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Tuxpeno-Reid和Suwan-Lancaster合成群体相互轮回选择效果及杂种优势研究
《玉米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属Reid自交系和属Tuxpeno自交系形成墨瑞C0以及用属Suwan自交系、Mo17和78599形成苏兰C0。两个群体在4次遗传平衡后按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后分别形成改良一轮的墨瑞C1和苏兰C1。经多点产量比较,墨瑞C1×苏兰C1比墨瑞C0×苏兰C0的产量提高7.84%,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两个群体本身的产量变化不显著。群体间的平均杂种优势也从改良前的9.86%提高到改良后的16.29%。根据SSR标记计算,相互轮回选择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略有提高。


独蒜兰种子的自然萌发特性(Ⅱ)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独蒜兰种子的萌发特性,保护和利用独蒜兰资源,设计3个播种地点(开垦地、栽培地、原生地)和4个播种时间(8月、9月、10月、11月)的试验以探究独蒜兰种子自然萌发与播种地点、播种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原生地播种种子顺利萌发至第4阶段原球茎,同时具有最高萌发率、萌发生长指数,最低死亡率,其中,萌发生长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11月播种种子萌发率、萌发生长指数相对比8月、9月、10月高,其中,萌发生长指数显著高于8月、9月播种。因此,选择原生地在11月播种利于独蒜兰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冷诱导转录因子CBF3转化茄子的初步研究
《中国蔬菜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成功构建了含冷诱导转录因子CBF3(CRT binding factor)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三月茄,采用PCR检测DNA和卡那霉素涂抹叶片法进行田间抗性鉴定,证实获得含抗寒基因CBF3的茄子转基因植株2株,建立了抗寒的茄子再生与转化技术体系.
关键词: 茄子 冷诱导转录因子CBF3 遗传转化


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降雨侵蚀力是区域土壤侵蚀状况定量化的首要因子,反映了区域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贵州省地处喀斯特强烈发育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利用罗甸小区降雨过程资料及相应的土壤流失量资料,得出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指标的最佳组合为EI30;采用回归分析得出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为:R=2.0354P1.2159+45.5649。利用264个站点1956—2000年的月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资料得出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并采用Kriging方法进行插值,得到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贵州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按照月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状况,将贵州省全年划分为干季和湿季两个阶段,其中湿季降雨侵蚀力约占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的57%。总体而言,近年来贵州省的降雨侵蚀力变化不明显,但仍不能排除个别区域有增高的趋势。


甘蓝型油菜裂角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裂角性是非常重要的油菜性状,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11个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品系及由其配制的30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下的抗裂角指数及其他7个角果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遗传变异显著,遗传上受少数主效基因控制,效应以加性为主,显性效应和环境效应影响较小。大部分杂交组合的抗裂角指数杂种优势不显著。抗裂角指数与角果长、果皮重、千粒重和种子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角密度和角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裂角性相关性状中,角果长、千粒重、结角密度和种子直径变异主要由加性方差解释;果皮重和每角粒数主要由显性方差解释。亲本评价分析指出,作为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保持系的ZS11B和恢复系的R11其抗裂角性的一般配合力高,是培育抗裂角杂交油菜品种的首选直接亲本。
甘蓝型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遗传贡献率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的影响,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及由其配制的30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采集于湖北新洲和汉川两个试验基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皮重对抗裂角指数(Silique shatter resistance index,SRI)的表型方差贡献率和加性遗传方差贡献率均最高,分别达28.2%和56.8%;角果长次之,分别为17.5%和33.4%;各性状对SRI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均较小;结角密度对SRI的显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最高,为44.7%。对SRI加性效应贡献率最高的角果性状因亲本的不同而异,说明现有抗裂角性好的亲本角果抗裂性的遗传基础可能不同。可以利用抗裂角性加性效应大且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通过杂交聚合对SRI遗传贡献率大的性状,进一步提高现有杂交油菜亲本的抗裂角性。
小菜蛾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分析(英文)
《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杀虫剂抗性是害虫防治中的一个主要挑战。为有效治理抗性,我们必须了解杀虫剂诱导的害虫生理生化变化。目前害虫抗药性的一些机理已经清楚,但更多的相关机制还有待探究。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间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SDS-PAGE胶上有大约300个蛋白差异点,其中23个蛋白点具2.5倍以上的表达差异,通过MALDI-TOF-MS,我们成功鉴定出8个蛋白,其中包括化感蛋白CSP2、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eroxiredoxin样蛋白。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CR,qPCR)分析了其中5个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RNA表达水平不能真实反映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验证了双向电泳中SOD1的表达差异。本研究有力地证明溴氰菊酯诱导小菜蛾成虫蛋白质组表达变化,这为进一步筛选抗性靶标提供很大的帮助。


贵州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温度影响域研究
《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移动窗口法研究了人工草地-农田界面表层土壤(0~20 cm)温度影响域。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温度在空间上是变化的,人工草地和农田系统之间存在着复合功能区(即界面影响域);土壤温度在界面影响域变化剧烈,而在农田和草地区域基本上呈线性形状分布,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平均温度比草地高1.08℃。研究区土壤温度界面影响域为农田8 m,草地22 m,总宽度30 m,属渐变型界面。该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生态交错区的科学管理和生态系统间物质运移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同产地独蒜兰资源栽培比较研究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4个来源地的独蒜兰资源为试材,在贵阳和雷山基地进行仿野生栽培并调查记载其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在原生地人工栽培当地野生独蒜兰产量最好,海拔、温度等气候条件影响独蒜兰出苗、开花、产量等性状,土壤肥力的高低并不能对独蒜兰产量的显著性提高起决定作用。野生独蒜兰原生地的生态环境应是科研人员调查分析的重要目标,引种地和原生地最好具有相似的气候条件。


小菜蛾泛素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RT-PCR技术,从小菜蛾幼虫总RNA反转录产物中扩增出泛素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将一段体外合成的与小菜蛾泛素延伸蛋白基因UBA52同源的dsRNA注入四龄幼虫体内,以抑制小菜蛾UBA52基因的表达.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72 h后沉默组小菜蛾幼虫体内UBA52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本实验成功沉默小菜蛾泛素基因,此RNAi干扰体系的建立为利用此技术分析小菜蛾及其他昆虫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