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SCI(精确检索)
66条记录
甘薯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遗传学报 1988 SCI

摘要: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3份甘薯属不同倍性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目与材料倍性无明显相关性;二倍体或四倍体野生种的种间酶谱差异显著;六倍体野生种不同株系间以及六倍体栽培种甘薯的不同品种间酶谱差异较小;但栽培种甘薯与六倍体野生种I.trifida(6x)、四倍体野生种I.littoralis(4x)以及二倍体野生种I.trifida(2x)的酶谱有4条明显共同标记带,表明其间有一定亲缘关系。

关键词: 甘薯属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质碱水解管的制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86 SCI

摘要:测定蛋白质中的色氨酸时,常要用LiOH、NaOH、Ba(OH)_2等作水解(催化)剂.如用一般玻璃管封口来水解,会产生很多硅酸盐,其中有些是溶于水的,如Na_2SiO_3等,它将污染分离柱中的离子交换树脂,使分离率下降.水解管普遍推荐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但要解决好以下两点:一是在高温下必须密封良好.二是水解前后的样品要便于转移.我们设计了一种水解管,能满足上述要求.该管由管体、锥形垫圈、盖三部分组成(图1).因聚四氟乙烯材料硬度较高,可购棒料用车床加工制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组织培养法筛选水稻抗白叶枯病突变体——Ⅰ.水稻愈伤组织抗白叶枯病病原菌的选择及其再生植株的抗病性鉴定

遗传学报 1986 SCI

摘要:选用感病品种南粳34去壳籽粒的愈伤组织,按种白叶枯病病原菌菌株Ks 8-4,共同培养,以期筛选抗菌愈伤组织。在365块接菌愈伤组织中,有63块局部生长,从中得到抗菌新愈伤组织63块,并分化出再生植株。鉴定再生植株当代R_1 45株,有44株抗病,1株感病。部分株系得到了R_2、R_3代植株,多代鉴定表明,其抗病性是稳定的和可遗传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海岛棉DNA导致陆地棉性状的变异

遗传学报 1981 SCI

摘要:近年来,将不同生物的具有已知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导入受体生物细胞内,并使之表达的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尽管有些人对这类工作的结果提出质疑,引起争论,可这几年来,许多用植物组织培养系统做的遗传转化研究工作相继表明,外源DNA片段可以通过转化的手段导入植物细胞内,部分片段似还可被受体细胞DNA整合乃至表达。 在我国,自1977年底起开展协作,用小麦、水稻、棉花等作为受体亲本,配成各种亲缘不同的组合,进行外源DNA片段的导入研究,初步获得了一些结果。本文报道了利用外源海岛棉DNA注射导入陆地棉后,在其子代中产生变异的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属种间杂交的研究

遗传学报 1979 SCI

摘要:本文总结了二十多年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与中棉(G.arboreum)种间杂交的研究工作。 1.陆地棉与中棉种间杂种一代,杂种优势很强,孕性极低,其性状表现有偏向母本(陆地棉)、偏向父本(中棉)、介于两亲及超亲等几种情况。 2.杂种后代植株具有丰富的变异性,出现早熟、多毛、抗病、抗虫、大铃和高衣分等多种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细胞分化

遗传学报 1978 SCI

摘要:毛主席教导我们:“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长期以来,品种改良工作,主要利用自然变异及其自由重组为材料,培育新品种。这种方法,当前已经发现它已难于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要求,急待改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人们久已想望的前景,就是揭露了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4567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