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黑果枸杞花色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与胰脂肪酶作用的特性。结果: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抑制质量浓度为(2.84±0.45)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型竞争性抑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能使胰脂肪酶肽键C=O基团发生π→π*跃迁,α-螺旋含量降低,内源荧光发生猝灭。热力学参数显示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与胰脂肪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结论: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物能与胰脂肪酶相结合,进而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侧深施肥技术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寻求合理施用肥料与改善水稻养分利用的有效措施,通过2016—2018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开展的8组田间试验,研究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侧深施肥技术(NE-SD)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FP)处理相比,养分专家系统(NE)处理在减氮24.85%、减磷24.78%、增钾90.71%的基础上,稻谷增产4.71%;氮素、磷素、钾素累积量分别增加2.24%,4.40%,15.09%;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增加9.84,8.78,1.99个百分点;氮肥、磷肥、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4.73,7.69,1.54 kg/kg.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侧深施肥技术,能够深化4 R养分管理方法,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与FP处理相比,NE-SD处理稻谷增产7.53%;氮素、磷素、钾素累积量分别增加3.92%,7.87%,18.74%;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增加11.09,11.32,5.82个百分点;氮肥、磷肥、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5.87,11.31,3.54 kg/kg.因此,在宁夏引黄灌区,NE推荐施肥与NE推荐施肥的基础上,采用侧深施肥技术2种施肥方法均能在减少肥料投入的基础上,增加稻谷产量,增加水稻养分累积量,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素、磷素盈余.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 侧深施肥技术 水稻产量 养分利用率 引黄灌区


滴灌条件下不同改良模式对碱化土壤性质和枸杞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宁夏河套平原碱化土壤枸杞种植最佳综合技术集成模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滴灌+平种、滴灌+开沟+客土回填+限根、滴灌+开沟+原土回填、滴灌+开沟+原土回填+限根4种改良模式对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枸杞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模式均能提高碱化土壤渗透能力,降低土壤pH、全盐含量和碱化度,提高枸杞的成活率和产量.滴灌+开沟+客土回填+限根模式的砂粒含量最高,该模式能快速改善土壤渗透性能,有效淋洗盐分,使土壤pH、全盐含量、碱化度分别下降到8.93、1.330 g/kg、26.37%,是最有效的碱化土壤改良模式.滴灌+开沟+原土回填+限根模式能使土壤pH、全盐含量、碱化度分别下降到8.97、2.138 g/kg、31.26%,是最经济的碱化土壤改良模式.滴灌+开沟+原土回填+限根模式能提高枸杞的株高、地径和冠幅,增产效果最佳,鲜果产量达5 024.25 kg/hm~2,较对照增产52.10%,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柠条与玉米芯添加比例对西杂牛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饲料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对西杂牛日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育肥牛3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3个处理分别是:试验1组:40%精料+10%苜蓿+20%秸秆+15%柠条+15%玉米芯;试验2组:40%精料+10%苜蓿+20%秸秆+30%柠条;对照组:40%精料+10%苜蓿+20%秸秆+30%玉米芯。结果表明: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44、1.36、1.32 kg,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09%、3.03%,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试验1组显著高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P<0.05),而其他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尿素氮水平,试验1组显著低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碱性磷酸酶以对照组最高,为110.50 U/l,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且试验1组与试验2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糖、钙、磷水平各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西杂牛日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试验1组能够提高肉牛日增重,改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水平,降低尿素氮、碱性磷酸酶水平,并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说明饲喂以40%精料+10%苜蓿+20%秸秆+15%柠条+15%玉米芯的全混合日粮组合效果最优。


宁夏地区果园生草对土壤温、湿度及天敌数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宜的宁夏果园行间绿肥植物,以行间自然生草、播种紫花苜蓿、苏丹草、黑麦草、油菜、白三叶草为处理,以清耕为对照,开展不同果园生草品种对土壤温、湿度及天敌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行间生草可明显降低0~15 cm深度土壤温度,降温作用最明显的处理组为苜蓿,其次为三叶与黑麦处理,3个生草品种平均温度分别降低9.28%、5.90%、5.69%;果园生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浅层土壤区域(5~10 cm),对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增持作用的生草品种为苜蓿,其次为三叶草与苏丹处理,3个生草品种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28.39%、18.15%、16.20%;此外,果园生草也可明显提升瓢虫与草蛉种群数量。该研究筛选得到的理想果园生草品种依次为苜蓿>三叶>黑麦与苏丹草。


2种紫花苜蓿耐盐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2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阿迪娜"(耐盐基因型)和"秘鲁"(敏盐基因型)在盐胁迫处理下的生理特性与耐盐机理,采用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2种紫花苜蓿幼苗,分别测定盐处理前和处理后2,4,6,8,16 h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Chl)含量。结果表明:2种紫花苜蓿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盐胁迫下总体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在盐胁迫前期稳定不变,但在胁迫后期显著性下降;2种紫花苜蓿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植株表型变化相对应。主成分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的贡献率最大,能更好地为苜蓿耐盐机理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防治稻瘟病假单胞菌的筛选及效果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通过平板对峙试验从291株细菌中筛选获得对稻瘟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S149,对稻瘟病菌P131菌丝抑制率达到83.33%,发酵液和无菌上清液的抑制作用分别为67.39%和56.52%.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菌株S149与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观察,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对镰刀菌等10种植物病原菌有较明显拮抗作用,发酵液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效果达到89%以上,无菌上清液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达到81%以上.温室条件下对叶瘟的预防效果达到79.98%;田间试验结果证实对水稻幼苗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提高种子发芽7.15%、促进根长10.36%和增加株高10.33%;对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效分别达到73.32%和70.21%,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没有显著差异,与绿地康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S149不仅可以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而且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具有较好的防治稻瘟病等多种真菌病害的应用潜力.


缓/控释肥条施对春玉米产量、吸氮量与氮平衡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肥(CF,15-15-15,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缓释肥(SRF,22-8-6,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控释掺混肥(BB,17-20-8,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5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处理相比,SRF和BB处理下子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2%和20.0%,收获指数显著增加了0.04和0.07.相对于CON和CF处理,SRF和BB处理能显著促进春玉米子粒和地上部对氮素吸收累积.缓/控释肥条施明显降低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而CON处理下硝态氮可淋洗到60~100 cm深层土壤.氮肥为主要氮素输入来源(N 240~360kg/hm2),其次为试验前0~100 cm土体Nmin残留(N 200.0 kg/hm2);玉米地上部吸氮量为氮素主要输出项(N 172.4~292.7 kg/hm2).相对于CON处理,SRF、BB处理土壤Nmin残留量、氮素表观损失分别显著降低了62.8%和56.2%、23.9%和42.0%.与SRF、BB处理相比,同等施氮量下,CF处理造成氮素表观损失高达150.0kg/hm2,氮素表观盈余率为70.8%.不同施肥处理下春玉米当季氮肥表观利用率为16.6%~50.1%,SRF、BB较CON处理提高了2.7~3.0倍,且其氮素表观盈余率分别降低到54.5%和49.8%.因此,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均可实现一次性条施,同时显著提高春玉米子粒产量,促进作物氮素吸收利用,降低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节约氮肥30%以上.
关键词: 缓/控释肥条施 春玉米 产量 吸氮量 土壤无机氮残留 氮素表观平衡


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桃树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东方绢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是我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害虫。本研究通过鉴定对东方绢金龟具有引诱作用的桃树挥发物成分,为植物源引诱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顶空吸附法收集桃树枝叶挥发物,使用气质联用(GC-MS)及气相色谱触角电位(GC-EAD)鉴定桃树挥发物中对东方绢金龟雌成虫有电生理活性的物质组分;以正己烷为对照,使用触角电位(EAG)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测试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鉴定出的活性物质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从桃树挥发物中共鉴定出6种活性物质,包括反-2-己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反-3-己烯醇、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以及1种未知化合物。当剂量为1和10μg时,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反-2-己烯醛的EAG反应值最大;当剂量为100μg时,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顺-3己烯乙酸酯的EAG反应值最小。行为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100μg的反-3-己烯醇和顺-3-己烯醇表现出显著的趋性。【结论】桃树挥发物中的反-3-己烯醇和顺-3-己烯醇对东方绢金龟雌成虫有显著的吸引作用。
关键词: 东方绢金龟 桃树挥发物 行为反应 GC-EAD 触角电位 Y型嗅觉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