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乔砧富士苹果树冠枝梢数量和分布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乔砧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研究了透光和郁闭树冠内长、中、短枝(梢)的数量、比例与产量和品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枝(梢)数量、类型与比例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和郁闭树冠枝(梢)总量分别为104×104和124×104条·hm-2,在树冠内膛、中部和外围的比例分别为41.87%、42.83%、15.30%和10.00%、36.92%、53.08%;透光树冠的折合产量为63.30t·hm-2,显著高于郁闭树冠的47.96t·hm-2,并集中分布在树冠1.0~2.5m的层次高度,透光树冠每层的果实产量均大于郁闭树冠;透光树冠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分别比郁闭型树冠高11.84%、18.01%和68.22%。典型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果实品质因素的主要枝(梢)类型和重要程度,长枝(梢)数量与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呈显著正相关,短枝(梢)数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线性规划得到了乔砧富士苹果优质的总枝(梢)量为96.57×104~103.68×104条·hm-2,长、中、短枝(梢)比例分别为9.41%~10.62%、14.12%~15.00%、74.57%~76.4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9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1998-2009年在河北、河南及山东分离的3株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分别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免疫后21d,采血测定HI抗体,然后用从上述3个地区及北京分离的共5株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进行攻击,观察不同时期及地点分离的H9亚型流行毒株的交叉免疫攻毒保护效果。结果显示,用不同时期及地点的3个分离毒株所制备出的灭活疫苗免疫鸡后,各免疫组试验鸡H9亚型禽流感的HI抗体效价均明显上升,不同毒株灭活疫苗所诱导产生的HI抗体效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用同源毒株作为抗原测定免疫组鸡的血清样品,可获得较高的HI抗体效价。攻毒试验结果证明,对不同时期及地点分离的禽流感H9亚型流行毒株间产生了较好的交叉保护力。用1998年分离的WD98株制备出的灭活疫苗对目前的流行毒株仍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枥乙女和维塔娜草莓品种的香味成分分析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日本草莓品种枥乙女和美国草莓品种维塔娜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2个品种草莓果实挥发物中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枥乙女主要由香味醇(橙花叔醇、沉香醇)及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等决定;维塔娜主要香味物质有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5-庚基二氢-2(3H)-呋喃(、Z)-7,11-二甲基-3-甲叉-1,6,10-十二烷三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羽肉鸡疾病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中国家禽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经过三十年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三大肉鸡生产国之一。然而养殖管理水平较低、疾病防控能力不足,使白羽肉鸡的疾病问题非常严重。据估计,因疾病造成的损失占肉鸡总产值的20%[1]。由此产生的生产成本加大、出口受限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严重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网络农业科学数据的分类与查找方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农业科学数据在科学研究和农业领域的重要性,介绍农业科学数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拥有农业科学数据的机构分类。并介绍查找和获取国外网络农业科学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搜索引擎法、链接法、文献分类法、使用导航网站、使用政府网站、倒拨皮法等,对每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土1/4根域施用有机肥对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 a生有机玻璃箱栽植的分根苹果幼树为材料,研究1/4根域施用不同水平有机肥对苹果幼树新梢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中旬以后,10%和30%有机肥处理的新梢二次生长旺盛;20%有机肥处理春梢段节数、占总新梢节数比例、叶面积、比叶重和春梢生长量均显著大于10%和30%处理,10%有机肥处理秋梢长度、节数、叶面积和比叶重均显著大于20%处理,秋梢补偿生长旺盛;不同比例有机肥处理调控梢类组成,10%和30%处理的长梢比例分别占总新梢22.2%和25.0%,而20%处理的仅占11.8%;除6月份外,20%有机肥处理根系总长度在果树整个生长季节内均显著大于10%和30%处理。砂性土壤局部施用适量有机肥可以调控新梢生长和根系的发育,为果园土壤局部改良、集中营养供应等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
《农药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评价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和环境安全性,2007年和2008年在北京和山东济南郊区进行了氯噻啉在水稻上的残留试验。两年两地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氯噻啉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氯噻啉在北京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5、7.87、7.83d,氯噻啉在山东济南的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7、9.24、7.58d;最终残留结果显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收获的稻谷中氯噻啉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0.5mg/kg,收获的稻谷食用是安全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