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草栽培对油桃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福建尤溪玉池生草果园定位观测点为平台,利用室内培养和田间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草栽培对油桃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和清耕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规律,且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C/N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土壤含水量、胡敏酸、富里酸、HA/FA值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生草栽培处理土壤平均矿化速率为22.890mg/(kg·d),分别比顺坡清耕和梯台清耕处理提高62.13%和33.83%,生草栽培处理的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和初始潜在矿化速率(C0k)均显著高于顺坡清耕和梯台清耕处理,说明生草栽培可以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和加速了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有利于土壤碳氮转化和提高土壤肥力。生草栽培处理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比例比清耕处理并没有显著增加,说明生草栽培亦有利于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积累。


莲雾遮光期叶片SPAD值和C、N、P、K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对大田莲雾成年树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叶片SPAD值及C、N、P、K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受叶龄和遮光互作影响,自然条件下,叶龄40 d左右SPAD值最大,达到63.0±2.49。短时间遮光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不大,遮光40 d叶片SPAD值降到最低;长时间遮光会造成叶片早衰,限制树体营养生长。遮光对叶片N、P、K、C含量均有影响,在遮光过程中,叶片的C、N、P、K含量的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树体对遮光后形成的弱光条件均作出响应,然后通过自身的调节,慢慢使C、N、P、K趋同于自然条件下的含量水平。莲雾叶片的碳氮比(C/N)随着遮光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大趋势,遮光40 d左右比值达到顶峰,此时是莲雾栽培上进行催花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关键词: 莲雾 遮光处理 SPAD值 C、N、P、K 碳氮比


低蛋白质日粮对优质肉鸡屠宰性能及肌肉成分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日粮对优质肉鸡屠宰性能及肌肉成分的影响。选取1980羽1日龄优质肉鸡(河田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30羽。分1~28、29~42、43~75、76~105天等4个阶段饲养,每个阶段配制2种日粮,对照组日粮参照NY/T 33—2004《鸡饲养标准》中黄羽肉鸡的氨基酸模式及粗蛋白质水平,试验组日粮参照NRC(1994)肉仔鸡的氨基酸模式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降低粗蛋白质1个百分点,于105日龄进行屠宰分割、测定胸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两组间的半净膛率(PHE)、全净膛率(PE)、胸肌率(PBM)、腿肌率(PTM)、腹脂率(PAF)、皮下脂肪(SFP)、肌间脂肪(IMF)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两组间胸肌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含量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降低日粮粗蛋白质1个百分点对优质肉鸡(河田鸡)的屠宰性能及肌肉成分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低蛋白质日粮 优质肉鸡 河田鸡 屠宰性能 肌肉成分


多粘类芽孢杆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B-306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的多粘类芽孢杆菌B-306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17.5 g·L-1、蛋白胨25.0 g·L-1、NaCl 1.25 g·L-1、Na2HPO40.5g·L-1、CaCl21.0 g·L-1,pH7.5;培养温度30℃、转速170 r·min-1、装液量80 mL/250 mL;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经过以上条件优化,多粘类芽孢杆菌B-306的细胞生物量可达5.3×109cfu·mL-1,比优化前(3.17×108cfu·mL-1)提高了15.72倍.


利用cDNA-AFLP分析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Fy11诱导辣椒差异表达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y11诱导辣椒(Capsicum annuum)幼苗差异表达基因,了解辣椒与内生芽胞杆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256对引物,分析辣椒幼苗接种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Fy11后5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谱;利用qRT-PCR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模式,验证cDNA-AFLP表达谱.[结果]256对引物共产生18 620个转录本(TDF),筛选获得353条差异表达条带,占扩增条带总数的1.89%.经克隆、测序分析,最终获得257个差异TDF,聚类分析得到229个独立基因(EST,unigenes),其中144个基因上调表达,85个基因下调表达.经Blastx比对和功能分类分析,其中65条EST(28.38%)未找到同源性匹配,8条(3.49%)与未知功能蛋白同源性较高.其余156条EST主要涉及基础代谢基因(10.92%);与能量和抗病与防御类相关基因,各占8.73%;信号转导基因占7.42%;转运子或转座子基因占6.99%;与细胞结构相关基因占6.55%;参与转录调控基因占5.68%;细胞生长类基因占3.93%;参与蛋白质运输和储存有8个基因,占3.49%;蛋白质合成类基因占2.18%;次生代谢类和胞间运输类基因,其数量相对较少,各占1.75%.选取与抗病防御、转录调控及信号转导类等相关的10个差异基因,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其表达模式符合cDNA-AFLP表达谱.[结论]内生细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涉及植物多方面生理生化反应,包括抗病防御、转录调控、蛋白质代谢、信号转导、以及非生物胁迫等多种途径相关基因的协同控制.
关键词: 辣椒 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 互作 基因表达 cDNA-AFLP qRT-PCR


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对李树叶片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判定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对李树叶片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以3个品种李树的病、健叶为试验材料,利用凯氏定氮仪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3个品种李树叶片受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与李树品种有关;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对李树不同病情等级叶片的蛋白质含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各等级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出现变化,有升有降,但最终还是不能抵抗病害的胁迫,4级叶片的含量最低且显著区别于其他各级叶片;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对李树叶片的氨基酸种类无影响,均有必需氨基酸9种和非必需氨基酸8种,但绝大多数种类氨基酸含量通常随叶片病情等级的提高而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只有极少数种类出现小幅度的提升,两者紧密关联。研究可为从生理生化角度探讨李细菌性穿孔病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不同区域小油桐种质差异与ISSR分子标记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台湾、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湖北、重庆和福建省引进小油桐样品7份,苗木4份,对种子进行形态观察、纵横径测量、百粒重和含油率测试,结果发现:各地收集的种子形态相近,但在种子大小,百粒重,含油率方面各不相同,以云南勐纳种子最大,含油率最高,达59.2%。经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发现:11个小油桐品种的遗传距离和地理位置没有必然联系;用5条ISSR引物可以鉴别出至少6种小油桐的种质资源,但分别从江西九江、贵州望谟和湖北咸丰引进的3个商品种(种子)却难以辨别,而分别从福建漳州和云南购买的商品种苗木之间也难以区别。这说明我国不同地域种植的商品种可能出自相近的种源。


狼尾草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9份狼尾草资源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00对SRAP引物中,38对引物多态性较好,每对引物产生9~22条条带,共扩增出68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5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4.13个多态性条带,表明在这19份狼尾草资源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经NTSYS pc2.01软件聚类分析,狼尾草品种间简单匹配相似系数为0.53~0.82.在相似系数为0.60时,可将19个狼尾草品种分为A、B、C 3类;在相似系数为0.67时,B类分为2个亚类,C类分为3个亚类.此结果与狼尾草形态学特征相配合,为鉴别狼尾草资源亲缘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冷浸田种植茭白经济效益分析及其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在冷浸田进行种植茭白与水稻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种植茭白每667 m2净收入增加2 850元,并总结冷浸田茭白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