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植保机械病虫害防治效能试验分析
《南方农机 》 2024
摘要:[目的]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对于保护水稻健康生长、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减少经济损失和保障食品安全及供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笔者对高效植保机械病虫害防治效能进行试验研究,以提升病虫害防治效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试验中,笔者应用电动多旋翼遥控飞行植保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等高效植保机械,分别对三种植保机械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的效能进行探究.[结果]电动多旋翼遥控飞行植保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总体上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表明电动多旋翼遥控飞行植保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能够更好地应对病虫害问题,有效控制害虫和病菌的传播,提高防治效果;电动多旋翼遥控飞行植保机的平均效率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平均效率提高约60.13%.[结论]电动多旋翼遥控飞行植保机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作业速度,能够更快地完成农田的植保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未来研究发展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这些高效植保机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农业环境和病虫害威胁,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7OE+8*亚基对东北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影响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品质改良是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Glu-B1位点7OE+8*亚基为超强筋小麦品种必备基因。为了明确该亚基在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遗传背景下的品质遗传效应,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选择回交相结合的手段,将7OE+8*亚基定向导入到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和龙麦35(Glu-B1位点均为7+9亚基)的遗传背景之中,对BC5F1、BC6F1群体和自交BC6F2鉴定获得的纯合品系进行7OE+8*亚基遗传效应评价。结果表明,在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7+9)和龙麦35(7+9)遗传背景下转入7OE+8*亚基后,其干面筋、面筋指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指标3年平均分别提高1.3%(P=0.82)和1.8%(P=0.49)、6.6%(P=0.59)和4.7%(P=0.37)、55.0%(P=0.24)和35.8%(P=0.56)、44.5%(P=0.43)和32.8%(P=0.73)、41.4%(P=0.31)和30.0%(P=0.66)、28.0%(P=0.05)和23.4%(P=0.37)、6.5%(P=0.47)和5.8%(P=0.42)、19.5%(P=0.31)和18.0%(P=0.38);Zeleny沉降值2年平均分别提高6.8%和11.4%。以上结果表明,在2个强筋小麦品种遗传背景下,Glu-B1位点转入7OE+8*亚基较7+9亚基对各项品质指标改良均存在正向效应,但提高幅度存在差异,对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最大抗延阻力、拉伸面积等衡量面筋质量的指标提高幅度更大,表明该亚基对面筋质量改良效应显著。综上所述,7OE+8*亚基可作为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遗传背景下品质性状进一步改良的优选基因,为超强筋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强筋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7OE+8*亚基


二甲苯、正庚烷和正丁醇对脂肪组织透明效果的比较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找到安全、高效、可替代二甲苯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透明剂,试验采集 2 月龄健康民猪背部脂肪组织,经固定、脱水后,分别用二甲苯、正庚烷、正丁醇处理不同时间(二甲苯处理1 h,正庚烷处理1 h、2 h、3 h、4 h,正丁醇处理1 h、2 h、3 h、4 h、10 h)进行透明,观察透明效果,然后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选取3 种透明剂将脂肪组织完全透明用时最短的石蜡切片,经脱蜡和水化处理后用苏木精染液和伊红染液进行H.E.染色,探究 3 种透明剂对脂肪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的表达情况,探究 3 种透明剂是否会影响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表明:二甲苯处理 1 h、正庚烷处理 2 h后脂肪组织可完全透明,而正丁醇处理 10 h后脂肪组织才完全透明;正庚烷、正丁醇作为透明剂制备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细胞形态清晰、结构完整、着色好,与二甲苯作为透明剂的效果相似;在 3 种透明剂制备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中,PPARγ均清晰且准确地表达在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说明正庚烷和正丁醇对脂肪组织的透明效果与二甲苯相似,但正庚烷透明速度较快,正丁醇透明速度很慢,因此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正庚烷作为二甲苯的替代物.


1株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齐齐哈尔市某羊场育成绵羊发病和死亡的病原菌,并探究其病原学特性,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采集病死羊肺脏组织,结合临床病征进行实验室诊断,分离培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并测序、kmtⅠ基因鉴定、荚膜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分析.[结果]致病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长出表面光滑、灰白色的圆形凸起菌落,革兰染色可见聚集成线状或散在单个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发酵麦芽糖、阿拉伯糖、蔗糖、木糖、葡萄糖、果糖、海藻糖、甘露醇、尿素酶、山梨醇和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靛基质试验呈阳性.荚膜血清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D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恩诺沙星、杆菌肽和洛美沙星3种药物耐药,对新霉素等4种药物表现为中介,对氨苄西林等16种药物敏感.分离株携带14种毒力基因和6种耐药基因.小鼠感染分离菌后全部死亡.[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研究结果为探究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信息和病原学特征提供了数据.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性 致病性


小区播种机锥体投种器分种均匀性的试验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小区播种机锥体分种器分种均匀性和自动化水平,解决传统小区播种机作业时分种不均匀、人工投种作业强度大、投种器水平度难以持续稳定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现有手动调节水平的自动调平投种装置。首先,为确保投种器分种均匀性与作业的稳定性,对投种器的结构进行设计;然后,对种子的落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最后,利用SPSS25.0软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分析了影响投种器分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投种器分种均匀性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锥体角度、导种管直径、漏斗口直径。最优参数条件下分种时,投种器分种均匀性较好,能够满足小区播种机投种器分种作业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小区播种机分种均匀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