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杧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种类研究

果树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杧果果实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华南6省区的杧果果实真菌潜伏侵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杧果果实普遍存在真菌的潜伏侵染现象,但不同省区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果柄和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极显著高于果实中部和端部的带菌率。共鉴定11种潜伏侵染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utton.)、多米尼加小穴壳(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杧果大茎点霉(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P.Sharm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曲霉(Aspergillus sp.)、弯孢霉(Curvularia sp.)、镰刀菌(Fusarrium spp.)。其中,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可可球二孢菌(B.theobromae)为主要潜伏侵染真菌,杧果大茎点霉(M.mangiferae)为首次报道的杧果潜伏侵染真菌。

关键词: 杧果 潜伏侵染 致病真菌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及入侵能力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近十几年来备受关注的外来植物入侵为背景,综述关于入侵植物在我国分布和入侵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不同起源地的入侵植物在我国分布区域不一样,在控制了起源地的作用后,入侵植物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人为活动较多的省份或地区(大尺度),以及干扰较严重的生境(小尺度)。入侵能力强的多年生植物常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高光合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感作用、以及适应异质生境的能力;起源于美洲的入侵能力强的1年生植物常能产生大量的易传播的种子、可自交亲和、强化感作用等;起源于欧亚大陆的入侵能力强的1年生植物常与作物非常相似,在农田中危害严重。未来需要研究干扰促进入侵的机制、化感作用与野外实际情况相结合研究、化感物质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间接促进入侵的机制研究、1年生和多年生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其物种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对弱入侵性外来植物的预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深入理解外来植物发生入侵和危害的规律,也可为入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分布 入侵能力 干扰 物种特性 化感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配方施肥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肥的配比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施N 4kg/667m2,P2O58kg/667m2,K2O 8kg/667m2(处理6),鲜草产量最高,为3 997.6kg/667m2。通过三元二次肥料效益函数求得热研2号柱花草的最佳施肥量为:N 4.33kg/667m2,P2O53.93kg/667m2,K2O 3.75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3 862.5kg/667m2。热研2号柱花草营养成分中,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在营养期高于初花期,粗纤维、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在营养期低于初花期的规律。

关键词: 热研2号柱花草 3414肥效试验 施肥模型 最佳施肥量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杧果省力化栽培途径探讨

中国南方果树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杧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如果汁、蜜饯等,是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热带水果,素有"热带果王"之美誉,其与柑桔、香蕉、葡萄、苹果并称世界五大水果。1海南杧果生产概况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杧果生产国及世界最大的杧果消费国。杧果种植几乎遍布海南全岛,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40%以上,产量超过36万t,单产8.4t/hm2,已超全国平均水平,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限制对Heynigia riparia CE14-2油脂积累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营养限制对Heynigia riparia CE14-2油脂积累的影响。[方法]以从海南热带水域分离得到一藻株为材料,通过18SrDNA同源聚类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将其培养在HSM、SE和BG11 3种系列(缺氮、磷、硫元素的培养基)12种培养基上,检测生长速率和油脂含量。[结果]试验鉴定该藻株为Heynigia riparia CE14-2;Heynigia riparia CE14-2在HSM培养基中生长优于其他培养基,N、P、S缺乏可促使Heynigia riparia CE14-2油脂积累,其中,硫和氮营养缺陷促进油脂积累作用明显,但营养限制使微藻生长减缓,使细胞组分的蛋白质、糖和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在SE-S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或乙酸钠,Heynigia riparia CE14-2的生物量、油脂和叶绿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增加,但葡萄糖的促进作用不如乙酸钠明显。[结论]为微藻的油脂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Heynigia riparia 营养限制 油脂 生长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实施成效分析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基本科研业务费是调整和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的重要举措,在培育科研项目、培养年轻人才团队、推动创新性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总结分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十一五"实施管理主要做法以及专项实施成效,提出加强专项项目顶层设计、完善专项实施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加强专项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建议。

关键词: 基本科研业务费 实施成效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际棕榈油与我国植物油市场价格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棕榈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较高。本文主要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国际棕榈油价格及国内棕榈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价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研究国际棕榈油与我国植物油现货市场价格的关联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棕榈油价格 国内植物油价格 定价话语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福美双残留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福美双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水(40+60)溶液提取后,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mm,1.7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用甲醇-水(15+85)溶液作流动相,于波长254nm处进行PDA测定。福美双的质量浓度在0.002 5~1.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N)为0.02mg.kg-1。方法用于豇豆、茄子、番茄和青瓜等4种蔬菜中福美双的测定,所得加标回收率在73.3%~96.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6%~6.2%之间。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福美双 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和广东不同地区假臭草化感作用的比较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海南和广东几个不同地区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amp)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假臭草水提液对受试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差异明显;海南地区的假臭草化感作用强于广东地区的假臭草的化感作用;广东不同地区假臭草化感作用由强到弱顺序为鹤山,阳江,徐闻;海南不同地区假臭草化感作用由强到弱顺序为琼中,琼海,儋州,三亚,海口。推测各地区假臭草化感作用差异可能是假臭草生境不同所致。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假臭草 水提液 海南 广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橡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性

山地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长期深沟盖草培肥后的橡胶园土壤为对象,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施肥沟沟壁容重最低,平均为1.29 g/cm3,比施肥沟沟底低0.11 g/cm3,比萌生带低0.20 g/cm3;施肥沟沟壁毛管持水量最高,平均为51.43%;施肥沟沟壁渗透性系数最高,10℃时渗透系数K10平均为1.51;施肥沟沟壁大团聚体(>250μm)平均含量最高。深沟盖草培肥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使施肥沟沟壁土壤物理性状最好。

关键词: 橡胶 土壤物理 空间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