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荔枝热泵干燥特性及干燥数学模型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荔枝热泵干燥特性,研究55、60、65℃干燥温度及0.4、1.0m/s风速条件下整果荔枝热泵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相关规律,通过水分比的变化拟合荔枝热泵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荔枝整果干燥速率影响较大,干燥温度越高,干燥用时越短;风速对荔枝干制加工时间的影响较小;降速干燥阶段为荔枝热泵干燥过程的主要阶段;Midilli模型能较好模拟整果荔枝热泵干燥过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可以用来描述和预测荔枝的热泵干燥进程.

关键词: 荔枝 热泵干燥 数学模型 干燥曲线 干燥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树冠问距与树势关系的对比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单叶重来间接反映树势的方法,对高度为4~5m的自然圆头形的树冠进行了不同树冠间距的树势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在0-3Fn间距范围内,树冠间距越宽,单叶重越重,树的长势越好.此外,还对合适的树冠间距进行了讨论,认为对于不同品种和地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树冠间距以0.5~1.5m为宜,此密度范围内的果园产能可能是最高的.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树冠间距 单叶重 树势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市场价格波动是否存在异常性的经济学评判——基于X-12和H-P方法调整与测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模型,将2000—2011年早籼米、晚籼米和东北米3种稻米品种价格月度数据分解为季节、趋势、周期和随机成分。结果表明:2005年以前,随机冲击和周期变动对主要稻米品种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2003和2004年,外部冲击促进了价格的大幅下降和上升。2006年以后,随机冲击和周期变动对稻米价格波动的影响明显缩小,说明稻米价格波动随机成份所呈现出的异常性逐渐缩小。2007年以后季节成分基本消失,稻米价格波动因素中市场趋势和本身周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稻米价格波动呈现异常性的随机因素的解释程度逐渐缩小到3%左右。另外,早籼米和晚籼米价格季节成分的波峰和波谷出现的月份类似,波峰都出现在2—3月,波谷出现在7—8月,早籼米和晚籼米价格2000年以来共经历了3个完整周期,平均周期长度为39个月,东北米价格经历了2个完整周期,平均价格周期长度为47个月,并都于2011年下半年进入新一轮周期的变化阶段。

关键词: 稻米 价格 随机冲击 异常性 评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莞生猪供应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东莞当前生猪供应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应用物联网技术获取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数据、建立风险分析模型、构建生猪供应安全预警系统,以解决东莞市生猪产销联建中存在的对异地生猪质量安全数据的获取渠道单一、缺乏动态及时的风险评估机制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 生猪供应 安全预警 物联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企业质量控制动机及“优质优价”实现状态分析——基于300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调研

农业技术经济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300家国家级食品类农业龙头企业调研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品牌影响提升、产品销售额增加、产品单价上升、谈判实力增强是当前农业龙头企业质量控制行为的主要动机和效果;将价格和质量成正比关系界定为"优质优价",结果值就会出现二分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经营状态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是否实现"优质优价"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销售总额、原料控制模式、企业产品出口与否、高层管理者年龄、高层管理者学识、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压力是影响食品类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是否达到"优质优价"状态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质量安全 优质优价 动机 龙头企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农业网络信息 2013

摘要:农田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是集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本研究首先对农田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需求进行分析,就实现数据可视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数据可视化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模块结构以及工作流程。并给出了实现后的系统页面。作为一个具体案例,可为类似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据可视化 FusionCharts 信息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3 CSCD

摘要:高产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广泛使用,功能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水稻产量相关基因或QTL被精确定位甚至克隆,以SNP为代表的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以水稻产量性状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总结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所成就及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子,提出实现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必须建立高通量、高效、便捷的检测平台,从而达到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水稻产量 SNP标记 分子设计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吡啶类除草剂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防效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CSTPCD

摘要:为了筛选对不同生长期薇甘菊具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以常用除草剂41%草甘膦水剂(2 250~9 000 g/hm2)为对照,利用24%氨氯吡啶酸水剂(1 125~3 375 mL/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3 50~6 255 mL/hm2)、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134~240 g/hm2)和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1 050 mL/hm2)4种吡啶类除草剂对苗期、生长中期、成株期薇甘菊进行防除试验。防除试验完成后,将豆角、菜心、青瓜3种作物种植在喷施过4种药剂的土壤上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以确定有无残留药害发生。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除草剂中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和氯氟吡氧乙酸对薇甘菊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对薇甘菊的株(盖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其中氨氯吡啶酸和三氯吡氧乙酸对薇甘菊苗期、生长中期的防效与草甘膦相近,对成株期薇甘菊防效稍优于草甘膦。在喷施过氨氯吡啶酸的土壤上,豆角、菜心、青瓜均出现畸形,其他处理无异常变化。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对薇甘菊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一定的生境中可代替草甘膦。由于氨氯吡啶酸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而其应在农区慎用。

关键词: 薇甘菊 吡啶类除草剂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划设计对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创新性应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创新性的规划设计对保障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实施,推动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深入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发展形式、运营模式等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规划设计对明确现代农业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特色、完善园区功能及科学合理布局等重要促进作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设计创新方面提出可以采用的关键技术和有效措施,以保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科学性、持续性和创新性,从而为(我国)广东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 规划设计 创新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IS技术在区域农业规划中的应用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区域农业规划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战略指导,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将直接影响到地方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农业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等,为区域农业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在国内外区域农业规划与GIS农业应用研究基础上,对GIS在区域农业规划中的应用范围与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GIS 区域农业规划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