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宽幅InSAR观测阿尔金断裂带西段震间应变累积的研究
《测绘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的左旋走滑断裂带,关于该断裂带如何控制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变形、如何吸收调整印亚会聚的作用是争论的焦点,其中断裂带走滑速率是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关于该断裂带走滑速率的讨论集中在中段和东段,西段(84°E以西)大部分地区属于高海拔无人区,仍然缺少传统大地测量学、地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端子骚扰电压实验测量审核结果分析
《河南科技 》 2018
摘要:测量审核和实验室间比对是能力验证计划的有效补充形式,是实验室或者检查机构用于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申请CNAS认可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端子骚扰电压实验测量审核,以了解自身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研究实验室间测试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提高实验室船用电子设备EMC的检测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研究进展
《水产学杂志 》 2018
摘要:鲤春病毒血症(spring virernia of carp,SVC)是由鲤春病毒血症病毒(carp spring virernia virus, CSVV)引起的多种鲤科鱼类高死亡率的病毒病,一般发生在春季,暴发后世界渔业经济损失严重。SVC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必报的重要疫病,也是我国2008年最新颁布的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的一类动物疫病。本文阐述了CSVV的病原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病理学,介绍国内外CSVV的检测技术手段、防治方法及疫苗的研发等,为CSVV的防治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俯冲带形成机制的可检验假说和检验方案
《地学前缘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五十年前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理解地球如何运作构建了基本框架。过去五十年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告诉我们地质过程最终都是地球热损失的结果。例如,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洋中脊形成,其运动和增生以及最终通过俯冲带进入地幔导致地幔冷却降温,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地幔对流。亦即,板块构造的直接驱动力是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的下沉力。因此,没有俯冲带就没有板块构造,但是俯冲带如何开始仍然有争议。对俯冲起始的研究从未中断,有数值模拟也有地质推断。2014年在西太平洋用三个IODP航次(350、351和352)来检验"自发"和"诱发"俯冲开始的想法。所有这些努力都值得肯定,但这些是无法检验的想法。无法检验意味着没有结果。本文介绍至今唯一可用地质学方法检验的假说,亦即"岩石圈内横向物质组成差异导致的浮力差是俯冲带形成的起因"。这种浮力差位于海底高原的边部和被动大陆边缘,因此这些部位是未来俯冲带起始的必然轨迹。在远离这些部位的正常洋盆内因缺乏浮力差而俯冲带不可能起始。换句话说,"所有岛弧一定有大陆(或海底高原)基底",这可以通过采集和研究岛弧基底岩石来验证。
关键词: 完善板块构造理论 俯冲带的成因 被动大陆边缘 海底高原边缘 岛弧基底岩石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总氮含量分析方法比较及黑龙江典型淡水养殖池塘和自然水域总氮含量的变化
《水产学杂志 》 2018
摘要:应用Multi N/C2100S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1个有证标准样品和6个实际水样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两种仪器对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测得的平均值接近真值,RSD<1%、相对误差<5%,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无显著差异。Multi N/C2100S分析仪可以高效、快速批量测定。5个月中4次监测6个实际水样总氮含量的结果为:白鱼泡水体中TN含量无显著变化;宾县1~#和3~#池塘水体含量逐月升高;5月稻田TN含量明显偏高,可能是水稻生长施肥所致;7月松花江水样TN含量高于其他月份,可能受养殖密度、模式、天气、投饵量、施肥量及周边农作物施药量的影响。
关键词: 总氮(TN)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Multi N/C2100S分析仪 淡水养殖池塘 自然水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集合卡尔曼变换的东中国海声学敏感区判定方法
《应用声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海洋与水声环境预报质量,针对常规观测成本高、资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将适应性观测方法应用于海洋声学领域。结合海洋-声学耦合模式与集合卡尔曼转换敏感区诊断方法,以东中国海宫古海峡北部区域为验证区,计算并分析不同条件下海洋环境敏感区与声学敏感区分布,通过观测系统模拟试验验证适应性观测对验证区预报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敏感区位置随时间间隔增加均向验证区上游移动,海洋环境敏感区相比于声学敏感区分布更为集中,且平移特征更明显;对海洋环境敏感区和声学敏感区添加适应性观测均能提升海洋与水声环境的预报质量,提升效果随时间间隔增加而减小,在某种类型敏感区的适应性观测对相对应参数的预报质量提升效果优于对其他类型敏感区进行观测的效果。
关键词: 适应性观测 海洋声场环境 敏感区诊断 集合卡尔曼变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达木盆地东缘早古生代弯山构造
《岩石学报 》 201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位于中国中央造山带内部的柴达木盆地周缘出露有代表原特提斯洋盆的蛇绿岩带、指示大洋俯冲与大陆深俯冲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以及不同性质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带。根据这些构造单元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综合地质年龄分布,表现为一条环绕柴达木盆地东缘的连续而弯曲的加里东期造山带。造山带内发育一系列右行走滑断裂和韧性剪切带,与古地磁资料所揭示的柴达木地块在早古生代的相对逆时针旋转息息相关。本文提出,柴达木盆地周缘造山带为一弯山构造。它是在原特提斯洋向南斜向俯冲闭合过程中,诱发的大型走滑断裂和柴达木地块逆时针旋转牵引造山带发生弯曲所致。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弯山构造 加里东运动 原特提斯洋 斜向俯冲 碰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议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西部财会 》 2018
摘要:分析资本结构优化的意义,以及资本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回顾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成果,研讨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从多方面提出企业实现资本结构优化的措施,为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