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的活性及田间防效
《植物保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对螺旋粉虱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化学药剂,以螺旋粉虱成虫为试虫,采用叶片浸渍法对15种常用杀虫剂进行筛选,并对较为敏感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评估。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虫螨腈、辛硫磷对螺旋粉虱成虫活性较为显著,LC50分别为0.881mg/L和1.055mg/L,甲氰菊酯、异丙威对螺旋粉虱若虫活性较为显著,LC50分别为5.320mg/L和9.425mg/L。在田间药效评估中,甲氰菊酯、虫酰肼、异丙威、氟铃脲在各供试浓度下对螺旋粉虱均表现出较好活性,药后144h,125mg/L浓度田间防效均在80%以上。上述结果表明,甲氰菊酯、虫酰肼、异丙威、氟铃脲对螺旋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进行螺旋粉虱的田间防治中,可用这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防止抗性的产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腰果云翅斑螟发生为害特点
《植物保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5年生腰果园,对腰果不同坐果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腰果果梨的被害率显著高于坚果被害率。不同部位的侵入率从高到低为果梨端部(果端)>果梨基部(果基)>坚果基部(坚基)>坚果中部(坚中)>果梨中部(果中)>果柄>坚果端部(坚端),果端侵入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不同方位腰果果实被害率及果虫量差异均不显著。田间不同龄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比率由高到低为3龄>4龄>5龄>2龄>1龄,3龄幼虫比率显著高于其他龄期。单果虫口数在1~6头范围内时彼此之间差异显著,最高单果虫口数12头,单果虫口数越多,比率越低。在田间应根据其为害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麻斑马纹病菌生长和产孢方法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剑麻斑马纹病菌生长与产孢的最适培养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蔗糖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慢,V8培养基最适生长;不同的培养基对产孢的作用有差异,所有培养基很少或没有产生孢子囊,而产生游动孢子的培养基,以PDA培养基最多;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营养成分对产孢有较大影响,芝麻培养基+0.1%KNO3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其他很少或没有产生孢子囊,而PSA+0.1%KNO3产生游动孢子最多,10%剑麻汁培养基+0.1%KNO3产生的游动孢子最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推算模型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GIS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推算模型。[方法]以多年平均气温为研究对象,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OK)、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样条插值法(SPLINE)以及混合插值法(MLR)对海南岛18个长期气象观测站1979~2008年逐月气温资料进行了空间栅格化,通过不同插值方法的对比分析,选择针对海南岛多年平均气温相对最优的插值方法。[结果]通过对海南岛近30年的平均气温4种插值方法的误差分析,发现插值法精度顺序为MLR>IDW>OK>SPLINE。基于海南岛DEM影像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插值"的小网格插值法即混合插值法(MLR)在海南岛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效果最好;海南岛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除具有明显的南高北低的纬度地带性以及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的垂直地带性外,沿岸地区气温呈略高于内陆地区趋势;海南岛各月气温递减率在0.38~0.85℃/100m,年均气温递减率约为0.74℃/100m,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条件下,气温对于海拔高度的递减率不同。[结论]该研究为海南岛农业气象要素连续分布状况获取和建立精确空间分布推断模型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生咖啡豆中多菌灵等农药残留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生咖啡豆中多菌灵、克百威、甲霜灵、马拉硫磷、乐果、亚胺硫磷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通过乙腈超声提取,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方式(ESI+)及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测定,基质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在优化试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50 mg/L,相关系数r>0.99,定量限为0.001~0.010 mg/kg;在加标水平为0.05、0.50、2.50 mg/kg时,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7.7%~110.0%,相对标准偏差为1.3%~9.9%,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生咖啡豆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