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路径分析-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24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基层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的转化、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服务“三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然而,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基层农业科研院所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科研设施落后等问题,限制了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科研环境,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还需要深化科研与生产的融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为例(以下简称“宿迁所”),梳理了2009—2023年该所主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剖析了转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转化路径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 科技成果转化 现状 障碍 路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配施土壤调理剂对草莓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苏丘陵地区大棚草莓为对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化肥减施配施土壤调理剂对草莓果实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设置5个处理,为不施化肥对照(CK)、常规量施化肥处理(F100)、化肥减施 50%处理(F50)、化肥减施50%同时配施硅钙镁土壤调理剂处理(F50S1),化肥减施 50%同时配施骨粉处理(F50S2).试验结果表明,与F100处理相比,不施化肥对照(CK)和F50处理草莓单株叶片数和头茬果单果质量显著减少(P<0.05),幼苗期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显著降低(P<0.05).与F100处理相比,F50S1处理草莓幼苗期土壤pH值显著提高,缓解了土壤酸化对草莓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株高和叶面积、现蕾率显著提高(P<0.05).F50S2 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叶片全氮含量和头茬果单果质量与F100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二茬果二级果果实硬度比F100处理显著提高了27.03%(P<0.05),F50S2处理能够显著延长草莓果实的货架期.综上所述,在过量施肥土壤中应适量减施化肥同时配施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维持土壤养分供应,促进草莓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坐果区域夜间增温对果实细胞发育及糖分积累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迁丽4号”西瓜为试材,通过观察果实细胞发育、分析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动态变化,以及调查成熟期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解析坐果区域夜间温度调控对西瓜果实细胞发育及糖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西瓜的温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坐果区域夜间增温处理对果实细胞尺寸、糖分积累和品质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坐果前中期,夜间增温处理显著增加了果肉细胞尺寸,增幅为18%。在坐果前期,夜间增温显著提高了西瓜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增幅为12%。在坐果中后期,夜间增温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果糖和蔗糖含量,增幅分别为4%和8%。该研究还发现夜间增温使中心果肉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分别提高了24%和14%,使近皮果肉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降低了8%。成熟期,夜间增温处理的纵径、横径、边糖含量、单瓜质量及667 m2产量均大于未增温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增温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的中心糖含量。综合来看,西瓜坐果区域夜间增温可以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西瓜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均有益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现代农机 》 2024
摘要:兴化香葱是江苏省兴化市特色地方品种,种植历史悠久.文章以兴化香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为重点,提出兴化香葱生产过程中机械化育苗、机械化撒施基肥、机耕机整、机械化开沟起垄(作畦)、机植保、机械收获、机械搬运等关键环节技术方案,以加快兴化香葱生产全程机械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冷害成灾机制与调控机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研究冷害的调控,对水稻优质高产育种和调优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水稻冷害的基本特征、生理机制以及耐冷性基因取得的成果,从细胞结构、农艺和生理性状、分子机制等角度总结了低温胁迫对水稻伤害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水稻冷害的调控机理并提出缓解冷害的调控措施,包括选育耐低温品种、喷施外源植物激素、选择适宜播期和合理施肥等,主要阐述了褪黑素、亚精胺、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水稻冷害的调控作用,即通过促进内源激素合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分子信号转导等途径在水稻耐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较早的播期可以有效避开灌浆结实期低温危害的风险,合理施肥能够提高籽粒产量,并对未来水稻低温冷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加强水稻耐冷性评价体系标准的一致性,深入研究水稻耐冷的代谢调控网络,从形态建成、酶、激素、源库协调等相关机制出发多方面解析其生理机制,同时配套栽培调控措施,可为水稻耐冷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羊粪堆肥腐熟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羊粪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的技术工艺参数,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炭为堆肥辅料,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C450、BC650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炭化的稻壳(与稻壳生物炭同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温度、腐熟度指标(NH4+-N/NO3--N、EC值、种子发芽指数)、温室气体(CH4、CO2、N2O)排放的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缩短了堆肥体NH4+-N/NO3--N、T值、EC值及种子发芽指数达到腐熟度推荐值的所需时间,与CK处理相比,BC450、BC650处理的腐熟周期分别缩短了15.0%、32.5%;羊粪堆置43 d后,BC450、BC650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较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6.56%、24.36%,且BC650处理综合温室效应比BC450处理显著降低了19.05%(P<0.05);添加稻壳生物炭对羊粪堆肥腐熟度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建议优选650℃制备的稻壳生物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杀菌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作用机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非热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控制,本文以姜黄素为光敏剂,探究姜黄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作用机制。首先研究了不同姜黄素浓度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杀菌效果,随后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姜黄素处理后细胞形态,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胞外大分子的泄漏分析细胞膜的完整性,通过测定细胞内ROS含量分析姜黄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杀菌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显著(P<0.05)的杀菌效果,当姜黄素浓度为20μmol/L,作用10 min时,产气荚膜梭菌被完全杀死。姜黄素通过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导致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受损,最后细胞膜破裂,内容物溶出进而导致细胞裂解死亡。本研究为低温肉制品中光动力杀菌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姜黄素 光动力杀菌 产气荚膜梭菌 抑菌机制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安市苏嘴小西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4
摘要:小果型礼品西瓜是淮安特色农业产业,以小西瓜为主导产业的苏嘴镇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现常年栽培面积达 0.15 万 hm2.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淮安小西瓜产业面临着标准化栽培滞后于网络电商平台的发展需求、西瓜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受西瓜嫁接栽培技术推广面积的制约、栽培机械化应用率与人工老龄化不匹配等问题.为了促进淮安小西瓜产业的发展,因对规模化产业基地合理规划,推广西瓜-水稻轮作栽培模式,开展适应农业机械化、西瓜简化栽培模式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以促进淮安小西瓜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鹃花新品种‘香妃玉’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妃玉’是由‘玉麒麟’和‘火花’人工杂交选育获得的杜鹃花新品种。多季开花,花冠宽漏斗形,花冠中上部裂片具深色斑点,花色淡粉(Red Purple Group 65C),花冠直径7.5~8.0 cm。株型紧凑,适宜棚室盆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控桃蚜注干药剂筛选及残留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防控桃树蚜虫适于注干施药的农药种类、药剂剂型、注干方法等,通过向桃树树干注射不同剂型及浓度的药剂:吡虫啉、噻虫嗪、甲维盐、烯啶虫胺,调查供试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检测叶片及果实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适于注干的农药剂型为可溶液剂,乳油易外渗,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易堵塞针头;4种供试药剂注干施药对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效,4%噻虫嗪可溶液剂0.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防效依然可以达到87.56%,8%甲维盐可溶液剂0.1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8.67%,9%吡虫啉可溶液剂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3.24%,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0.50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75.67%,并且所有处理药剂残留检测量均远远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