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鹅催乳素受体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组织表达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研究鹅催乳素受体(PRLR)的功能,构建了含鹅PRLR胞外域编码序列exPRLR的原核表达质粒exPRLR-pET-28a(+),通过转化E.coli Roster建立了稳定的原核表达系统,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PRLR胞外域的重组exPRLR。以重组exPRLR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了兔抗鹅exPRLR的抗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该抗血清可特异识别由原核生物表达的重组exPRLR。进一步分析成年母鹅的组织蛋白,发现成年鹅中可能至少存在3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PRLR蛋白异形体。
关键词: 鹅 催乳素受体 胞外域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株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泡菜和仔猪粪便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分别命名为RS、RB、RFT、RST、RO,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S菌株为植物乳杆菌,RB、RO菌株为粪肠球菌,RFT、RST为屎肠球菌。其中RS菌株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一定的胆盐耐受力,对温度敏感;RB、RFT、RST、RO菌株对模拟肠液具有较强的耐受力,45~55℃处理30 min不影响其生长;5个菌株对大肠杆菌O157和沙门氏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8%~100%,可作为优良的益生菌候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猪舍夏季温热环境观测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南京市六合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实验基地猪场的不同类型猪舍在夏季6月份的温热环境进行了观测分析。观测结果为:待配舍、妊娠舍、产仔舍、育肥舍内平均温度变化范围分别在27.05~28.81℃、27.09~29.24℃、27.63~30.67℃、26.45~31.43℃,舍内平均相对湿度变化范围分别在69.60%~82.49%、64.15%~81.93%、68.88%~80.76%、58.47%~78.04%。观测分析表明,各猪舍比较闷热,舍内平均温度超过适宜的环境温度,但平均相对湿度处在较适宜的环境相对湿度范围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红蓝LED对生菜形态与生理品质的影响
《设施园艺创新与进展——2011第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论文集 》 2011 CSCD
摘要:利用波长为660nm红光LED与450nm蓝光LED作为光源,研究不同红/蓝配比(R/B)下生菜(LactucasativaL.)的形态、生理及品质差异,探索人工可控条件下栽培高品质生菜的红蓝光比例组合。试验以水耕栽培为模式种植生菜,环境条件为:昼温25±1℃、夜温15±1℃、湿度60%~80%、CO_2浓度1500±30μmolCO_2/mol、光照强度150±11μmol/m~2·s、光周期12h/d。试验以设施栽培中普遍使用的荧光灯为对照,设置3个R/B试验区,分别为LED1(R/B=10)、LED2(R/B=8)、LED3(R/B=6)。在该可控环境下定植30d后,试验区LED2...
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11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离体条件下水稻条纹病毒(RSV)外壳蛋白(CP)能否进入叶绿体,为研究RSV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参考有关文献的方法提取获得水稻和小麦叶绿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RSV-CP的叶绿体跨膜运输试验,同时研究孵育时间、病毒浓度等对RSV-CP在水稻叶绿体中离体跨膜运输的影响。【结果】在离体条件下5min,RSV-CP即可进入RSV寄主植物水稻、小麦的叶绿体内,其离体跨膜运输的基本条件为RSV浓度58.1μg/mL、孵育时间15min。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进入叶绿体中的CP量有所增加;反应体系中RSV浓度加大,进入叶绿体中的RSV-CP量随之增加。【结论】离体条件下RSV-CP可进入寄主植物水稻、小麦的叶绿体中,病毒外壳蛋白进入叶绿体可能是其诱发花叶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循环农业系统结构模型及实例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循环农业研究中,经常遇到相对复杂的生态系统,本文介绍了现代循环农业系统结构矩阵模型分析法及应用实例,通过对典型循环农业系统建立结构模型,将系统内部结构解析为多级阶梯的形式,以理清系统内各单元间的关系。结合具体应用实例,阐述现代循环农业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为进一步系统结构优化、科学合理配置系统间的耦合参数及系统评价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草莓枯萎病菌4种药剂的筛选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4种化学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室内毒力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参试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随着杀菌剂浓度增大,抑制效果增强。百菌清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181.552μg/mL,而乙嘧酚、噻菌铜、二氰蒽醌3种杀菌剂抑制效果相差不大,分别为378.443、364.754、387.258μg/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诱导小麦根尖细胞死亡过程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细胞内蛋白酶对高盐胁迫诱导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尖细胞死亡的响应,采用500 mmol/LNaCl对小麦幼苗进行胁迫处理,然后对胁迫0、3、6、12 h小麦根尖的DNA降解、ROS(活性氧)含量、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3~12 h过程中,电泳图谱上出现明显的DNA梯状条带;ROS量和蛋白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的量却逐渐减少。根尖中不同类型蛋白酶具有不同的活性图谱:Cys-类和Metallo-类蛋白酶的活性逐渐升高,Asp-类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Ser-类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和评价稻曲病拮抗细菌,从云南、江苏两地采集的10份土样中分离获得1 815个细菌分离物,初筛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获得的分离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性能,结果表明有83个菌株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进一步测定了拮抗细菌对稻曲病菌、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拮抗性能,并筛选获得了2株生长快、对稻曲病菌生长抑制作用强(抑制率分别达到97.2%和85.9%)及对其他水稻病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SF-62和SF-3-3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稻曲病病粒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7.88%和43.12%。经16S rDNA方法鉴定,这2株拮抗细菌初步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辐照降解水中磺胺嘧啶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研究了水中磺胺嘧啶(SD)的γ辐照降解,考察了SD初始浓度、溶液pH值,以及联合H2O2、Fenton试剂对其辐照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有效降解水中SD,低浓度SD在酸性条件下的辐照降解更为显著,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添加H2O2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D的γ辐照降解,加入Fenton试剂则显著提升SD的去除率.根据量化计算和LC-MS结果,探讨了SD的γ辐照降解机理.γ辐照降解水中SD主要是基于.OH自由基的氧化过程.
关键词: γ辐照 磺胺嘧啶 降解 Gaussian软件 L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