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缓控释肥配施速效氮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在一次性基施模式下,探讨缓控释肥与速效氮的合理配比,实现水稻的轻简化生产。以南粳9108为试材,开展2个稻季的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缓控释肥与速效氮比例(缓控释肥∶速效肥=80%∶20%、65%∶35%、50%∶50%),研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处理通过提高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增产0.11%~11.69%,其中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65%缓控释肥+35%速效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缓控释肥占比越高,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越高。水稻成熟期,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3个配施处理水稻茎蘖数2年平均分别增加1.35%、0.72%和0.42%。配施处理2年水稻4个时期平均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肥与速效肥配比处理间差异,发现速效肥比例越高,对水稻前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反之,对水稻后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与常规施肥相比,2年试验中3个缓控释肥配施速效肥处理能够分别平均提高氮素利用率49.93%、29.18%、9.96%,同时分别增加水稻氮素吸收量16.67%、9.07%、1.96%,缓控释肥配施速效氮能够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上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模式下,选择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配比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京促早栽培覆膜时间对'夏黑'葡萄物候期及品质影响
《烟台果树 》 2024
摘要:本研究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在江苏南京气候条件下,设置1月27日(T1)、2月18日(T2)和3月3日(T3)3个不同覆膜时间,以避雨栽培为对照,探讨不同覆膜时间对棚内气温、葡萄物候期和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提高棚内气温,并且对最低气温影响持续时间长于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与对照相比,T1、T2和T3处理分别使葡萄提早上市20 d、11 d和7 d;覆膜时间越早,葡萄成熟期越早。该研究结果为江苏地区‘夏黑’葡萄促早栽培覆膜时间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信息的杜梨盐胁迫相关MYB转录因子鉴定与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B(myeloblastosis)蛋白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应答。到目前为止,对于同一物种不同耐盐能力生态型之间MYB家族的表达模式还没有系统的比较分析。本研究基于杜梨(Pyrus betulaefolia)耐盐单株和普通单株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 RNA-Seq)数据,筛选鉴定杜梨盐胁迫前后差异表达MYB基因,进行保守结构域归类、染色体分布分析、亚细胞定位预测和系统进化树构建,检测盐胁迫后PbMYBs基因在杜梨不同耐盐性株系各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借助转录组分析工具,注释获得129个盐胁迫后差异表达的杜梨PbMYBs基因,根据其结构特性可分为3大类:1RMYB、R2R3-MYB和3R-MYB。杜梨15号染色体上分布的PbMYBs基因数目最多。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杜梨MYB家族包括3个大类、23个亚类。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42个PbMYBs转录因子定位于胞外,87个定位于细胞核中。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杜梨PbMYBs基因参与了不同器官应对盐胁迫的转录调控;荧光定量PCR证实,不同PbMYBs转录因子基因分别在杜梨根、茎或叶中受盐胁迫信号诱导表达水平上调或下调。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杜梨MYB家族的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提供相关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中草药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形体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和水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比例复方中草药对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形体指标、非特异性及水质的影响,为复方中草药养殖斑点叉尾鮰提供科学依据。基础饲料中添加0.10%、0.15%、0.20%3种剂量的复方中草药,记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同时设置对照组,记为CK组,每个分组设3个重复。选用初均质量350 g/尾的斑点叉尾鮰,每池30尾,饲养245 d,取样前停饲24 h,每池随机取3尾鱼,计算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测量长度、体质量,解剖后称重,计算肥满度(K)、肝重比、内脏比;血清测定SOD、LSZ、AKP、BCHE活性指标;水质测定pH值、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余氯含量、盐度、总碱度。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极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肥料度(P<0.01),极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1);(2)处理2与处理3的LSZ、BCHE和AC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复方中草药能够降低养殖水体pH值、盐度及总碱度。试验结论:(1)复方中草药提高斑点叉尾鮰的生产性能和形体指标;(2)提高斑点叉尾鮰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使鱼体在抗氧化、抗菌活性及代谢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3)改善斑点叉尾鮰池塘水质;(4)添加比为0.20%,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复方中草药 生产性能 形体指标 非特异性免疫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庭微缩农园智能监控系统研制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促进都市农业、阳台农业的发展,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庭微缩农园智能监控系统,由农园小气候环境信息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组网及数据传输、农园测控系统、存储终端等组成,实现家庭微缩农园环境信息数据和图像数据的远程传输,用户可以通过 PC端服务组件或者移动终端服务组件在任何具备网络覆盖的地方远程访问农园信息.
关键词: 灌溉 监控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PLC) 家庭农园 阳台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豆"水分利用效率黄金时段"量化解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黄金时段"(golden hour,GH)指植物能够以较少的水分消耗生产较多干物质的时间段,而此时段的WUE相关性状被称为"黄金WUE"性状(GHW性状).本研究中利用WUE模型推导发现试验材料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的冠层导度(蒸腾速率与饱和蒸气压差的比值)可用于反演光合速率,并通过常规低通量的冠层气体交换参数测量进行了验证.基于此,开发了基于"Plantarray"高通量生理表型系统解析菜豆不同品种GHW性状的方法.该方法以GHW时段的累积冠层导度(AccGHW)及其占全天的比重(fGHW)、估算的WUE(WUEe)等作为综合量化参数,并从24份国内外菜豆种质中筛选得到了 GHW性状上差异显著的优劣系.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黄金时段 冠层导度 菜豆 自然变异 节水—产量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慢性热应激对肉鸡盲肠菌群结构和代谢的影响及日粮添加胍基乙酸作用效果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对宿主的肠道发育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慢性热应激对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和代谢的影响及日粮添加胍基乙酸(guanidinoacetic acid, GAA)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体重相近的192羽28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对照组(NC,22℃,自由采食饮水);热应激组(HS,32℃,自由采食饮水);采食配对组(PF,22℃,当天饲料饲喂量同前一天HS组肉鸡的饲料消耗量,自由饮水);热应激+胍基乙酸组(HG,32℃,日粮添加0.6 g·kg-1 GAA,自由采食饮水)。每处理6重复,每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14 d。[结果]相较于NC组与PF组,热暴露显著降低盲肠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P<0.05)。LEfSe分析发现,与炎症相关的Oscillospiraceae、Erysipelatoclostridium在HS组显著富集。相较于NC组,热暴露显著提高盲肠中乙酸浓度、显著降低丁酸浓度(P<0.05)。相较于HS组,HG组的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乙酸浓度显著降低、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抗炎相关的Geobacillus、Bacillaceae在HG组显著富集。[结论]慢性热应激使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代谢改变;日粮添加GAA能够减轻慢性热应激对肉鸡盲肠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不利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2个草菇栽培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鉴定
《食药用菌 》 2024
摘要: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平板接螨法,初步鉴定了42个草菇栽培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绿色木霉对42个草菇菌株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1.6%~55.0%,其中有12株抑制率低于20%,占比28.6%,以V01、C1和C4 3个菌株对绿色木霉的抗性最强;有13个菌株在与绿色木霉对峙培养3天后产生了明显的拮抗线。腐食酪螨对供试菌株的为害级别在3.25~9.0,产生抗、中抗、感和高感反应,其中以C1、C3和C4等10个菌株对腐食酪螨的抗性较强,占比23.8%。最终从42个供试菌株中初步筛选出同时具有绿色木霉抗性和螨虫抗性的菌株2个(C1、C4),为草菇多抗品种选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碱水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杂交水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盐碱土国家,90%以上为内陆盐碱地,可利用耐盐碱水稻种植的盐碱地约1 000万hm2,加强耐盐碱水稻的研发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盐碱地分类、水稻盐碱逆境伤害特征、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国内外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耐盐碱水稻栽培管理与盐碱地土壤修复、水稻耐盐碱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耐盐碱水稻的发展策略,即通过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耐盐碱水稻杂种优势与分子技术培育耐盐碱力强的水稻品种,集成水稻盐碱地土壤改良和高产栽培技术,在中国盐碱地可种植区域打造“第二粮仓”,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
关键词: 盐碱地 耐盐碱水稻 种质资源创新 品种选育 土壤改良 栽培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黏膜sIgA抗体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早期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学检测方法存在因采血引起交叉感染风险、抗体转阳滞后影响检测敏感性等问题,因此建立一种无创采样且可实现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方法对于在临床上ASFV感染的诊断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人工合成的方式构建了 pFastbac1-P30-His重组表达载体,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表达ASFV重组P30蛋白(SUMO-P30),用Ni柱亲和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经过一系列条件优化,建立一种以猪口腔液中黏膜sIgA抗体为靶标的ASF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真核重组表达的P30蛋白(SUMO-P30)约为47 ku,Western blot鉴定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优化确定了 ELISA最佳反应条件:包被量为1.0 μg·mL-1,5%脱脂乳为最佳样品稀释液,与待检口腔液的最佳混合比例为2∶8,样品反应时间为120 min,鼠抗猪IgA-HRP最佳稀释度为1∶5 000,反应时间为6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15 min.该方法检测ASFV感染口腔液抗体效价可达1∶32,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黏膜抗体阳性口腔液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和ASFV商品化ELISA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感染ASFV强毒株或人工致弱株后同一头猪不同时间点的口腔液和血清样品,口腔液中黏膜sIgA抗体在感染后3~5 d S/P值就显著提升,而血清抗体在监测期内未检测到转阳.检测人工感染或同圈感染自然变异株后不同时间点的口腔液和血清样品,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37.5%,总符合率为61.5%.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无需采血,以口腔液为样品的ASFV黏膜sIgA抗体ELSIA检测方法,可实现ASFV感染的无创、早期、敏感诊断,为ASFV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补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