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添加剂对多花木蓝和宽叶雀稗混贮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对8个添加剂处理的多花木蓝和宽叶雀稗混贮料的感官、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进行评定,筛选出多花木蓝和宽叶雀稗混贮的最佳添加剂处理方式.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等量水(65 mL)为对照(T1),设置 1 g/kg纤维素酶(T2)、0.03 g/kg青贮发酵剂(T3)、30 g/kg葡萄糖(T4)、0.5 g/kg纤维素酶+0.015 g/kg青贮发酵剂(T5)、0.5 g/kg纤维素酶+15 g/kg葡萄糖(T6)、0.015 g/kg青贮发酵剂+15 g/kg葡萄糖(T7)、0.5 g/kg纤维素酶+0.015 g/kg青贮发酵剂+15 g/kg葡萄糖(T8)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多花木蓝与宽叶雀稗混贮料,感官评价均达到Ⅰ级优良等级;混贮料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均明显提高;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结果为T4>T6>T7>T8>T5>T2>T3>T1,添加葡萄糖的青贮效果最好.研究表明,添加30 g/kg葡萄糖或0.5 g/kg纤维素酶+15 g/kg葡萄糖混贮料的综合品质最好,是多花木蓝和宽叶雀稗混贮的最佳处理方式.


县级科技局"撤并"背景下的基层科技管理创新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基础支撑,县级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基层抓手.长期以来,中国科技管理体系呈现出"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县级科技局在历次机构改革中不断被"撤并".本文针对县级科技局"撤并"这一现象,在总结回顾县级科技管理体制发展的基础上,梳理2018年机构改革后县级科技局的设置情况,探究县级科技局"撤并"的主要原因,分析县级科技局"撤并"后的运行模式及带来的影响,并对县级科技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贵长"猕猴桃致病菌的鉴定与天然抑菌剂筛选
《现代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对"贵长"猕猴桃在贮藏过程中几种致病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研究了肉桂、丁香、薄荷、花椒等天然精油的抑菌效果.通过致病菌的鉴定,确定了致病菌的种类;通过抑菌试验,研究了不同精油的抑菌效果.鉴定结果表明:"贵长"猕猴桃中分离出四种不同的致病真菌,分别为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可可毛色二胞(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四种真菌对"贵长"猕猴桃均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抑菌试验表明:肉桂、丁香、薄荷3种精油在0.25%的体积分数下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四种致病菌抑制率达到78.00%以上,而复合精油具有更低的抑菌浓度和更广的抑菌范围.由体积分数0.12%的肉桂和薄荷配制的复合精油在对4种致病菌抑菌率分别达到了100.00%、99.43%、98.35%、95.01%,其中薄荷精油能够显著增强复合精油的抑菌效果.通过天然精油的复配能有效抑制"贵长"猕猴桃贮藏过程中几种常见致病菌的生长,实现对有害微生物的防控.


贵州省猕猴桃产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贵州省猕猴桃主产区的产量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贵州省猕猴桃增产提质增效的种植和管理提供参考。采取典型抽样调查方法,对贵州省猕猴桃主产区的191个种植户进行了调研,调查猕猴桃产量特征,分析种植规模、土壤条件、苗木特征和施肥管理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贵州省猕猴桃园平均单产为8.9 t/hm~2,低产猕猴桃园的面积占比达64.24%,其中贵阳市、六盘水市和其他产区猕猴桃园平均单产分别为8.5、4.7、14.0 t/hm~2。不同土壤类型猕猴桃单产差异显著,水稻土区猕猴桃平均单产仅3.2 t/hm~2,较黄壤区和其他土壤类型分别低70.6%和64.4%。定植年限和栽植密度对猕猴桃产量有显著影响,猕猴桃园定植年限大于20年平均单产最高,为17.5t/hm~2;栽植密度在901~1 100、1 101~1 300株/hm~2时平均单产最高,均为10.7 t/hm~2。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类型、品种和定植年限是影响贵州省猕猴桃产量的主要因素。分类回归树模型定量了各因子对猕猴桃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其中定植年限和土壤类型重要性最高,分别为100.0%和40.2%。整体来看,贵州省猕猴桃园产量整体偏低,影响猕猴桃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定植年限和土壤类型,定植年限小于5年和水稻土区的猕猴桃园产量较低。


苦荞芽苗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苦荞芽苗黄酮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以卡拉胶+变性淀粉、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变性淀粉、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变性淀粉+明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三种苦荞芽苗黄酮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水分含量、休止角、吸湿性和抗氧化特性等理化指标及微观形态、粒径等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卡拉胶+变性淀粉制备的微胶囊水分含量(6.58%)较低,堆积密度较大,休止角较小(13.20°),流动性较好,吸湿性变化慢,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抗氧化能力更强,表面形态饱满,呈球形,粒径均一度较高。GA+变性淀粉、MD+变性淀粉+明胶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较高依次为82.21%、82.72%,相较于卡拉胶+变性淀粉,这两种微胶囊抗氧化能力较低,吸湿稳定性较差,颗粒表面有较大孔洞且粒径均一度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种微胶囊都含有黄酮的特征吸收峰。三种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释放性能优于在模拟胃液中,这有利于芯材在肠道中释放并发挥抗氧化作用。综合分析可知,卡拉胶+变性淀粉是制备苦荞芽苗提取物微胶囊较为理想的壁材。该研究有助于促进苦荞芽苗提取物的微胶囊化及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


活化磷矿粉对土壤镉形态转化和辣椒镉吸收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活化磷矿粉对镉(Cd)安全利用类石灰土 Cd形态转化与辣椒吸收Cd的影响,为磷矿粉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Cd安全利用类石灰土与青红元帅朝天椒为试材,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不施磷矿粉(对照,CK)、0.5%磷矿粉(PR-0.5%)、0.5%草酸活化磷矿粉(CPR-0.5%)、0.5%柠檬酸活化磷矿粉(NPR-0.5%)对土壤Cd形态、辣椒生物量及果实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磷矿粉、活化磷矿粉处理显著增加辣椒果实干质量,增幅为13.99%~41.79%,其中NPR-0.5%处理增幅最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效Cd含量显著降低,与培养0d相比,培养90d后,CK、PR-0.5%、CPR-0.5%、NPR-0.5%处理土壤有效Cd 降幅分别为 26.67%、26.67%、31.11%、35.56%.施用磷矿粉、活化磷矿粉处理可促进土壤活性态Cd向惰性态转化,其中NPR-0.5%处理土壤活性态Cd含量最低,与CK相比,其活性态Cd占比降低了 16.45个百分点.与CK相比,施用磷矿粉、活化磷矿粉处理可降低辣椒果实Cd含量,降幅为14.04%~31.58%,其中NPR-0.5%处理降幅最大.综上,NPR-0.5%处理可促进土壤活性态Cd向惰性态转化,抑制辣椒Cd吸收效果最佳.


玉竹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中药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贵州玉竹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其分类地位。方法:对玉竹炭疽病进行田间调查,并采集玉竹炭疽病病叶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科赫氏法则对其进行致病性验证,通过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该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病斑水渍状,随着病情发展叶脉退绿变黄,叶片逐渐黄化,后期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点。采集炭疽病病叶样品6份,分离获得25个菌株,致病性试验表明,2个代表菌株(YZ-1,YZ-2)对玉竹均有致病性。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代表菌株与炭疽菌属白蜡树复合种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 species complex中的山麦冬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其形态学特征,确定引起贵州玉竹炭疽病的病原为山麦冬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玉竹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为玉竹炭疽病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贵州澳洲坚果果实发育动态及模型建立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澳洲坚果品种在贵州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其生长发育重要节点,本研究以 4 个澳洲坚果品种(O.C、HAES 788、HAES 344 和 H2)为材料,在果实发育期,对果实重量、果径、果形指数、相对生长速率等性状进行测定及分析,采用 Logistic模型对果实纵、横径和果实重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果实、壳果的重量和果径大小总体逐渐增大,呈"S"型动态曲线变化;花后 15~60 d是果实重量和果径增长最为迅速的阶段;壳果重量快速生长出现在花后 60d前;果仁重量快速增长在花后 90d前;果实的果形指数呈近似"L"型动态曲线变化;花后 75d是澳洲坚果果实发育的关键分界点,此时果实重量和果径大小接近成熟期的水平,后期增加量降低;4 个澳洲坚果品种果实重量和果径的 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系数大于 0.805,与实测值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出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根据 Logistic模型及果实的实际生长,可将整个生长期分为果实膨大期和油分积累期 2 个阶段.


基于"LabelmeP1.0"提取的高粱维管束参数与农艺性状关联研究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茎秆维管束对作物机械支撑和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高通量导出作物茎秆切片的维管束参数,本研究开发了基于Labelme标注图片和Python编程语言的方法“LabelmeP1.0”。利用该方法导出了92份高粱种质资源的茎秆维管束和区域相关的26个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中归纳了各区域面积以及和维管束数量、大小、位置、比例和密度相关的15个参数作为核心指标。研究还发现,高粱维管束性状和农艺学性状关系密切,维管束数目、密度与穗重、粒重和一级枝梗数正相关。进一步可将资源材料分为3类,分别为矮粗薄皮、种子少和维管束大而多的类Ⅰ,高个细茎、种子少和维管束少而稀的类Ⅱ,以及矮粗厚皮、种子多和维管束数多的类Ⅲ。本研究可为禾本科作物的茎秆解剖学结构参数研究提供技术和新思路。


叶面施氮对芹菜叶绿素含量及代谢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芹菜(Apium graveolens)是我国重要的绿叶类蔬菜,营养丰富,品种多样。芹菜食用部位的叶绿素含量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氮肥对芹菜叶绿素含量及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以‘紫衣仙子’‘赛雪’‘四季西芹’‘黄太极’‘宁芹1号’五个品种的芹菜为材料,开展不同浓度氮肥叶面喷施处理试验。通过比较分析各组芹菜植株表型差异,测定芹菜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现:5、20和50 g·L~(-1)的氮肥处理分别促进了芹菜叶片中叶绿素a、总叶绿素及叶绿素b的积累,且20 g·L~(-1)氮肥处理提升了各试验芹菜品种中叶绿素含量。氮肥喷施对各品种芹菜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赛雪’在20 g·L~(-1)氮肥喷施后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5 g·L~(-1)氮肥可促进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20 g·L~(-1)氮肥喷施主要提高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Agglt X、Ag HEML、Ag HEM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芹菜叶绿素含量;50 g·L~(-1)氮肥对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Ag HCAR、Ag PAO表达下调作用更明显,且能促进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比值提升。研究对促进芹菜叶绿素含量的最适氮肥处理浓度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