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品种‘利禾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CK,不施肥);常规施肥处理(T1,N∶P2O5∶K2O=27∶12∶6);在常规施肥处理基础上减氮20%并分别增施生物炭,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2.25 (T2)、4.50 (T3)、6.75 (T4)、9.00 t·hm-2(T5),研究生物质炭基施对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减氮20%的基础上,与T1相比,T2、T3、T4、T5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7.06%、30.59%、37.65%、48.24%,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84%、11.82%、20.20%、43.84%(P<0.05);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稳定性显著增强,其中T3、T4、T5的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数量较T1分别显著增加55.35%,128.49%、133.50%(P<0.05);当生物质炭的施用量达到4.5 t·hm-2时,细菌数和总菌数达到最大值;土壤酶活性在生物炭施用量超过4.5 t·hm-2时显著增加,其中蔗糖酶活性在T4处理处达到最大,较T1显著增加了140.23%(P<0.05);另外T4处理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较T1增加了41.4%;施用生物质炭均能显著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其中T4处理增加的最为明显,较T1处理分别增加38.02%、18.79 kg·kg-1和23.54 kg·kg-1。推荐常规施肥减氮20%配施生物炭6.75 t·hm-2作为扬黄灌区玉米生物炭配施化肥的参考配比。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 减氮施肥 土壤性质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青海和宁夏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rns基因的变异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2013—2019年中国西北部分省区不同基因亚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基因Erns的分子特征,了解其遗传演化规律。从甘肃、青海、宁夏规模化牛场送检的疑似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牛150份EDTA抗凝血提取总RNA,利用RT-PCR扩增病毒基因组Erns-E1区,克隆测序后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遗传演化关系分析。利用牛肾细胞MDBK对检出的不同基因亚型BVDV进行分离,并鉴定其生物型。RT-PCR扩增结果表明,BVDV总体阳性率为37.33%,其中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BVDV阳性率分别为37.68%、35.71%、40.00%。获得56份Erns-E1 DNA,克隆测序获得33条不同的Erns序列,长度均为681 bp,分析表明流行株分属10个BVDV基因亚型:BVDV-1a(2株)、BVDV-1b(5株)、BVDV-1c(1株)、BVDV-1d(3株)、BVDV-1m(11株)、BVDV-1o(1株)、 BVDV-1p(4株)、BVDV-1q(4株)、BVDV-1v(1株)、BVDV-2a(1株)。分离获得BVDV-1a亚型、BVDV-1b亚型、BVDV-1v亚型、BVDV-2a亚型分离株各1株,BVDV-1 d亚型分离株2株,均为非致细胞病变型。各亚型株间Erns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以BVDV-1a~1d经典亚型株(79.8%~85.9%)或1m~1q及1v新亚型株(81.0%~87.3%)较高,以BVDV-1 m和BVDV-1p流行株亚型间相似性最高(87.3%)。各亚型株Erns基因编码蛋白的RNA酶活性位点以及双链RNA作用基序(139KKGK142)保守,但Erns第26位糖基化位点(26 NRSL)在1m~1q、1v亚型株移位(24 NVSR)。首次以Erns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m~1q及1v等亚型BVDV株在进化上关系较为密切。本研究首次选用Erns靶标基因对甘肃、青海、宁夏部分省区牛源BVDV株进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10个基因亚型流行株,以1m亚型株最为普遍,1m~1q及1v等亚型株亲缘关系密切。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Erns基因 遗传演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鲜果感官品质与理化特性相关性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10个品种(系)宁夏枸杞鲜果为材料,测定枸杞鲜果的百粒重、最大单果重、硬度、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黄酮等19项理化指标,采用模糊感官评价法,调查50名男性、50名女性对枸杞鲜果色泽、外观、苦味、口感4个指标评分,分析枸杞鲜果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相关性.结果表明,10个品种(系)枸杞鲜果总糖含量最高的"14-401"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的"14-401"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果实硬度较大的"Z44"和"14-4-4-13"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10个品种(系)枸杞鲜果色泽平均得分在3.30~7.43之间,外观平均得分在3.15~7.18之间,苦味平均得分在4.20~7.85之间,口感平均得分在4.06~8.78之间;"14-4-4-13"色泽、外观、口感评分均最高,苦味评分最低.最大单果重和男性色泽评价、男性外观评价、综合外观评价均显著正相关,与女性苦味评价显著负相关;硬度与男性口感评价显著负相关;糖酸比与女性苦味评价显著正相关;色泽评价与外观、口感评价极显著正相关;苦味评价与外观、色泽评价显著负相关,与口感评价极显著负相关;外观评价与口感评价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枸杞鲜果;理化指标;感官评价;相关性分析;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川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特征评价及分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以银川市城市绿地及公园、道路绿化带、工业区、行政区及商务区、荒地、居民区、商业区、科教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及内梅罗指数法对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银川市不同功能区Cr和Pb的背景值均超过宁夏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城市公园及绿地的Cr含量最高,商业区Cu、Mn含量最高;工业区Pb的含量最高,科教区总体来看重金属富集程度最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源为多个污染源共同影响;不同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中Cr>Pb>Mn>Cu>As,内梅罗污染指数排序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行政区及商务区>城市绿地及公园=道路绿化带>荒滩>科教区;银川市各个功能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均为最低等级,单一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Pb>Cu>Cr>As>Mn,功能区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行政区及商务区>道路绿化带>城市绿地及公园>荒滩>科教区。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城市功能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枸杞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近年来枸杞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及长期连作的栽培模式导致果实产量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枸杞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培元(T1)、哈茨木霉菌(T2)、根无忧(T3)3种微生物菌剂,以不施微生物菌剂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一龄枸杞幼苗的成活率,发根量和枝条生长量较对照分别提高9.06%~57.84%、4.76%~54.9%;四龄枸杞植株发枝量和枝条生长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9.9%~87.09%和7.5%~18.3%,成花率、坐果率、百粒重、产量分别提高2.07%~18.87%、3.19%~13.63%、0.57%~4.92%、29.7%~52.7%,哈茨木霉菌(T2)提高作用尤为显著,其发枝量、成花率、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30.05%、12.23%、4.45%;可显著改善果实品质,使各处理枸杞果实内含物多糖、甜菜碱、总黄酮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4.55%~25%、25.5%~43.67%、12.5%~58%,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达2.8~3.6倍,尤以培元(T1)效果最佳,较其他处理枸杞多糖、甜菜碱、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5.77%、8.52%、23.78%。【结论】综合评价得出,微生物菌剂对枸杞的生长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哈茨木霉菌对树体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培元对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最佳,在生产实践中可据生产需求借鉴推广,可将培元和哈茨木霉菌配合施用,以期达到提质增产效果。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枸杞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荒漠草原无林地PM2.5、PM10时间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中国环境监测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荒漠草原无林地的PM2.5、PM10浓度以及气象因子数据,对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月的PM2.5、PM10月平均浓度最高,7月的PM2.5与PM10达到最低。季节尺度上PM2.5、PM10浓度变化为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风速≤4.0 m/s时,随着风速增加,PM2.5、PM10浓度不断降低;当风速>4.0 m/s时,PM2.5、PM10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PM2.5、PM10浓度与温度负相关。相对湿度≤50%时,随着相对湿度增加,PM2.5、PM10浓度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50%时,随着空气湿度增加,PM2.5、PM10浓度呈降低趋势。随着大气气压上升,PM2.5与PM10浓度随之增加。(3)不同季节的气象因子对PM2.5、PM10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PM2. 5 PM10 气象因子 荒漠草原无林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日龄滩羊皮肤组织化学特征比较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2、35日龄滩羊皮肤毛囊的发育特点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的分布特征,探究出生后滩羊被毛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试验应用常规HE染色及改良Masson胶原纤维染色、Gomori银氨法染色、磷钨酸染色等特殊染色观察2与35日龄滩羊皮肤组织结构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VEGF及VEGFR2在2与35日龄滩羊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定位,并用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2日龄滩羊皮肤组织比较,35日龄滩羊表皮与真皮间界限更加清晰,毛囊结构发育完整;毛囊密度显著降低(P<0.05);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含量增加,形成网格状分布。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VEGF及VEGFR2在滩羊皮肤表皮及毛囊外根鞘、皮脂腺上均有表达。统计表明,VEGF及VEGFR2在2日龄滩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35日龄(P<0.05)。综合上述结果,滩羊毛囊发育过程中,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加明显;VEGF与VEGFR2通路在毛囊角质形成中起直接调节作用。

关键词: 滩羊 毛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编辑技术及CRISPR/Cas系统在草地植物开发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得以迅猛发展。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作为一项研究特定基因功能的工具,对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CRISPR/Cas系统是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在细菌、古细菌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用于对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通过对各种基因编辑技术的对比,发现相比于DNA同源重组、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等技术,基于RNA指导的CRISPR/Cas系统为基因组定点编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易于操作等显著优点。从作用机制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对目前基因编辑的4种技术进行简述,进一步总结CRISPR/Cas系统在经济林木、作物、植物病毒和牧草植物功能基因组编辑中的研究应用,以期为促进基因编辑技术在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系统 草地植物开发 生产应用 功能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犊牛腹泻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情况及LEE相关基因的检测

动物医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宁夏地区奶牛犊牛腹泻源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率、耐药情况和LEE毒力岛eaeA和ler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宁夏5市16个规模化奶牛场1~2月龄犊牛病理性腹泻样本157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培养、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PCR鉴定,应用PCR方法进行分离株LEE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分离鉴定到大肠埃希氏菌62株,对四环素耐药率为100%,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哌拉西林等9种药物的耐药率大于90.00%,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1.29%;LEE毒力岛eaeA基因的检出率为11.29%(7/62),ler基因的检出率为79.03%(49/62),二者同时检出率为3.23%(2/62)。结果表明,LEE的存在,可能是某些奶牛场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原因之一,建议临床治疗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可以首选阿米卡星。

关键词: 奶牛 犊牛腹泻 大肠埃希氏菌 耐药 肠细胞脱落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杀虫剂对压砂地甜瓜蚜虫的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双丙环虫酯、苦参碱、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对压砂地甜瓜上蚜虫的防效,发现新型生物源杀虫剂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处理后1~7 d的防效为96.34%~99.36%,0.5%苦参碱水剂同期防效为93.36%~99.79%。这两种生物农药的总体防效略高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5.91%~96.49%),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效(96.49%~99.58%)相当。4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均对甜瓜生长安全。

关键词: 压砂地甜瓜 瓜蚜 生物农药 化学农药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