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纯化工艺对金针菇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纯化工艺对金针菇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从金针菇中分离纯化得到粗多糖CFVP、脱蛋白多糖DCFVP和单一多糖组分FVP2。将人皮肤癌细胞A375、人肝癌细胞HepG-2、人喉癌细胞HEp-2、小鼠黑色素细胞瘤细胞B16 4种肿瘤细胞在多糖样品质量浓度15.6~500μg/mL的培养基中培养72 h。采用MTT法,于波长570 nm处测定各样品OD值,计算各样品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最小抑制浓度IC50。结果:3种多糖对4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且在本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呈现剂量效应。当CFVP,DCFVP和FVP2质量浓度均为500μg/mL时,FVP对B16抑制率为69.2%,CFVP对A375、HepG-2和HEp-2的抑制率依次为64.6%,55.3%和29.3%,均为对4种肿瘤细胞的最高抑制率。CFVP对A375、HepG-2和B16的IC50分别为177.8,396.6,335.7μg/mL,为药敏性最强的多糖。结论:CFVP、DCFVP和FVP2 3种纯度的金针菇多糖在体外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肿瘤增殖活性,且未经纯化处理的金针菇粗多糖抗肿瘤活性最佳,提示分离纯化工艺具有降低多糖抑制肿瘤增殖活性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入侵者(上)
《园林 》 2013
摘要:入侵生物主要包含入侵植物、入侵动物与入侵微生物三大类,其中种类最多的便是入侵植物.而依据入侵植物不同的入侵渠道,可将其分为有意引种、无意引种以及自然入侵等几类,其中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相关的便属有意引种.有意引种是指有意实行的植物引种,通常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人们计划通过利用植物的各类特点.将其从原产地引入本地栽培,从而令本地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得到更好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部分被引种植物在新环境中常缺乏天敌,且一些被引种区域的环境也十分优越,从而令部分被引种植物很快成为了当地的优势种群,并逐渐成为入侵植物,直接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入侵者 入侵植物 植物引种 引种植物 生物多样性 入侵生物 人类活动 优势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广东甘蔗产业分布及产业化经营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广东甘蔗产业科技发展现状、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并对甘蔗产业科技发展存在的生产机械化、病虫害综合防控、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及信息化等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广东甘蔗产业实现科技化发展所应采取的对策,以期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州橘红茎尖微芽嫁接技术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以柚、柠檬、红江橙等作砧木,化州橘红作接穗。研究了激素处理砧木、接穗灭菌和培养基配方、砧木苗龄等因素对化州橘红茎尖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柚作砧木时,任何激素处理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以0.1 mg/L的GA3处理10 min的成活率最高,为31%。不同砧木其成活率不同,成活率最高的为柚,达19.0%,最低的为宽皮橘,为5.0%。灭菌方法对成活率和污染率也有影响,污染率最低的是0.1%升汞灭菌10 min,为5.7%,成活率最高的是0.15%升汞灭菌8 min,为25.0%。培养基配方对嫁接苗的成活率也有影响,MS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添加6-BA、Ad和NAA都会降低成活率。16 d苗龄的砧木最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成活率可达36.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癌等生理活性,但该类化合物存在脂溶性或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率低、稳定性不好等缺点。利用生物转化方法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可改善其溶解性,增强其生理活性及稳定性。对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中的水解、酯化、糖基化等几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反应进行了综述,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省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泰国建立中泰优质蚕桑品种与高效种养技术合作示范基地
《广东蚕业 》 2013
摘要:根据"国家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广东—东盟抗性及优质蚕桑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编号KY-2012-10-05)"和"广东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中泰抗性桑蚕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编号2011B050700002)"以及"中泰联委长期交流项目‘中泰抗性优质蚕桑品种选育与示范’的实施计划,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加工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种植业和养殖业产量均实现平稳增产,农产品整体供需偏紧情况有所改善,稻米价格波动趋缓,生猪价格将持续回落,农产品出口贸易进一步增长,农业科技基础进一步加强,为"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