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滑舌鳎繁育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家系配组策略
《水产学杂志 》 2018
摘要:用只读式电子芯片标识了291尾性腺发育较好的3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繁育群体,其中雌性98尾,体质量(2 060±350)g;雄性193尾,体质量(500±140)g。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繁育群体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雌性群体(Ho=0.606)的观测杂合度显著高于雄性群体(H_o=0.548)(P<0.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P>0.05),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54和0.616,雌、雄群体均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表明半滑舌鳎群体遗传多样性较好,具备进一步繁殖、筛选优良品系的遗传潜力。用"基于亲本遗传背景的分子育种软件1.0"计算半滑舌鳎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254~1.959之间,不同遗传距离范围的频率呈正态分布,其中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7~1.0之间的占51.82%,考虑到生产操作的便捷,设定亲本间最佳遗传距离阈值为0.7~1.0之内。根据统计结果,建立半滑舌鳎家系配组的策略为选择位于不同聚类分支、遗传距离在0.7~1.0之间、表型性状在均值以上的一对或多对亲本生产单家系或混合家系。根据此策略获得混合家系选育组,并以常规生产的苗种作为对照,经10个月养殖,选育组的平均体质量、体长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其中平均体质量高于对照组24.56%,平均体长高于对照组6.9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例红鳍东方鲀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病的防治
《科学养鱼 》 2018
摘要:红鳍东方鲀俗称黑艇巴、黑蜡头等。以往在养殖过程中,该鱼的病害相对较少,危害较大的只有在冬季室内越冬期间的盾纤毛虫病。但近一两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加深,各种病害也随之不断暴发,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病即是其中危害较大的一种,该病以往从未有过在红鳍东方鲀上暴发的报道,养殖户在遇到该病时往往缺乏防控经验。本文通过对发生在河北省昌黎县的一例工厂化养殖红鳍东方鲀眼点淀粉卵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金鱼线粒体基因组比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不同金鱼品种线粒体基因组的差异,通过PCR对虎头、红头白蛋、红白文、高头红文、墨龙睛、黑水泡眼和红朝天龙共7种金鱼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扩增,利用Clustal Omega和Contig Express等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和拼接,并利用MEGA 7.0和DNA SP 5.0等软件分析不同品种金鱼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基因排列以及基因组序列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7种金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均为16580bp,基因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排列紧凑,均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和1个轻链复制起始区(OL区);ND6和8个tRNA基因在L链上编码,其他基因均在H链上编码。金鱼线粒体基因组和1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的碱基组成具有AT偏好性,A+T含量分为57.7%和58.1%;预测了金鱼22个tRNA的二级结构,大部分tRNA基因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仅tRNA~(Ser)(AGN)缺少DHU臂。在D-loop区中的识别出1个终止序列区(TAS)、3个中央保守区(CSB-F、CSB-E和CSB-D)和3个保守序列区(CSB-1、CSB-2和CSB-3)。对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仅存在4个变异位点,且均为非简约信息位点,其中D-loop区变异位点1个,ND2基因2个,ND5基因1个。7种金鱼的线粒体基因组缺乏简约性信息位点,因此线粒体基因组或基因在金鱼系统发育提供的遗传信息将十分有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绿潮暴发与硝酸盐及水文环境因子的关系
《海洋与湖沼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浒苔绿潮的发展态势、马尾藻分布区与漂移状况,本文基于2016—2017年浒苔暴发季(春末夏初)在黄海绿潮潜在起源区获取的多航次及参考2015年布放定点潜标的环境因子资料,通过高频的精细化硝酸盐监测,对影响黄海浒苔绿潮的起源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境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黄海浒苔绿潮具有相似的发生发展过程,两个年度的黄海表层硝酸盐分布趋势有差异;年际变化上, 2017年绿潮规模较上一年度显著偏小,该年度出现的黄海赤潮、金潮对绿潮规模有一定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声联合探测实验系统测试结冰-融冰动态过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测试为最终目标,针对现有实验系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开发了电声联合探测实验系统,实现了阻抗谱和超声传播参数的多参数联合测量,然后通过将其应用于测试水结冰-融冰动态过程验证了所开发系统的可用性。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热、声和电三类物性参数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结冰-融冰过程进行描述,测量原理的迥异使得温度、声速和阻抗模值分别刻画了不同的物理过程,根据这些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特征所划分的阶段不完全对应;温度和声速的变化均能够指示结冰-融冰过程和水-冰状态之间的转变,声速可以刻画冰或水的量并且判断水是否完全结冰,通过阻抗模值能够判断水是否开始结冰或冰是否完全融化,测试得到的阻抗谱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电学信息。
关键词: 电声联合探测 动态过程测试 结冰-融冰 阻抗谱 超声传播 水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阿尔金地区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时限:来自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证据
《中国地质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蛇绿岩在不同演化阶段自身形成的花岗质岩石和侵入到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对于蛇绿岩的精确定年具有重要意义,是揭示洋壳俯冲时限的有力证据。对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及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红柳沟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501±3)Ma和(496±2)Ma,表明北阿尔金洋的俯冲时限可能开始于中寒武世或更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锆石εHf(t)值均为正值,结果分别为1.6~5.6和3.3~6.9,反映其源区均为亏损型地幔。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花岗岩具有高Si O2、高Sr、低Y和相应的高Sr/Y等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可能来自热的洋壳俯冲到石榴角闪岩相条件下变基性岩发生小比例部分熔融形成,且其形成深度应该在40~50 km;花岗闪长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可能代表了岛弧环境下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年代学分析表明,北阿尔金洋可能存在南北双向俯冲,并且北阿尔金洋向北俯冲可能略早于向南俯冲。北阿尔金和北祁连的俯冲时限对比研究表明,北阿尔金早古生代缝合带是北祁连早古生代缝合带的西延部分。
关键词: 北阿尔金地区 俯冲时限 斜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早古生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淡水渔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T检验和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长江流域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体重、头胸甲长、宽和腹节总长是引起雌雄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显示,江苏高邮和江苏洪泽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重庆忠县、江西湖口、湖北荆州和湖北洪湖群体与江苏高邮、江苏洪泽、上海崇明和四川宜宾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003%,其中第1和第2主成分是克氏原螯虾的腹节因子,贡献率最大;10个不同水域的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腹节上。判别分析中,雌性综合判别率为64.7%,雄性综合判别率为65.6%,判别率较低。变异系数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使它们分化到亚种水平。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多元分析 形态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AQP1a分子特征及其对急性盐度胁迫的表达响应
《南方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s)是由内在膜蛋白组成的超家族,介导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对渗透压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AQP1a在急性盐度胁迫下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渗透压调节作用,该研究获得AQP1a基因。基因全长1 078 bp,开放阅读框786 bp,编码261个氨基酸,具有MIP家族特有序列(HINPAVTLG)和2个天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蛋白基序。q RT-PCR结果显示,AQP1a在11个被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和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在急性盐度胁迫下,当转入淡水时,AQP1a在鳃的表达量在第4小时显著上升,而在肾和肠中没有显著变化;当转入盐度10和20海水时,鳃中AQP1a的表达量在第2和第4小时显著升高,然后下降趋于稳定;转入盐度10海水时,肠中AQP1a的表达量均上升,肾中AQP1a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转入盐度20海水时,肠中AQP1a的表达量仅在第4、第8和第48小时显著上升,肾中AQP1a的表达量在第12小时达到最大;转入盐度40海水中,鳃中AQP1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相反,在肾和肠中AQP1a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这些结果反映了AQP1a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特异性,证实了AQP1a在卵形鲳鲹盐度适应中起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驯化对虹鳟鳃、肌肉和肝脏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水养殖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品质优于淡水养殖,但在海水驯化过程中会造成虹鳟死亡。为探究虹鳟在海水驯化过程的适应机制,本实验测定了海水驯化前后虹鳟鳃、肌肉和肝脏中磷脂脂肪酸的组成。研究显示,3种组织器官共检测出15~2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棕榈酸(Palmitic acid,16:0),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油酸(Oleic acid,18:1n9),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DHA(Docosahexaenoic acid,22:6n3)。海水驯化可显著影响膜磷脂的不饱和指数(Unsaturated index;UI)、不饱和率(Unsaturated to saturated fatty acids ratio;U/S)、平均脂肪酸长度(Average number of C-atoms of the unsaturated fatty acid;LENGTH),且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海水驯化后,肌肉和鳃膜磷脂中SFA的比例显著上升,这使生物膜黏稠性(刚性)和抗氧化性提高,为了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排泄多余离子,鳃中磷脂需要富集更多PUFA,尤其是与Na+/K+-ATP酶活性相关的花生四烯酸(20:4n6;ARA)和DHA(22:6n3)。与肌肉和鳃不同,肝脏膜磷脂中PUFA和MUFA均显著增加,使得膜流动性提高,代谢效率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4个花刺参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我国南海涠洲岛、临高、琼海和三亚4个地区采集野生花刺参。利用线粒体cox1对这4个花刺参群体83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4个多态位点和23个单倍型。4个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28~0.01684,单倍型多样性为0.30719~0.96190。Tajima′s D检验的结果显示,涠洲岛、三亚和琼海群体符合中性进化模型。4个群体的邻接结果显示,涠洲岛先与临高群体聚集在一起,再与三亚聚集,最后与琼海聚集。临高群体和涠洲岛群体之间,三亚群体和琼海群体之间不存在遗传分化,其余群体间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4个群体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群体间未形成完全隔阂的地理群体。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占87.20%,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12.80%。从单倍型邻接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中未发现有地理谱系结构的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