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黄淮海区域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黄淮海地区有代表性的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PSS对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多重比较表明,8个玉米品种的13个性状在不同品种间达到显著性水平,行粒数除外。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生理成熟天数、出苗至授粉天数、穗粗、百粒质量、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性正相关,与籽粒脱水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苞叶含水量、穗粗、穗行数、百粒质量、籽粒脱水速率这5个农艺性状可以解释95%的因变量变异。通径分析表明,苞叶含水量、穗粗对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直接与间接作用均为正值,穗行数对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直接与间接作用基本抵消,百粒质量的间接正效用大于直接负效用,籽粒脱水速率的直接与间接作用均为负值。因此,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为获得籽粒含水量低的品种应重点选育田间脱水速率快、苞叶含水量低、穗粗较细及百粒质量稍低的材料。

关键词: 玉米 收获期籽粒含水量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4份来源于美国和我国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182个杂交组合,连续3 a分析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4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性状与配合力的关系,为玉米籽粒优质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份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82个杂交组合的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在3 a间总体上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籽粒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淀粉含量遗传力最高,为71.82%,其次为赖氨酸含量(69.74%),脂肪含量最低(42.83%)。4个品质性状GCA在不同自交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GCA效应值较大,赖氨酸含量GCA效应值较小。LH202、郑A88、PHR55和郑H71为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的品质性状SCA效应值较大,品质较优。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与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组合4个品质性状分别与父母本GCA效应值之和、SCA效应值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品质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味肽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调味品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咸味肽在食品调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需低钠食品的特殊人群,存在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因此,对咸味肽的制备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分别从咸味肽研究必要性及结构特点、咸味肽分类、咸味肽受体与机制、咸味肽构效关系、咸味肽制备技术、分离纯化鉴定技术、咸味肽应用以及咸味肽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促进咸味肽的深入机理研究及产品开发奠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咸味肽 受体机制 构效关系 制备技术 分离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猕猴桃果酒生香酵母的诱变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一株发酵性能优良的野生型酵母X-5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筛选出一株较野生型性能更加优良的猕猴桃果酒专用酵母Y-5.以猕猴桃为原料,诱变后菌株Y-5为研究对象,以菌株Y-5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为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条件.诱变后菌株Y-5,产香力强,性能优于野生型,发酵力、酒精度和VC含量分别比野生型高50.98%、11.15%和17.68%.经过优化后的猕猴桃果酒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8%,发酵温度20℃,发酵初始pH值为3.5.在该发酵条件下所得猕猴桃果酒澄清透明,酒香浓郁,风味典型,口感好.

关键词: 猕猴桃 酿酒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提高玉米群体抗性、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拔节期(8叶期)喷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宝钗”和“灵芝素”),分析不同调节剂喷施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宝钗”可优化株型、提高抗倒伏性能,“灵芝素”能够增加品种果穗结实性及出籽率、提高产量。单就玉米品种来讲,‘郑单7137’和‘郑单7153’产量表现优异,尤以‘郑单7137’籽粒含水量最低,具有更好的籽粒机械化收获潜力。本研究提出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套实施,可优化群体株型、提高综合抗性,更能充分发挥优异品种的增产潜力,最终实现高产稳产。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玉米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公英茶工艺中添加小苏打对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改善蒲公英茶品质,优化蒲公英茶加工工艺,对比了小苏打在蒲公英茶炒制过程中不同添加环节及添加量所制成的茶叶,分析了其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并利用电子鼻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挥发性成分析.结果表明,在揉捻和摊晾时加入4g/kg的小苏打所制的蒲公英茶品质最佳;利用电子鼻技术发现,揉捻和摊晾时加入4g/kg的小苏打所制的蒲公英茶较好地保留了原有的蒲公英风味物质;通过对电子鼻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PCA能有效区分不同加工工艺的蒲公英茶.

关键词: 蒲公英茶 小苏打护色 工艺优化 电子鼻快速检测 色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可溶性纤维对幼龄肉鸡生长性能以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可溶性纤维对幼龄肉鸡生长性能以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 kg/t的不可溶性纤维,并适当调整其他原料用量使其营养水平与对照组基础饲粮保持一致;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额外添加8 kg/t的不可溶性纤维.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鸡1~14日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料重比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鸡14日龄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肉鸡肝脏相对重量显著降低(P<0.05),但与试验Ⅰ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肉鸡肝脏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载脂蛋白A(ApoA)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中载脂蛋白B(ApoB)、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肉鸡肝脏中脂蛋白酯酶(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知,幼龄肉鸡饲粮中添加不可溶性纤维对其生长性能有负面作用,但能通过调控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减少幼龄肉鸡肝脏和机体脂肪的沉积.

关键词: 不可溶性纤维 幼龄肉鸡 生长性能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蕾期叶面喷素对紫云英籽粒数和籽粒重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清水为对照,通过花期和成熟期对紫云英主茎不同花序位的花序结实性状测定,研究紫云英现蕾期叶面分别喷施多效唑(PP333)、6-苄氨基腺嘌呤(6-BA)、芸苔素内酯(BR)、海藻酸钠寡糖(AOS)、复合营养制剂(NCD)对紫云英籽粒数和籽粒重的调控效应,以期为提高紫云英种子产量和应用调控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喷素处理均能提高紫云英不同花序位结荚率和荚果结实率,增加紫云英不同花序位的籽粒数和籽粒重.各喷素处理对紫云英各花序位籽粒数的促进效果以NCD处理最佳,其中,基、中、顶部花序位籽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7.79%、29.35%、71.25%;对不同花序位籽粒重的促进效果也以NCD处理最佳,其中,基、中、顶部花序位籽粒重较对照分别提高27.18%、28.65%、71.05%.分析产量构成发现,现蕾期喷施NCD、PP333、BR、6-BA、AOS处理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分别提高29.73%、22.02%、19.02%、10.52%、10.01%,以NCD处理产量最高,达601.37 kg·hm-2.其中,PP333、6-BA处理增粒效果显著,而对籽粒增重效果不明显;BR、AOS处理籽粒增重效果显著,而对增粒效果不明显;NCD处理增粒增重效果均显著.综上,在现蕾期叶面喷素可显著促进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增加,以NCD作用效果最优,PP333、BR、6-BA、AOS依次次之.

关键词: 紫云英 叶面喷素 籽粒数 籽粒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白芝麻品种郑太芝1号为材料,设置纯氮0、60、100和140kg/hm~2 4个施氮水平以及11.25、18.75和26.25万株/hm~2 3个种植密度水平,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氮肥收获指数、单株蒴数及千粒重逐渐降低,而植株秸秆氮和总氮量逐渐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以18.75万株/hm~2处理最高。100kg/hm~2施氮量处理产量最高,2年中分别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9.70%和16.91%。同一密度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密度处理以18.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2年较11.2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15.30%和16.69%。不同处理组合中施氮量100kg/hm~2、密度18.7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且氮肥吸收利用率为50%以上,氮肥农学利用率为4.27kg/kg以上,是白芝麻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关键词: 芝麻 施氮量 种植密度 光合速率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吡唑-3-甲酸酯类化合物HNNK--1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新型吡唑-3-甲酸酯类化合物HNNK-1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毒力;并通过拌种处理在温室和田间测定了其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同时观察了 HNNK-1拌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HNNK-1对小麦全蚀病菌的EC50为0.28 mg/L,低于硅噻菌胺的EC50(0.58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50 g/L HNNK-1 SC拌种(药种质量比1∶3 000)后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60.10%;对小麦株高、根长等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用50 g/L HNNK-1 SC拌种(药种质量比1∶3 000)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73.13%(开封)和71.15%(周口).HNNK-1可以有效控制田间小麦全蚀病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 吡唑-3-甲酸酯类化合物 HNNK-1 小麦全蚀病菌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