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 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对接受1010 CFUEHEC O157∶H7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将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和佐剂充分乳化后,通过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共免疫2次,间隔14 d,末次免疫后14 d攻毒1只小鼠EHEC O157∶H7 1010CFU。每次免疫后的14 d通过断尾采血,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攻毒后,观察小鼠精神状态,记录死亡数并检测排菌量。ELISA检测结果表明,Tir-Tccp蛋白质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而Intimin诱导产生的IgG抗体升高不明显。攻毒后,各免疫组小鼠均死亡1只,存活14只,存活率为93.3%;对照组小鼠死亡4只,存活6只,存活率为60.0%。免疫组在攻毒后6 d,粪便中检测不到EHEC O157∶H7,对照组在攻毒后13 d仍有较高的排菌量。表明Intimin和Tir-Tccp蛋白质对小鼠起到了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能够减少EHEC O157∶H7在小鼠体内的定殖。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Intimin蛋白质 Tir-Tccp蛋白质 免疫原性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个株高和穗型有较大差异的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茎秆抗倒性能及抗倒指数与茎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倒品种表现为植株较矮、基部节间短粗、秆壁较厚且充实度较高,开花后,其基部节间的干物质输出速度较快。小麦开花后,重心高度上移,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逐渐下降,品种间抗倒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抗倒指数以半矮秆品种宁麦8号和扬麦9号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基部第1、2节间长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20种重要果树品种命名情况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树品种的命名方式往往受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较全面地了解我国果树品种的命名情况,更好地为果树的科学命名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文章选择中国的苹果、桃、荔枝、板栗、榛子、梅、山楂、龙眼、枇杷、猕猴桃、枣、柿子、柑橘、李、杏、梨、樱桃、草莓、葡萄和香蕉共计20种具有代表性的果树,对其品种的命名方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挤压渣的厌氧发酵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固液分离对水葫芦厌氧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经过固液分离的水葫芦挤压渣为原料,采用批式反应,进行了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的研究,并进行了中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中温(35℃),发酵料液总固体(TS)8%的条件下,水葫芦挤压渣发酵启动速度快,其干物质产气率可达398 ml/g,甲烷含量可达59%。中试运行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21~29℃),采用渗滤液回流方式,水葫芦挤压渣干物质产气率达0.33 m3/kg,最高容积产气量达0.60 m3/(m3.d),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27 m3/(m3.d)。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经固液分离后,水葫芦挤压渣仍是良好的厌氧发酵原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豆组织培养中种子灭菌方法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分析了75%乙醇、次氯酸钠、氯气及乙醇+次氯酸钠等不同消毒方法对小豆种子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75%乙醇1 m in+5%次氯酸钠30 m in的消毒方法能有效降低污染率,小豆种子的萌发率也较高,综合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牧结合型循环农业基地生产中几个参数的探讨——以江苏某大型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某大型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生产基地为例,以提高能量转化率为目标,以提高初级生产的物质利用率和饲料报酬率为切入点,通过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对比试验示范,研究了农田作物时空运筹和布局与食草性动物规模养殖的数量、营养耦合技术,测算出了循环农业基地农田种植和规模养殖耦合技术参数;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标,从养分供需平衡入手,通过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粪肥中营养元素测定和作物肥效试验,研究了沼液的精准施用技术和有机肥的环境友好高效利用技术,测算了优质有机肥营养元素和农田作物生长发育耦合技术参数。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型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基地或区域内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参数,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具体量化的技术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株高QTL
《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高是典型的数量性状,易受遗传背景的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能减少遗传背景的干扰。以85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其受体亲本为籼稻广陆矮4号(Oryzasativassp.in-dica),供体亲本为粳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ssp.japonica)。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株高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株高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4个株高QTLs,分别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它11条染色体上,其中3个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减效作用,另外21个株高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QTLs加性效应变化范围为-6.5-31.74,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8.81%-41.96%。该研究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矮秆或半矮秆基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观赏桃亲缘关系分析
《果树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赏桃种质资源丰富,遗传背景复杂,使用SSR标记进行鉴定评价,以期为观赏桃亲缘关系研究提供借鉴。以34份观赏桃品种、7份桃的近缘种和1份毛桃共42份种质为试材,利用16对位于李属植物参考图谱上的SSR标记进行观赏桃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24个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99%;16对SSR引物均呈单位点扩增模式,平均每个位点扩增等位基因数为7.7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82时,大部分观赏桃供试品种聚为2大类:第Ⅰ类有12个品种,全部为碧桃;第Ⅱ类包括9个碧桃品种、5个垂枝桃品种、3个寿星桃品种,且所有垂枝桃品种在聚类图中邻接。其余5个观赏桃品种,菊花桃、黄金美丽、红花柱形桃、白花柱形桃、粉花柱形桃聚于这2大类的外侧,且3个具有柱形特征的品种邻接成一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sbk和sck基因提高水稻Dular的抗虫能力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将抗病虫基因与广亲和基因聚合在一起可为两系杂交稻更广泛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将去选择标记的包含2个抗虫基因(sbk和sck)的质粒载体(pCDMARUBA-Hyg)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兼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广亲和水稻品种Dular中。通过常规PCR检测,获得18份不具有选择标记的转基因阳性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5份为单拷贝插入,对这15份单拷贝转基因植株进行RT-PCR分析,结果抗虫基因都能正常表达。人工接虫鉴定结果表明,转入抗虫基因显著提高了水稻品种Dular抗螟虫的能力;同时利用Dular本身的广亲和基因(S5n)标记和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STV-11b和qSTV-11c)的连锁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其结果表明这15份单拷贝转基因植株都具有广亲和与抗条纹基因的特征带;与不同籼稻和粳稻配组杂种F1的结实率和条纹叶枯病在田间自然发病状况下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单拷贝植株不但具有广亲和与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能力,而且其抗螟虫能力显著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