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硼素胁迫对甜菜叶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研究硼素水平对甜菜叶片硼素状况和叶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阐明硼素对甜菜叶片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甜菜生产实践硼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甜菜单粒种‘HI0099’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十分缺乏(T1,0.05 mg/L)、缺乏(T2,0.5 mg/L)、正常(T3,2.0 mg/L)及过量毒害(T4,30.0 mg/L)4个硼营养浓度,对甜菜叶片硼含量及其光合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甜菜叶片硼含量及光合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菜叶片的硼含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硼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下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在硼素缺乏时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毒害时则呈现升高趋势。硼素胁迫均增加了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硼毒害处理降低了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综合分析表明,硼素胁迫改变了叶片硼素水平和叶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叶片的光合性能。因此,在甜菜生产中合理施用硼肥来改善叶片结构及光合性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AS-ELISA与RT-PCR法检测马铃薯S病毒的比较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在马铃薯种薯生产中,马铃薯S病毒是田间发病率较高的病毒之一,同时也是最不易脱掉的病毒。为了更准确地筛查马铃薯病毒病,减少病毒病在田间的侵染,保证种薯质量,提高种薯产量,用DAS-ELISA和RT-PCR两种方法对马铃薯S病毒筛查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间有较高的吻合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DAS-ELISA相对RT-PCR而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灵敏度略低。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样本,不同的试验方法会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病毒检测工作中,应根据检测的实际要求,谨慎合理选取正确的方法,灵活利用RT-PCR进行补充检测,以保证检测及科研工作结果更加可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育秧棚套种葡萄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20世纪8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即开始利用冷棚进行水稻育秧,并于本世纪初大面积推广,为水稻生产早育苗、育壮苗、早插秧创造了条件,水稻产量与品质由此大幅度提高。据中商情报网2015年9月18日报道,2015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 400万公顷以上,其中高产作物水稻面积稳定在400万公顷以上。据专家估算,我省除智能化水稻育苗设施外,水稻育秧冷棚面积已达到6 000公顷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经贸实践 》 2016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了会计基础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国特别出台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因素影响着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本文笔者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 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整改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紫花苜蓿与草地羊茅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变化及抗寒性
《草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性,本研究以紫花苜蓿公农1号、Wega7F、WL319HQ及草地羊茅(Festuca pratensis)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苜蓿单播区与苜蓿-草地羊茅混播区,于2013年10月15日、10月30日、11月15日、2014年3月30日、4月15日、4月30日对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4项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对苜蓿越冬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苜蓿单、混播越冬率表现不一。苜蓿与禾草混播效果好于单播,混播越冬率超过90%,公农1号单混播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单、混播处理及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单播区与混播区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气温下降而增高,翌年春季随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在11中旬达到最大值,单混播处理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0月末达到最大值,除WL319HQ单、混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它两个品种单、混播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WL319HQ单、混播处理在10月末游离脯氨酸含量升到最高,其余各处理均是在11月中旬升到最高值,且同一观测期内,单、混播处理显著差异(P<0.05);POD活性则是随着温度变化在整个越冬期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处理均在11月中旬升至最高。通过越冬率调查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苜蓿与草地羊茅混播处理的越冬率略高于苜蓿单播的,供试材料抗寒性大小顺序为公农1号+草地羊茅>公农1号>Wega7F+草地羊茅>Wega7F>WL319HQ+草地羊茅>WL319HQ。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草地羊茅 混播 抗寒性 越冬率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为什么刚摘下的新鲜黑木耳不能吃
《农村百事通 》 2016
摘要:对大多数食物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就越高;颜色越诱人,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会变差,质感降低,营养素流失。然而,这一般规律却不适用于所有新鲜食物,黑木耳便是其中之一。刚摘下的新鲜黑木耳不建议食用,因为新鲜黑木耳里鞣酸的含量较高,吃的时候口感发涩。鞣酸又名鞣质、单宁,它具有收敛作用,能使皮肤变硬,从而保护黏膜、制止过分分泌及止血;能减少局部疼痛,减少受伤处的血浆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农球盖菇1号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要点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大球盖菇,又称酒红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1])。该菇种1922年由美国首先发现并报道,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才由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栽培研究并示范推广~([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2009年从我国南方引进,经多年研究和生产推广,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个抗瘟基因与哈尔滨市稻瘟病菌互作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24个抗瘟基因与哈尔滨市稻瘟病菌的互作情况,应用田间自然感病结合室内接种的方式完成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2012年有Pi-12(t)、Pi-7(t)、Pi-9(t)、Pi-z5、Pi-20、Pi-ta2和Pi-sh 7个基因对稻瘟病表现免疫,2014年又新增Pi-km和Pi-5(t)2个基因表现免疫;(2)Pi-i和Pi-k是植株发病率和叶片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的基因,Pi-t和Pi-z是植株发病率和叶片发病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基因;(3)2012年病情指数最高的3个基因为Pi-z、Pi-kh和Pi-k,其病情指数分别为14.04、13.50和12.40,2014年病情指数最高的3个基因为Pi-k、Pi-a和Pi-i,其病情指数分别为65.39、33.64、29.38,叶片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相关度最高;(4)从室内接种结果看,24个抗瘟基因都存在被稻瘟病菌侵染的风险,其致病性相似系数介于0.20~0.75之间。综合分析,24个抗瘟基因对稻瘟病的抗性在年际间存在波动,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呈集中化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