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的土壤呼吸与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关系
《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运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荒漠草原测定4组不同载畜率的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并用土钻法测定了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埋根袋法测定了根系净生长量。目的是比较不同载畜率对土壤呼吸、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和根系净生长量的影响,并探讨生长季土壤呼吸、8月份土壤呼吸对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根系净生长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加,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减少,根系生长减缓,但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生长季土壤呼吸与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8月份土壤呼吸值随根系净生长量增大而增大。土壤呼吸受植物地下生物量影响显著,生长季初期,新根刚开始生长,土壤呼吸大部分来自老根,到了生长旺季,新根生物量增多,土壤呼吸速率加快,新根主导了土壤呼吸。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植物地下累积生物量 根系净生长量 载畜率


大豆种质表型性状鉴定与分析
《大豆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151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农艺、产量、品质等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2年的精准鉴定,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表型性状两年变异系数分别为6.50%~52.03%和6.71%~50.90%,变异较大。不同品种间,除每荚粒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性状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有效分枝数、蛋白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它性状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产量性状因子、生长发育因子、粒重脂肪因子和株型蛋白因子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78.088%,基本可以反映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状况。


蓝刺头花絮水提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蓝刺头花絮水提物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蓝刺头花絮水提物。使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1.00,0.50和0.25g/mL的蓝刺头花絮水提物,对照组灌等量蒸馏水,于试验0,7,14和21d测定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21d测定小鼠口服糖耐量、肝糖原、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蓝刺头花絮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改善糖尿病小鼠的口服糖耐量,升高肝糖原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极显著降低血清肾上腺素含量,对体质量和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蓝刺头花絮水提物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不同土壤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的萌发生长特性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沙地雀麦(Bromus ircutensis Kom.)为材料,设置25℃的恒温和15~35℃的变温、不同土壤类型(河床砂、壤土、盐碱土、沙土)、不同土壤含水量(5%、10%、15%、20%)等处理条件,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的长势,从中选择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条件,为沙地雀麦引种驯化和沙地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床砂和浑善达克沙土较适宜沙地雀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其次是壤土,较差是盐碱土。其中沙地雀麦种子在河床砂中适宜萌发的土壤含水量:恒温25℃下为5%、变温下为15%;壤土中适宜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盐碱土中适宜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20%。变温(15~35℃)条件下的种子萌发优于恒温(25℃)条件。幼苗生长在沙土中随水分含量增加长势减弱,而壤土与盐碱土则不然,随水分含量增加长势增强。


超声辅助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六氯苯、林丹及硫丹
《分析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超声辅助萃取(UAE)-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六氯苯、林丹和硫丹,并对影响萃取和富集效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六氯苯、林丹及α-硫丹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47、0.39及0.63μg/L;β-硫丹线性范围为5.0~1 000μg/L,检出限为2.44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8.3%~11.7%(n=7)。用该方法对环境水样中的六氯苯、林丹及硫丹进行了分析,自来水、灌溉水、湖水样的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2%~100.4%、89.4%~99.4%和69.6%~96.3%。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六氯苯 硫丹 林丹 环境水样 气相色谱


一株粪肠球菌8-1所产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具有应用潜力的抑菌活性菌株,本实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对内蒙古传统乳制品酸马奶中分离的一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8-1进行研究。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其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对指示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经过胰蛋白酶、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几乎完全丧失,表明该抑菌物质是蛋白类物质。该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明显,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有机溶剂、金属离子、紫外线不敏感,与SDS和EDTA共同作用抑菌效果增强。有较广的抑菌谱,能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初步推断属于类细菌素。


贮藏时间对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贮藏时间对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为沙柳的利用开辟新途径。试验按不同沙柳比例(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和FF2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考察发酵饲料在贮藏1、3、5、7、10、12、15、22、30、45和60 d时,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和体外消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的干物质、有机物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P<0.05),并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质含量在贮藏过程中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体外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2组发酵饲料之间的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均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按沙柳不同比例调制的2种发酵饲料配方,经发酵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综合各项指标,确定在贮藏30 d后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营养成分趋于稳定,且FF1组的营养品质优于FF2组。
关键词: 沙柳 贮藏时间 混合发酵饲料 营养成分 体外消化率


放牧强度与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的对应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物高度的影响,以植物种群及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短花针茅、冷蒿和无芒隐子草种群高度受不同放牧强度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群落高度在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别不大。Q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的总体变化规律为:零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受各放牧强度综合影响,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的总体表现为植物群落>短花针茅种群>冷蒿种群>无芒隐子草种群。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增加会导致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下降,其中,短花针茅和群落高度变化对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响应敏感,冷蒿和无芒隐子草高度变化对零放牧和轻度放牧响应敏感。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种群及群落 植物高度 对应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