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基于SWOT分析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广州现存都市农业格局进行剖析,并通过SWOT分析法,提出广州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分析表明:广州都市农业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形成了优势特色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及都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格局。对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表明广州都市农业应选择通过各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应用强化农业产业集聚度、产业化经营的提升和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的发展策略。最后提出广州都市农业发展适宜优势农产品带动型、科技带动型、服务带动型、物流带动型四种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发展模式 SWOT 分析 广州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猪供应链管理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东莞市生猪供应链的管理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如何应用RFID技术解决信息获取问题。从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RFID选择、供应链信息获取内容与方式、供应链信息准确性保证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关键词: 生猪供应链 物联网 RFI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县市农业科技进步考核监测体系构建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农业科技工作领导与管理、农业科技进步基础、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产出、农业科技支撑、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等6个方面,构建起由6个考核指标、16个观察指标和41个监测指标构成的广东省县(市)农业科技进步考核监测体系,并提出运用这一考核监测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 监测 体系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需求与发展战略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

摘要: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交汇点,也是当前推进"幸福广东"、"数字广东"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现阶段,广东已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攻坚期,农业信息化建设面临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迫切需要立足广东发展实际,前瞻性、全局性谋划未来广东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建设需求 发展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

茶叶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20个茶树品种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分析,筛选出了3种PPO活性较高的茶鲜叶原料,然后以其匀浆液以及在匀浆液中添加速溶绿茶的方法,以催化速溶绿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为标准筛选了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结果表明,各茶树品种茶鲜叶PPO活性以夏季一芽二叶较高,酶活性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及桃源大叶;不同品种茶鲜叶的PPO同工酶在谱带数目、迁移率和谱带染色深浅3个方面有差异,20个品种有2条相同的同工酶带,其Rf值分别为0.27和0.53,政和大白茶、桃源大叶、福云6号均有5条明显的同工酶带,且以政和大白茶的谱带染色最深;单位质量的政和大白茶鲜叶匀浆液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高于桃源大叶与福云六号;参加酶促反应合成茶黄素的儿茶素主要为EC、EGCG和ECG;添加速溶绿茶作为底物合成茶黄素的量远高于茶鲜叶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其中政和大白茶反应体系中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达212.01mg/L,为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质量浓度(39.05mg/L)的5.43倍。

关键词: 茶黄素 酶促合成 酶源 茶鲜叶 多酚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汁经乳酸菌发酵后营养品质的变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3

摘要:研究了荔枝汁分别经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肠膜状明串珠菌发酵后及4℃贮藏期间乳酸菌活菌数、主要营养品质和色泽的变化。研究表明:三种乳酸菌都能在荔枝汁中很好的生长,发酵12 h后,活菌数均达到最大值(9.0个对数以上);三种菌对荔枝汁中糖和有机酸的转化和利用有明显差异,其中干酪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荔枝汁后产生了高达37.5 g/L的胞外多糖;荔枝汁分别经三种乳酸菌发酵后,多酚和Vc含量均变化不显著,L*值均明显下降(P<0.05),且色泽变得更白。另外,三种菌发酵荔枝汁在4℃贮藏期间,没有明显的后发酵发生,但经过28 d的低温贮藏后,肠膜状明串珠菌的活菌数下降到了7.0对数以下,而干酪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仅仅下降了不到0.5个对数。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 荔枝汁 贮藏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7N9禽流感”冲击与广东家禽业保险之路探索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禽业在遭受"H7N9禽流感"事件的重创之后,探索养鸡保险之路,破解当前家禽业的低迷困局,并为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家禽产业"疗伤",对于促进禽业正常生产、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广东省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H7N9禽流感"对广东家禽业的冲击,指出了广东家禽保险之路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家禽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广东家禽保险之路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H7N9禽流感 家禽产业 禽保险 探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文心兰染色体的制片技术

热带生物学报 2013

摘要:以文心兰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制片法,对染色体制片的取样时间、预处理液、固定液、解离时间、染色液及染色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心兰组织培养苗培养温度为25℃;适宜的取样时间为5~6月的上午10:00;材料放入1g·L-1的秋水仙素+0.002mol·L-1的8-羟基喹啉混合液中室温预处理4h的效果最好,用卡诺氏液固定12~24h,可获得较多的细胞分裂相,1mol·L-1的盐酸60℃水浴锅中恒温解离8min的效果较好,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色制片效果最好。

关键词: 文心兰 根尖 染色体 制片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数学模型的辣椒芽期耐高温多湿性综合评价方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 CSCD

摘要:为研究辣椒不同品种芽期耐高温多湿特性,筛选耐高温多湿指标,建立可靠的辣椒耐高温多湿数学评价模型,以10个辣椒材料为试验材料,对其在高温多湿胁迫等13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高温多湿系数和种子干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等指标作为衡量耐高温多湿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10个辣椒材料按耐高温多湿性强弱划分为4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辣椒芽期耐高温多湿性评价数学模型,D=(-141.548-0.071X2+5.580X7+4.195X13-1.363X14-3.432X15)×10-3(R2=0.999 36),估计精度大于97.39%,并筛选到5个耐高温多湿性芽期鉴定指标,分别是电解质外渗率、苗干重、平均发芽天数、发芽值和日平均发芽率,在相同逆境下可用这5个指标进行芽期辣椒材料快速鉴定和预测。该结果为辣椒种质资源大规模耐高温多湿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辣椒 芽期 耐高温多湿性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啶虫胺对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试验

现代农药 2013

摘要: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对广州市本地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0.613 mg/L和0.891 mg/L。2010年和2011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用药量为45g/hm2时,药后3 d防治效果分别为84.28%和82.50%,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80%和87.60%。

关键词: 烯啶虫胺 褐飞虱 白背飞虱 室内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