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效增加古浪县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思考
《甘肃农业 》 2003
摘要: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 古浪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国扶贫困县,在当前农业生产中,突出的问题是,山区农业基础条件十分脆弱,干旱缺水,生态条件恶劣,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多大改变,川区产量不低效益低,质量不高成本高,生产不难销售难。通过近几个月的下基层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离子束对小麦种子不同部位作用的突变效应(英文)
《激光生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本文描述了荷能重离子束 (1 4氮 1 + 和 1 4氮 7+ )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为了探索离子束轰击小麦种子不同部位(例如 :种皮 ,种胚和整粒种籽 ,包括胚乳、胚和种皮 )后的不同反应 ,采用了不同能量的氮离子。轰击不同部位是通过改变离子能量来实现的。在这个研究中 ,我们选择了三种能量以达到轰击不同部位的目的 ,它们是超低能区的110 ke V,低能区的 15 .7Me V/ u和中能区的 72 Me V/ u。根据 TRIM91程序计算 ,它们在种子内的射程依次为0 .4 4 μm,0 .6 1m m和 9.6 mm。所以 ,110 ke V的离子不能贯穿种皮 ,因为它的厚度 72 μm,只能极浅层注入种皮而不能触及胚细胞 (称这种情况为轰击部位 1) ,15 .7Me V/ u的离子能够贯穿种皮并注入胚内 (厚度约 1mm) ,但不能进入胚乳 (称这为轰击部位 2 ) ,72 Me V/ u的离子能从种子的胚部到顶部贯穿整个麦粒 (麦粒长约 7mm) (称这为轰击部位 3)。上述三种能量的氮离子辐照了三个品种 (定西 2 4、88- 12、82 - 5 79)的春小麦种子。而后进行了室内实验和大田培育 ,得到了 5 0 %出苗率时的剂量 D50 ,统计了上述三个轰击部位下根尖细胞中的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 ,大田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异 ,例如增产 (达百分之几十 ) ,早熟 (五天左右 ) ,矮杆 (低约 2 0 cm) ,抗 (条锈 )病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小麦HMW-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对61份冬、春小麦品种的HMW-麦谷蛋白亚基分析,共检测到14种亚基和22种亚基组合,13份材料具有5+10亚基,2份具有2*亚基,2份具有14+15亚基,5份具有17+18亚基,5+10亚基在春小麦中出现的频率较冬小麦中高;品种HMW-麦谷蛋白亚基品质得分在4~12分之间,春小麦平均得分7.6,冬小麦平均得分6.6.结果表明:品种间GLu-1位点遗传变异差异大,亚基种类丰富,但优质亚基分布频率较低,品质评分较低,主要原因是其亲本含有优质亚基的比率太低.可见,丰富优质资源,提高小麦5+10亚基的分布频率是今后小麦品质育种的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甘肃省小麦的高分子量表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其对品质的贡献率,选用30个甘肃省近几年推广品种、后备品系及优良亲本,分析了它们的HMW-GS、品质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适宜于甘肃省种植和利用的小麦品种(系)的HMW-GS类型较丰富,但与优质有关的亚基(2~*,17+18,14+15,5+10)分布频率较低;(2)Glu-Al和Glu-D1位点的等位变异与品质性状关系密切,特别是Glu-D1位点含有5+10亚基的品种比含有2+12亚基的品种沉淀值高、稳定时间长,且稳定时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品质性状如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DNA RDA技术和植物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筛选的探讨
《甘肃农业科技 》 2003
摘要:cDNA RDA技术在研究基因差异表达和筛选差异基因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植物在不同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刺激下 ,基因表达存在差异。作者结合 cDNA RD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应用该方法筛选目的基因进行了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甘肃农业科技 》 2003
摘要:分析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其归根到底是要靠科技和教育。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科技发展应选择的目标以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开展优势农产品核心技术攻关 ,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被恢复的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 ,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加快良种选育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创新、集成、组装、配套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科技培训及技术普及工作 ,切实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