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蕉枯萎病菌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对香蕉枯萎病菌胞内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建立菌体胞内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菌体胞内蛋白提取方法,提取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一些蛋白质来验证提取蛋白质的质谱兼容性。通过扩大培养的方法获得足够的生物量,采用过滤法收集菌体用来提取蛋白质,涡旋振荡30min能有效破胞,提高蛋白质提取效率。甲醇和丙酮各清洗2次能有效地清除蛋白质中的杂质,得到了高质量的蛋白质图谱,选取了10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地鉴定了8个蛋白质点,代表了8种蛋白质。这些结果表明,提取的蛋白质和采用的胶内酶解方法具有良好的质谱兼容性,能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菌体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在木薯生产上应用的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与能源作物之一,为使木薯避开寒冻害,同时达到高产优质的效果,需研究提前成熟收获技术。在木薯种植后的第五个月开始周期性地对木薯施用5种不同浓度乙烯利,并在距收获前90、60 d取样与正常收获时的鲜薯产量进行比较,以及探讨收获前90 d至收获期间的淀粉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周期性施用600~800 mg/L浓度的乙烯利至收获前60 d可达到收获期的木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其中800 mg/L的乙烯利浓度对木薯催熟比较明显,可基本实现木薯避开寒冻害并提前收获的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镰孢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致病相关基因敲除突变体△Focr1-328的生物学特性
《菌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尖镰孢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race1(Focr1)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粉蕉类香蕉品种(AAB)不能规模化种植的最主要因素,其致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室前期通过T-DNA插入获得Focr1致病性丧失突变体Focr1-328,从Focr1全基因组序列中定位了因T-DNA插入失活的基因,并从野生型菌株Focr1-N2中敲除了该致病相关基因,获得了敲除突变体△Focr1-328。为了明确该致病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活体叶片、活体根部、孢子悬浮液等接种方法对敲除突变体△Focr1-328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研究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Focr1-N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上的差异;在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形态差异;在培养不同时间后菌体生物量、pH值、OD值的变化差异及玻璃纸穿透能力的差异等。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4种接种方法都未见△Focr1-328发病症状,表明其丧失了致病力;表型测定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Focr1-328的生长速率、分生孢子产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培养不同时间的菌丝干重均明显低于野生型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培养液中,△Focr1-328的pH值、OD值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Focr1-N2;敲除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株在不同碳、氮源上生长差异显著,最适碳源分别为山梨醇和麦芽糖,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钠;突变体菌株不能穿透玻璃纸生长,而野生型可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T-DNA插入失活的致病相关基因与菌株的碳源利用、产酸调控及菌丝穿透能力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EST序列中SSR的分布特征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数据库中的EST资源开发EST-SSR引物,本研究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39 227条油棕EST,通过聚类拼接和处理,得到全长为7 977.734 kb的无冗余序列15 716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检索出699个SSRs,检出率为4.45%,平均11.41 kb出现1个SSR,包括99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类型,分别占总SSRs的38.48%和25.32%。在所有的核苷酸重复基序中,二核苷酸重复序列AG/CT所占比例最高,约占27.47%。Blastx分析发现44.95%的SSR-ESTs与非冗余蛋白质序列数据库(nr)中功能基因同源,功能已知的蛋白质中葡萄来源的SSR-ESTs所占比例最大,为4.42%。同时对54条SSR-ESTs通过GO体系进行功能分类,其中46条能找到同源物,其余8条无同源物,这些序列可划分为18个亚类,在所有功能亚类中,结合活性的功能项和SSR-ESTs数量最多,另外580条未被注释功能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易高效油棕杂交方法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发一种适用的油棕杂交授粉方法,根据油棕花序的特点,设计了两种花序杂交套袋(无纺布为材料,规格100~120 g,袋子顶端封口,底端开口,中间缝一拉链,拉链底部距袋子开口底端约25~30 cm)。花序开放5~7 d前进行套袋,在雄花序开放时收集花粉,过74μm筛;半开拉链,挤压花粉喷射器,从各方向均匀喷洒雌花序,然后拉上拉链。果穗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可实现高效控制授粉和获得较高结实率,其中套袋杂交授粉一次平均结实率达67.8%,授粉两次平均结实率达76.2%,均显著高于开放授粉下果穗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动态模拟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分循环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成为了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研究手段。综述了森林养分动态模拟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森林生态系统数字化管理与指导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诱导剂诱导香蕉抗香蕉枯萎病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7种诱导剂诱导香蕉对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效果最好的是BTH,在浓度为200 mg/mL时达到了最好的44.27%;效果相对较差的是禾甲安,在浓度为100倍时仅为9.67%。碧护在20 000倍时达到最好防效27.86%,CTS在0.04 g/株时达到最好防效24.62%,好润在100倍时达到最好防效22.5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档案馆在探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就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规划、操作流程、存在问题与建议展开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