸡群对A型菌的保护率在免疫后 13个月仍然保持 10 0 %,对C型菌的保护率在免疫后 9个月内可达到 90 .5 %。免疫鸡血清抗体也均保持较高的水平 ,其中B_ELISA的A型抗体的检出率为 83%~ 10 0 %、C型的检出率为 33%~ 87%,血凝抑制试验 (HI)的A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 87%~ 10 0 %,C型抗体的检出率为 6 2 .8%~ 93%,血清平板凝集抗体的检出率为 6 2 .8%~ 10 0 %,此结果充分显示了鸡传染性鼻炎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的良好免疫效力以及B_ELISA、HI及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较高的敏感性的特异性 ,研究还证实了HI抗体与攻毒保抗力的密切相关。

关键词: 鸡传染性鼻炎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 免疫持续期 血清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郊区平原粮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

华北农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徐辛庄镇土壤剖面水分的研究 ,得到了京郊平原区粮田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为各层间的变异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土壤水分随着深度的变化呈曲线形式 ,但随着表层土壤水分的减少 ,其随着深度的变化近乎于直线 ;土壤水分因土壤质地的不同及土体构型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在研究土壤水分垂直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模拟预测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垂直变异规律 模拟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早实核桃坚果中蛋白质、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结果表明,早实核桃坚果中蛋白质价与实生核桃相比没有明显区别,但蛋白质总含量高于实生核桃;早实核桃坚果中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实生核桃。

关键词: 早实核桃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粉的加工

食品工业科技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板栗粉(板栗生粉、板栗熟粉)的加工工艺,提出了板栗粉的产品质量标准,并对板栗粉的用途作了介绍。

关键词: 板栗粉 褐变 护色 酶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粗缩病毒及抗病策略

植物保护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粗缩病毒属于植物呼肠孤病毒组的斐济病毒属,是一种有双层衣壳的球状病毒。该病毒基因组包含10条线状的双链RNA片段,近年来已经完成了其中4条RNA片段的测序工作。玉米粗缩病毒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毒主要由介体昆虫传播,侵染的植株表现严重矮化和叶片浓绿等病症。玉米对该病毒的抗性表现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作者描述了玉米粗缩病病原、病症及侵染循环的特点,对玉米粗缩病毒基因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抗病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斐济病毒 基因组 品种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感染SPF鸡免疫器官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动态分布

中国兽医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超强毒 L X株感染 SPF鸡免疫器官中 CD4 + 和 CD8+ T淋巴细胞的动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超强毒 L X株接种 2周龄 SPF雏鸡 ,在其法氏囊、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骨髓和哈氏腺中均可检出 IBDV抗原的存在和 CD4 + 与 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改变。在法氏囊中 ,CD4 +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滤泡间隙和滤泡皮质 ,而 CD8+ T淋巴细胞则存在于整个淋巴滤泡和滤泡间隙 ,并且 CD8+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 CD4 + T淋巴细胞 ,在接种后 14 d仍未见 CD4 + 和 CD8+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脾脏中 CD4 +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或散在 ,而 CD8+ T淋巴细胞则多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和红髓。接种后胸腺中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在皮质中减少 ,但在髓质增多 ,尤其是 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 CD4 + T淋巴细胞。盲肠扁桃体中 CD4 + 和 CD8+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生发中心 ,尤其是 CD8+ T淋巴细胞数比 CD4 + T淋巴细胞明显多。骨髓和哈氏腺中也可见 CD4 +和 CD8+ T淋巴细胞 ,而且 CD8+ T淋细胞更多。在这些淋巴器官中 ,病毒损伤部位出现 CD4 +和 CD8+ T淋巴细胞的迁入聚集 ,表明 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 IBDV超强毒的免疫致病过程。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 免疫器官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动态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苣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草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以菊苣叶片、茎段、花蕾和花瓣为外植体 ,进行离体培养试验 ,结果表明 ,叶片、茎段、花蕾可产生淡黄色的愈伤组织 ,并可诱导出不定芽 ,出愈率为 10 0 % ,叶片和茎段的分化率为 10 0 %。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 :MS+BA2 mg/ L+IBA0 .3mg/ L;生根培养基为 :1/ 2 MS+NAA0 .1mg/ L,生根率为 10 0 %。

关键词: 菊苣 外植体 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生物反应器和Vero细胞培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血清、pH、接毒量和收毒时间等培养条件的优化 ,确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在Vero细胞上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血清 2 %,pH 7.0 ,接毒量 5∶10 0 0 0 ,收毒时间为接毒后培养 10 8h。 2 5 0ml自制搅拌瓶和 5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研究结果表明 ,在 2g/L微载体的Vero细胞悬浮培养系统中 ,待细胞刚长满微载体时 ,按照确定的IBDV最佳增殖条件换液培养 ,病毒可在较长一段时间维持高的病毒滴度 ,最高滴度分别可达 8.875和8.5 8(-lgTCID50 ) ,比传统转瓶生产方法至少提高 1个毒价 ,可用于IBDV规模化生产。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生物反应器 Vero细胞 滴度 规模化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