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一株木霉菌(Trichoderma sp.)TY2纤维素酶最佳产酶条件及部分酶学特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高活力纤维素酶产生菌,高效利用纤维素资源。【方法】从朽木和和纸浆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TY2。对其形态和18SrDNA特征序列分析鉴定为木霉菌(Trichodermasp.)。对菌株发酵条件及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TY2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1%滤纸+2%麸皮+0.5%葡萄糖为碳源,0.5%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5.0,温度28℃,200r/min,5d,其CMCase和FPase活力分别达412.5和100.3U/mL。经分离纯化出TY2菌株内切β-葡聚糖苷酶。内切β-葡聚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4.6,在50℃以下,pH3.0~5.0,酶活性稳定,且在80℃仍具有降解CMC-Na的效果。同时研究发现铜离子、锌离子、钾离子和钠离子对内切β-葡聚糖苷酶的酶活有促进作用,而汞离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所筛选的TY2菌株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木霉 发酵条件 内切β-葡聚糖苷酶 酶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食物利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幼虫取食新烟碱杀虫剂噻虫嗪和吡虫啉处理(有效成分18g/100kg种薯拌种)播种90d后马铃薯叶片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情况,在室内采用重量法测定了幼虫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近似消化率以及蛹重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以及蛹重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发育历期显著长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和3~4龄期的体重增加量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蛹重、1~2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相对生长率和生长发育历期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有显著抑制作用,不能很好地满足其生长发育营养物质的需要,幼虫取食其叶片后,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生长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这有利于减少其当季世代数,降低其危害。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噻虫嗪 吡虫啉 拌种 食物利用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新种链霉菌菌丝体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0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一株新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pleomorphus sp.nov.)菌丝体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S.pleomorphus sp.nov.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leocidin B2(1)、teleocidin B3(2)、12-齐墩果烯-3,22,24-三醇(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脱氧核苷(5)、尿嘧啶(6)、3-甲基哌嗪-2,5-二酮(7)、α-D-葡萄吡喃糖乙醇苷(8)、α-L-阿拉伯呋喃糖乙醇苷(9)、邻氨基苯甲酸(10)、4-氨基-4-甲基-戊-2-酮(11)、(Z)-13-二十二烯酸(12)。结论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S.pleo-morphus sp.nov.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链霉菌 菌丝体 化学成分 Streptomyces pleomorphus s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离子注入诱变高糖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糖料 2010

摘要:利用离子注入诱变突变体高糖材料S10与中糖F104构建高糖F2群体,通过800条RAPD,20对SSR引物的筛选及F2群体63个单株田间性状的调查,运用Mapmaker/expversion3.0和QTL2.0软件进行高糖性状QTL分析,获得了包含16个标记位点的7个连锁群,覆盖甜菜染色体总长度的418.9cM,确定了3个与甜菜高糖性状相关的QTL位点。

关键词: 甜菜 高糖 RAPD和SSR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十个主栽杏品种果浆品质及稳定性研究

食品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从新疆主栽杏品种中选择出适宜加工的优良品种,对杏原浆品质及稳定性进行探讨,选用了库车小白杏等10个新疆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栽培品种作为试材,分别在杏浆加工完成当天及室温贮存至第5、10、15、20、25、30、35天取样测定了总糖度、总酸度、Vc含量和褐化度(用波长420nm时OD值表示)等与加工性状相关的指标。参试品种35d内所测数据显示:糖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损失率为12.41%;酸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平均增加了9.35%;Vc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损失率是80.76%,且下降趋势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放缓;OD值呈缓慢上升的趋势,OD值平均增加了6.73%。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参试杏品种分成3类,其中第2类(大果胡安娜、阿哥亚格勒克、脆佳娜丽)平均糖含量最低为8.40%,平均含酸量最高0.912%,Vc平均含量最高0.427mg/100g,OD平均值最小0.319,是最适宜的杏浆加工品种。

关键词: Vc 褐化值 果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新疆引进欧李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施肥对欧李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对野生欧李和山西选育的三个欧李品种的基肥、追肥、微肥的根施和叶面喷施处理以及果实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在肥力水平较高的试验地栽培,定植时不宜施基肥;叶面喷施氯化钙,可以提高野生欧李果实品质;根施氮、磷、钾肥可提高次年坐果率;从野生欧李中筛选出几株优良单株,经过果实品尝和营养成分分析,野生欧李的果实品质比选育的欧李品种好。【结论】欧李的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果实营养价值很高,新疆引进欧李种植对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关键词: 施肥 新疆 欧李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破壳、壳仁分离生产线的研发

新疆农机化 2010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核桃加工技术滞后的现象,通过对核桃破壳及壳仁分离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制出了适合我国核桃品种的核桃加工生产线。文中介绍了核桃生产线的结构组成、工艺路线及特点。

关键词: 核桃加工 破壳 壳仁分离 生产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伊犁河谷甜菜田杂草发生现状及防除对策

中国甜菜糖业 2010

摘要:新疆伊犁河谷甜菜田杂草种类有12科26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优势种有稗草、灰绿藜、水蓼、金狗尾草4种.杂草的防除以精选种子、使用腐熟粪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轮作换茬等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使杂草危害程度降到危害水平以下.

关键词: 甜菜田杂草 发生 农业措施 化学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绿洲农田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有机碳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变化

土壤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开垦年限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变化规律,评价长期垦殖对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相应未开垦地为对照,选取南北疆兰州湾、31团和普惠农场三个典型绿洲不同开垦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1)开垦有利于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开垦初期(0~5a)增加迅速,年均增加0·5gkg-1,10a后增加趋于平缓。(2)垦殖增加了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含量,砂粒有机碳在垦殖10a间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相对稳定的水平;粉砂粒和黏粒有机碳随垦殖年限延长增加。(3)开垦提高了POC/MOC值,表现为开垦初期(0~5a)增加迅速,10a左右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研究说明,新疆绿洲区域未开垦地开垦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和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随垦殖年限延长,粉砂粒和黏粒有机碳成为绿洲农田土壤主要碳库,土壤自身生产力存在下降可能,土壤质量存在潜在退化风险。

关键词: 垦殖年限 有机碳 土壤颗粒粒径 绿洲农田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试验法优选石墨炉测定大米中镉的实验条件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0

摘要:利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镉的灰化温度、灰化时间、原子化温度、原子化时间.确定了最佳灰化温度为450℃、灰化时间为15s、原子化温度为1750℃、原子化时间为4s等仪器的最佳参数.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大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