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新高粱3号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新高粱3号高产高效栽培适应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方法】运用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两因素五水平完全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甜高粱新高粱3号产量及茎秆汁液含糖量的影响。【结果】在北疆伊犁河谷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下,新高粱3号生物产量、茎秆产量、产糖量和籽粒产量在生育后期均存在明显差异;生物产量、茎秆产量和产糖量在密度的作用下,从D1~D5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在肥料的作用下,F1~F5这种趋势不明显;籽粒产量在密度和肥料的影响下变化趋势较为明显;含糖量在密度和肥料的影响下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处理D1F2即种植密度为166 650株/hm2,施肥量为450 kg/hm2(N 225 kg/hm2,P2O5150 kg/hm2,K2O 75 kg/hm2)最为适宜。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扁桃棉花间作对棉花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与22年生扁桃树下间作棉花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扁棉间作降低了树冠附近棉花的品质,棉花的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强度、伸长率、可纺系数和成熟度指数6个指标CK>树冠外侧2 m处>垂直树冠处>树冠内侧第一行,距离树干越近,棉花各指标数值越小;棉花短绒指数和马克隆值2个指标CK<树冠外侧2 m处<垂直树冠处<树冠内侧第一行,距离树干越近,数值越大。【结论】扁桃棉花间作系统中扁桃树冠对棉花品质影响显著,距离树干越近,影响越大,测试的8个指标中扁棉间作对棉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的影响最为显著。


甜瓜抗蔓枯病基因Gsb-1的分子标记及其与抗源PI 420145中抗病基因的关系
《中国瓜菜 》 2009
摘要:瓜类蔓枯病(Didymella bryoniae)是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真菌性病害。利用含抗病基因Gsb-1的甜瓜抗病材料PI140471(Gsb-1)和感病材料白皮脆为亲本构建的F2代群体为材料,获得与抗蔓枯病基因Gsb-1连锁距离为5.2cM的SSR标记CMCT505,该标记可用于甜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 420145是首个获得抗蔓枯病分子标记的甜瓜材料,通过等位性测验初步确定了Gsb-1与PI 420145所含抗病基因为非等位基因,为2个抗病基因的聚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疆农产品安全政府监管与绿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疆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0引言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新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农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根据新疆农业实际,从何处入手、以怎样的发展目标、战略和选择什么产业为突破口,就成为新疆发展绿色农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新疆贝母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egel.),又名天山贝母,采自新疆乌苏,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2材料类别鳞茎。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诱导芽培养基:MS+6-BA0.2mg·L-1(单位下同)+NAA1.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