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奶牛人工授精操作技术的改进及应用效果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对我国奶牛品种改良和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奶牛养殖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奶牛情期受胎率可达50%以上,年总受胎率可达85%~90%,甚至95%以上。近年贵州省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但部分奶牛场(小区)的牛群受胎率偏低,繁殖疾病频发,对


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方法]针对贵州山区坡耕地,通过小区径流法和分析测试开展土壤可蚀性研究。[结果]用Sharply等提出的公式计算出的可蚀性K值变异系数小,K值相对稳定和精确,是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的适宜方法。坡耕地A层的K值随着年份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整个土层可蚀性强、抗侵蚀弱,侵蚀的危害大。通过4年不同种植制度和利用类型的影响,不同土层的K值都下降,其中A层下降1.26%~12.34%,B层下降1.29%~13.80%,C层下降1.26%~10.80%,ABC三层平均下降3.17%~11.64%。除工程梯化处理外,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处理的K值下降幅度都高于农民处理,下降幅度的顺序是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结论]种树种草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和耕地质量的提高。玉米与其他植物间套作,提高覆盖度和增加生物种类,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


小叶榉无性繁殖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在智能化控制条件下小叶榉枝条年龄、粗度和KF8生根剂溶液浸渍时间对枝条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榉枝条年龄、粗度及KF8生根剂溶液浸渍时间对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明显,各因素的最佳组合为采用一年生枝条、枝条粗度1.0~1.5 cm、KF8生根剂溶液的浸渍时间60 s,在育苗床上扦插后由计算机实施智能化控制管理,则插穗的生根及生长效果最佳,生根率最高可达86.3%。其中智能化控制参数分别是插穗活化期、愈伤期的温度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生根期的温度在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炼苗期的温度在18~30℃。并要及时给扦插基质补充营养液。


喀斯特山区基本烟田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西南地区喀斯特烟区耕地土层较薄、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零星分布且耕作条件差,严重制约了烤烟的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烟田整理后的综合效率得到提高,有利于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许官村的基本烟田土地整理为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基本烟田的土地整理,探讨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目的及设计方法,并对项目区整理后的耕地进行了效益评价。


平坝县稻茬免耕直播油菜田杂草的发生与防除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弄清平坝县稻茬免耕直播油菜区田间杂草的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其稻茬免耕直播油菜区主要杂草的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平坝县十字乡稻茬免耕直播油菜田主要杂草发生种类有10科16种,棒头草、看麦娘、早熟禾、稻搓草、鼠麯草、猪殃殃、繁缕、蚤缀和水芹菜等杂草重要值分别为32.24、17.77、13.83、9.99、8.70、4.50、3.61、3.35、2.48,为该区域的优势种杂草。油菜播种前,用50%乙草胺乳油100mL/667m2加200g/L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对土壤进行封杀处理;油菜生长期(阔叶类杂草4~5叶期,禾本科杂草3~4叶期),用50%草除灵悬浮50mL/667m2加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mL/667m2进行茎叶防除,药后60d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杂草群体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89.90%、88.37%、89.99%和88.44%、87.36%、94.04%。


土壤镉污染对马铃薯块茎氮·磷·钾·镉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土壤镉污染对马铃薯氮、磷、钾、镉含量与积累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式,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为试验材料,测定采收后的马铃薯产量、氮磷钾镉含量及积累量。[结果]轻度的镉胁迫降低了马铃薯块茎氮含量,而中度和重度镉胁迫下马铃薯块茎氮含量增加,镉污染各处理氮积累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随着土壤镉浓度的增加,磷含量在0.01水平显著增加,而磷积累量变化不大;土壤不同镉处理马铃薯钾含量均在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土壤轻度镉处理马铃薯钾积累量最高,随着镉污染程度的加大,钾积累量降低;土壤不同浓度镉处理下马铃薯块茎镉含量与积累量均呈直线0.0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镉污染马铃薯氮肥施用量降低,磷肥施用量不变,轻度镉污染增加钾肥施用量,土壤镉重度污染不适合种植马铃薯。


播期对黔豆7号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鉴定大豆新品种黔豆7号在西南山区的最适宜播期,对黔豆7号设置6个不同时期(4月4日,4月14日,4月24日,5月4日,5月14日,5月24日)播种试验,研究播期对该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黔豆7号生物产量、干籽粒产量、鲜食豆产量的影响极显著,收取干籽粒最高产量的最适宜播期范围是4月14日—4月24日,以采摘鲜食豆为目标的较适宜播期范围是4月4日—5月4日,期间可以分多期播种和分期采摘;2)生物构成中4月14日播期的根、叶、茎杆最多(1 267.75kg/hm2、9 483.15kg/hm2、8 014.85kg/hm2),豆荚则是4月24日最多13 064.4kg/hm2;3)播期对黔豆7号生育性状的影响主要是对其营养生长期的影响较大,对生殖生长期的影响相对较小;4)播期对黔豆7号主要各农艺性状有较大影响,4月4日株高最高为59.36cm,单株有效结荚数、单株粒数与百粒重最多是5月4日播种(分别为41.53个、90.26粒和15.63g)。黔豆7号是一个对温光反应敏感的春大豆中熟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